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家坤命门学说在慢性肾衰竭疾病中的应用※

2014-02-0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浊毒水火命门

文 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

林家坤教授是我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之一,著名的中医内科临床家,尤其擅长于肾脏病的治疗。其论述了 “关于命门学说”,提出了命门学说是比肾阴肾阳理论更高深一层的理论,为临床开拓了新的思路。笔者有幸长期侍诊,获益甚深,现将其关于命门学说应用于慢性肾衰竭的经验简述如下。

1 命门虚衰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机

慢性肾衰竭在中医属 “虚劳”、 “水肿”、 “关格”、“癃闭”、 “肾风”、 “遗溺”一类,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颜面、双下肢水肿、小便泡沫多、夜尿增多,逐渐出现恶心、呕吐、小便减少,甚则小便不通,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林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均与命门水火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慢性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湿浊、血瘀、浊毒的表现,林教授认为这些同样和命门虚衰是密切相关的。

1.1命门学说的形成及其功能 林教授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考证和研究,认为命门学说是由金元时代对“相火”机理的深入探讨,并将 “相火”的生理病理与肾、命门联结起来,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林教授认为囿于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历代医家在阐述命门的时候,总也脱离不了肾,甚至将命门与肾混为一谈,这样就掩盖了命门的存在意义,林教授根据张景岳 《类经》关于命门的定义: “命门者,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生死之窦,……此谓性命之大本”,提出命门与肾的关系,应该是先天与后天、原发与继发的关系,两者功能相似,但并不等同,两者存在着层次、结构的差异,命门是一个超越五脏的中枢,是一个主宰五脏的更高层次的始原机构。

林教授认为命门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命门之火是人体的原动力。最早提出命门这一功能的是明代医家赵献可,他在 《医贯》指出: “人生男女交媾之时,先有火会,而后精聚,故曰火在水之先。”他同时指出,命门之火不仅是先天元精的动力原,亦对后天脏腑阳气的存在与功能起着推动与温煦作用。②命门调控着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历代医家大多根据 《灵枢》: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之说认为心是五脏六腑的调控中心。但明代医家赵献可、张景岳则提出,机体的调控中心不在心而在命门,赵献可在 《医贯》中明确提出 “命门为十二经主”。

1.2命门虚衰是慢性肾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 命门内寓先天之水火,为元气之所系,其功能与肾有关。正如 《难经·三十六难》所述: “命门者,……原气之别使也。” 《难经·三十九难》亦云: “命门者……其气与肾通。” 《景岳全书·传忠录》说: “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而慢性肾衰竭患者颜面、四肢浮肿、小便泡沫多、夜尿频反复发作,肾中精气不足之表现,慢性肾衰竭继续发展,就是尿毒症,出现恶心、呕吐、小便不通等关格之症。林教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创新发展了命门学说并用于指导临床,认为慢性肾衰竭的水肿、小便减少甚至不通等临床表现,都与命门有关,拓展了慢性肾衰竭的中医临床辨证思路。提出命门虚衰是慢性肾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命门虚衰为慢性肾衰竭本虚 林教授根据张景岳 “水亏其源,阴虚之病迭出。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丛生”之说,认为其中的源、本,就是指命门水火,而且也认为 “命门之病无实证”,因此认为命门之病包括命门真水不足、命门真火不足以及命门衰竭。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迁延、病情的加重,命门虚衰是循序渐进的。在临床上,命门真水不足,常表现为精髓亏损而生虚热现象:虚热往来,自汗盗汗;神不守舍,血不归原;遗溺不禁,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头昏眼花,视力下降,耳鸣耳聋,五心烦热等症。命门真火不足,常表现为元阳式微而生阴寒现象:膝腹多痛,虚淋寒疝;便溏泄泻,呕恶胀满,翻胃噎膈;水邪浮肿,眼见邪崇;阳衰无子,哮喘夕作等症。病久则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上述两组病证同时交叉出现,而成水火两衰,即命门衰竭之证。命门既是人体的原动力,又能调控五脏六腑,因此在命门虚衰的情况下,可出现全身各个系统功能不足的表现,如脾胃的动力不足,可出现恶心、呕吐、口泛浊气、大便异常等表现;肾之功能异常,可出现小便减少甚至全无;肺主宗气功能异常,患者免疫力低下,对寒冷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常易感冒和继发感染,而引起病情的反复和急性加重;心之动力不足,可致心悸、短气、胸闷等症;肝之功能异常, “肝为罢极之本”,常可出现神倦乏力、抑郁等症。因此林教授认为在治疗上需注意调整后天五脏的功能。

1.2.2 湿浊、血瘀、浊毒为慢性肾衰竭标实 慢性肾衰竭患者命门虚衰,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司,津液化湿,反过来阻碍脾之气机。林教授观察到大多数慢性肾衰竭患者湿浊的症状突出,常可出现纳差甚或纳呆,恶心、呕吐,口泛浊气,腹胀,大便干结或溏稀,舌苔厚腻,关脉滑等不同表现。命门能调控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命门一衰,五脏六腑功能低下,气血运行不利,瘀血内停,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多数可见面色晦暗,口唇、舌及舌下脉络、爪甲紫暗等症。同时林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发展过程中,湿浊、血瘀日久,相互搏结,反复耗伤脏腑的气血津液,从而造成浊毒内壅的证机变化。浊毒黏腻、性烈暴戾,导致病程缠绵迁延,在与正气的邪正斗争中,有时会占有优势,有时会成为慢性肾衰竭病情演变进展的决定性力量。这里的湿浊、血瘀、浊毒互为病因。由此可以看出在慢性肾衰竭可出现虚实共存的证候特点。

2 甘温扶阳、精血互补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治法

从上面的论述中已经知道,慢性肾衰竭在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中,均可出现虚实夹杂的证候表现,林教授针对于此,提出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治则就是补虚泻实。

2.1补虚 林教授认为,补虚的原则主要依据张景岳制定的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说。结合命门虚衰的三种情况,林教授提出了阳非有余,治命门病证宜注重甘温扶阳;真阴难复,治命门病证要提倡精血互补;从阳引阴,从阴引阳。这是从先天情况而论,从后天五行来看,林教授提出命门水火不足,常累及他脏,故应结合所累及的脏腑而治之,或健脾,或温肝,或清心,或降肺,不一而论。

2.2泻实 泻实主要针对湿浊、血瘀以及浊毒。林教授提出祛湿浊不外乎芳香化湿、清热祛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利水渗湿等法,而祛瘀法包括温经活血、补气活血、理气活血、滋阴活血、养血活血、利水活血、清热活血、止血活血、通下活血、祛风活血、祛瘀活血等法,针对浊毒则有化浊解毒、泻下排毒等治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随症使用。

林教授指出,在实际诊治疾病过程中,补虚和泻实方面用药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相加或者罗列,而是针对病情,灵活加减,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以温补命门水火的理论,斟酌药味,权衡比例,把握虚实变化的契机,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或泻实为主,或补虚为主,或虚实并重。

3 治疗命门虚衰的方药

温补命门水火的方剂,赵献可选用了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但林教授认为以这两个方剂治败症则可,以之治急病则多疏,如真用治命门之水火诸症,其力犹为不逮。林教授认为真正制作严谨,体现命门特点的要数张景岳的左右归饮 (丸),他认为这四首方剂可以作为治疗命门火衰和水亏的代表方。林教授认为其最大的特点是:扶阳而不离滋阴,滋阴又不离扶阳,虽有重点,但不偏颇,较之辛热补火或苦寒养阴者显著不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典范。

同时林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命门的用药进行了一番归纳,如补命火动物药,其中有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海狗肾、狗鞭、鹿鞭等;补命水动物药,其中有龟甲、鳖甲等;补命门水火动物药,如紫河车、海龙、海马等;补命门火植物药,如韭菜子、葫芦巴、补骨脂、锁阳、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核桃肉等;补命门水植物药,如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麦冬、天冬、何首乌、桑椹子、沙苑子等。

猜你喜欢

浊毒水火命门
水火大比拼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浊毒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喷火鱼VS射水鱼,水火较量谁更强
水火人生
基于文献挖掘的浊毒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
水火相容
饮水
抓住“命门”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