APP下载

钢琴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2014-02-05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元认知批判性弹奏

徐 飞

在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领域中,技能型课程普遍存在过多强调音乐技术训练而忽视思维能力培养的单向型教育,导致审美趋向简单化,难以完全适应时代对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以普通高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钢琴教学的探讨与实践则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武宏志认为:“批判性思维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态度,没有学科边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象的论题都可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审查。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1]

加拿大逻辑学和科学哲学博士董毓指出:“全面、动态和实践的批判性思维是求真、公正、反思和开放的精神态度与分析、推理、判断、开创等思维技巧的结合,以理性和多样性为指导主轴不断寻求知识和合理决策。”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国际教育界被认为是和读、写一样基本的学习和学术技能,是创造知识和合理决策所必需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和创造性的核心能力,没有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2]加拿大哲学博士戴维·希契柯克也指出:“批判性思维可以应用于一切题材;批判性思维包括反思、回顾、延迟判断。”[3]非形式逻辑思维学科研究理论认为每个学科培养的思维是不同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较好途径是通过某一学科领域,学习该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直接把批判性思维技能教学和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达到学科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可行的也是理想的做法。

依据普通高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目标和批判性思维的主要原则是“大胆质疑、谨慎断言”, “主动、持续和细致的理性思考”。在本课题的探索中,根据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发扬传统钢琴教学中的优势基础上,探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将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融入钢琴弹奏的听觉思维、音乐文本的分析思维、钢琴弹奏技能的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中,三者互为一体,贯穿钢琴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学习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使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能逐步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走向合理的知识和合理决策,探寻新型的音乐教育专业特色的有效钢琴教学。

根据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计划设定的课时,每周每人安排一节钢琴课。为了提高钢琴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实施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首先是改革分配课程与排课的方式,让担任每年级钢琴课的教师相对集中,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弹奏基础与能力进行分组排课,每组的上课时间集中排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这样可以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有利于教师依据教学需要集中或分散使用,自由地将小组课与个别课相结合,使教学改革有课时保障和实施的可能。

从强化听觉思维训练入手,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廖乃雄教授指出:“培养与发展对一切声响的听觉感能,是每一个音乐学习者的首要任务。”[4]美国钢琴家、钢琴教育家鲍利斯·贝尔曼说:“如果你的听觉能力没有提升,那么你就不会在润色上有所突破。如果钢琴家不学会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在钢琴上弹出的每一个音符,诠释乐曲的精髓就无从谈起。”[5]由于钢琴弹奏对于听觉的要求很高,弹奏者对作品的所有音乐要素的把握,最终都需要演奏者通过听觉来进行整合创造。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会强调学会听的重要性,但从未作为专门教学训练项目进行教学。现实也让我们常见有不少学了几年琴的同学都没有养成声音判断的思维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主动对自己的钢琴练习进行目标设定和策略选择、对自身的思维与钢琴练习质量不会进行反思、主动进行动态调节控制的能力没有获得较好地训练。因此,我们从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角度出发,设计和选择钢琴弹奏曲目,强化通过钢琴演奏的听觉思维的专门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是充分利用小组课的授课形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态度,如果学生缺乏敢于质疑现有知识的胆量和态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会成为空谈。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要视学生的听觉基础和思维能力的状况而定,教师需要寻找到学生能够理解的、能进行判断思考的切入点,要把训练学生敢于质疑提问、善于提问、善于表达质疑理由作为教学设计的目标去追求,对于习惯钢琴传统教学的师生而言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坚持训练一段时间才能见效。由于听觉训练是在客观与主观听觉的比较之中才能更好获得发展,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弹奏能力和教学进程,将钢琴弹奏的听觉思维训练贯穿学习的始终。我们可将钢琴听觉思维分为单音音色判断;双音、和弦的整体均衡性判断;乐句均衡、流畅性表达判断,节奏准确性判断等项目,通过同学间的弹奏比较、师生间的弹奏比较、不同演奏版本间的比较进行基础听觉思维训练。通过钢琴演奏的基础听觉训练后,随教学的不同进程,应与音乐文本的分析思维、钢琴弹奏技能的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形成一体化的交叉、综合训练的多维教学结构,进一步培养内心听觉能力,学会对弹奏的清晰性、平衡性、层次性、整体性、风格性的判断,注重学生音乐审美的听觉思维养成教育。

与此同时,通过钢琴音乐的文本细读进行分析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释义学家伽达默尔说:“书面文本提供了真正的阐释学任务。书写是自我异化。因此,克服这种异化,解读文本,就是理解的最高使命。”[6]在钢琴教学中解读钢琴音乐文本,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理解力同样也是最高使命。研究表明,知识的增长是批判性的,具有非线性的特征,特别是在文本细读中经常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呈现出明显的文化批判意识。开展音乐文本细读训练,教师要从学理上认识文本阅读对于钢琴教学的意义,要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读的技巧、思的方式)、阅读的内化因素(感知、顿悟和深究),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能力上下功夫。一方面是音乐专业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多是一种现成技术的模仿或现有知识的存储,而从未专门进行过音乐文本细读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音乐文本与文献的阅读习惯,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文献十分有限,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通过开展音乐文本细读训练,进行问题引导式学习,引导学生由单纯练习弹奏转向学习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与便利,关注音乐学科的学术成就,将本学科领域多方面的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探索问题的解决,使学习具有了挑战性与研究性,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自己的学习,给学生高度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构建起合理解决问题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结构。三是改变传统钢琴学习中学生基本是个体化学习存在的不足,这种个体化的学习方式既有碍于学生认知的发展,也有碍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发展。开展音乐文本细读教学,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合作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团队学习,学生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讨论、思考、解决问题,学会认知、学会组织、学会表达、学会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提高“观察和交流,信息和论证的有技巧的和主动的解释和评估”能力。

为了“教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普通高校的钢琴课教学中,探讨将元认知训练与思维策略训练相结合,系统地、有指向性地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加快其批判性思维应用能力的提高,能提高钢琴教学的有效性。国内学者王亚南认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7]美国心理学家J. H.弗拉维尔指出: “元认知是一种更高级别的思维,它包括对参与学习的认知过程的积极控制、实现特定学习任务的计划、对理解过程的监测和对任务进展情况的动态性评估。”[8]国内学者张庆林、邱江亦认为:“一系列研究表明元认知在概念形成、演绎推理、顿悟以及问题解决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20总之,元认知理论会对其他学习变量产生更为有效的影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克服思维定势,进行批判性思维,增强思维的动力,学会举一反三。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也存在无意识的元认知训练,但与真正当代意义下的元认知训练有极大差异,缺乏系统性、缺乏意识性、更缺乏指向性,而钢琴的有效学习最需要发展这种有意识的元认知能力。

通过借鉴元认知教学训练的已有经验,将张庆林教授创立的元认知“六阶段”教学模式[9]24尝试改为四阶段(策略“感悟”、策略“尝试”、策略“反思”、策略“运用”)模式进行教学训练,对于从未接受过元认知训练的弹钢琴的学生而言,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其元认知能力。

策略“感悟”阶段:我们采用教师(也可以用演奏家的录音、录像)与学生弹奏同一个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存在的差距,老师示范阐明演奏认知策略,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和领悟认知策略的运用对成功进行演奏的意义,体验思维方法和认知策略的重要性,产生对元认知的感性认识。这样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学生们才会有“感悟”积累。

策略“尝试”阶段: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尝试”将“感悟”阶段实现“近迁移”。老师针对布置的弹奏作业提供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照着问题进行自我提问,并做好学习日记。这阶段,学生需要对学习任务中的关键因素进行编码,弄清学习任务,哪些是已知的和未知的,特别要结合音乐文本细读中所学到的知识(如:乐曲中的音乐事件的性质、音乐事件的长度、音乐事件的熟悉性、音乐事件在钢琴上的呈现方式、音乐事件的结构特点、音乐事件的逻辑关系、音乐事件的演奏技术特点等)进行元认知的初步实践。

策略“反思”阶段:在上两阶段的认知基础上,讲授策略性知识,如:认知策略、组织策略、学习策略(注意策略、记忆策略、精加工策略)、个人变量、任务变量和策略变量等,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策略“运用”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练习运用策略性知识,自主练习监控自己认知策略的运用,并采用King 的检查表进行训练,“King 的检查表包括三方面。计划: (1)任务的本质是什么,(2)我的目标是什么,(3)我需要什么信息和策略, (4)我将需要多少时间和资源。监控:(1)我对我所做的有清楚的理解吗, (2)任务有意义吗,(3)我正在达到目标吗,(4)我需要改变吗。评估:(1)我达到目标了吗,(2)是什么起了作用,(3)是什么没起作用,(4)下次我做事情的时候会有所不同吗”[10]。从技术操作上要求学生按:“视觉刺激(音符)→听觉刺激(内心听到的声音)→假想运动行为→运动行为的实际声音结果→听觉感受和对实际声音的评估”[11]的练琴学习方式进行练习,养成以音乐意图或练习目标为引领,对技术操作动作和音乐表现进行定向注意和选择注意训练,养成比较、鉴别、修正、评估的习惯,以此推动技巧的更快发展,学会“主动、持续和细致的理性思考”。

此外,我们要求学生在计划阶段、监控阶段、评估阶段写作学习日记,将弹奏练习成果进行录音。学生下次来上课时,老师先看学生的学习日记并聆听学生的录音后,再让小组同学弹奏还课,进行学生互评、老师参评,老师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变化,促进学生对元认知知识的应用。

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元认知的基本方法后,为进一步应用学习策略性知识,需要设定一些没有标准答案但能确定学习任务的认知类型的训练课题,如:巴赫的二部创意曲,告知学生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先到网络中尽量搜寻出多个不同的演绎版本,并对不同版本进行评估,引导学生以适当的思维方式完成作业,完成过这类作业后,再布置新的作业,要求学生仅依据原版乐谱,按元认知训练步骤进行自己学习,要求提供几个不同的处理方案并阐述理由,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充分利用小组课的形式开展合作式计划训练,开展“思维互访” (invitation to think)的训练,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采用小组互助、全班范围内发表成果的合作学习方式营造适合的教学环境。小组课的四人之间进行互助性学习方式,每天两人一道练琴,在练习过程中对本阶段的学习任务、各自的学习日记进行讨论。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同伴解释自己在学习任务中确定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交流前面被忽视了的信息和练习采用了什么步骤、可利用资源有哪些,已经做了什么。同伴则提出问题以激励同学进一步完善元认知的自我调节性策略训练,从中学会判别与感悟,因为同伴间的交流相对要容易开展,对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有效的。

实施科学的评价,是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性、表现性评价,我们实施了教师评价、采用“我的元认知档案袋”方法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老子》曰: “道可道,非常道。”教者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探索,我们有了收获的欣喜: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训练方式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关键是对学生们钢琴学习的思维方法、学术精神、学习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基础性培养,基本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去促进个体的钢琴学习,初步养成了“主动、持续和细致的理性思考”习惯,建立起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发展了钢琴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音乐感知力和对教师教育技能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探索是无止境的,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 (如:音乐体验的表达与判断,等等)值得进一步探讨,期待通过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加快普通高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的步伐,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说的那样: “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也不是责任,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12]

[1]武宏志. 论批判性思维[J].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3 (11):10.

[2]董毓. 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2 (11):64-65.

[3]戴维·希契柯克. 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J]. 高等教育研究,2012 (11):56.

[4]廖乃雄. 音乐的构成[J]. 中国音乐教育,2014 (5):5.

[5]鲍利斯·贝尔曼. 钢琴大师教学笔记[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3-4.

[6]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92.

[7]王亚南. 元认知的结构、功能与开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93.

[8]Flavell J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 (34):906-911.

[9]张庆林,邱江. 思维和学习领域中的元认知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1).

[10]肖武云,王晓萍,曹群英. 培训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成绩[J]. 外语学刊,2011 (2):111.

[11]李俊. 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应用//黄钟.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J]. 2013 (1):176.

[12]王志.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训练过程[J]. 新课程(综合版),2010 (3):93.

猜你喜欢

元认知批判性弹奏
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元认知量表构建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