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4-02-05吴润航

珠江教育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值日上学家长

吴润航

(龙兴中学,广东 紫金 517463)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大规模的布局调整,让山区学生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推动山区教育的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布局调整给居住分散的农村中小学生上学带来诸多不便,新的“上学难”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布局调整后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存在着一些问题,梳理后主要是:

1.接送难。撤校并班后,导致部分中小学生上学路途远,上学的接送成了普遍的难题。山区很多地方没有公交专线,即使有,也趟数少,不能够满足孩子们上学的需求。考虑到安全问题,有的家长选择自己接送,但遥远的路途让家长无法处理工作与接送的关系;农村很多是留守儿童,家里只有老人,根本无法接送小孩上学,所以,有的只好几家凑钱请私人三轮车、小面的等接送,这些车主大多以营利为目的,车辆破旧、司机未经正规培训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家长甚至选择租屋“陪孩子读书”,让本已不富裕的家庭压力倍增。

2.吃饭难。因路途遥远,学生无法回家吃午饭,午饭也成了一大难题。家长不但担心孩子营养无法得到保障,而且也担心孩子年纪小,自理能力差,无法自理午饭。因此,家长们为孩子的午饭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早上上学时从家里带来饭菜,中午在学校吃;有的拿钱给学生,让孩子到学校附近的小店吃;有的到附近亲戚朋友家吃;有的要求在学校“搭一餐”,但有些学校没有专门食堂,硬件软件设施跟不上,且午餐后的时间处于“真空状态”,无人管理。

3.管理难。撤校并班后,学校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1)因上学方式各种各样,增加了每天值日的压力。如乘公交车的,有的为了能准时搭乘公车,可能早至六点多一点就到达学校,而有的则因为乘客量多,可能要等到八点才能到校。有时因为雨天等原因,有的学生要到下午七点才能离校。(2)因午膳学生多,增加了学校安全、卫生管理的压力。不管学生在哪里午膳,学生午饭后大多都选择留在学校度过中午时间。学生午膳后如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小学既不象幼儿园有保育员,也不象中学有宿管,学生午膳及午膳后“由谁管,怎么管”自然成了学校要面对的问题。(3)部分学生由于路途遥远乘车难,基本是“两头黑”。学校里的每一项课外活动都参加不了,甚至正常的值日都无法完成,给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4.负担重。一方面,由于孩子“上学远”,伙食费、交通费等开销,使得家庭的开支骤增,有些家长在无奈之下选择陪读,又增加了租房费、生活费等开支。另一方面,撤校并班后,所在学校的老师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要早晚接车、每天晨报上学情况、管理学生午餐午睡、帮学生完成卫生值日、远途家访等工作,使本已繁重的教学工作又增加了负荷,长期如此,教师将不堪重负。。

5.师资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初衷之一是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中小学的办学品质,但一些学校合并后教学品质仍难尽人意。一是布局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准。很多教师都来自被撤并学校。由于编制限制,优秀师资补充依旧困难。二是农村小学本来就缺老师,不少合并后的学校无法再开班,导致班额过大,影响教学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三是编制问题让师资更加捉襟见肘。人事部门核定学校教师编制都是把生师比作为唯一参考标准,农村学校的生师比是1:22.5,较城市学校1:19高。这种核定方式显然没有考虑一些学校的特殊性,导致农村很多老师一人要上4~5门课,周课时有的在20节以上。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布局调整的后续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矛盾将会愈来愈突出,由此会引发出社会问题。因此,应当把解决读书远、读书难与读好书的矛盾放到学校工作的首位,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取得教育与安全双赢,家长与师生满意的效果。

二、应对策略

1.层层落实,创设安全环境。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尤其是偏远学生乘车、午膳等的安全,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度。

争取各级部门重视和支持,开通大部分村的公共汽车,对较偏僻的山村,请公交公司安排专门接送学生的公交车,教育学生不乘坐不合格的车辆,减轻家长接送难题。

学校与各班、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班主任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以《安全工作管理手册》为依据,重视对学生平常的教育和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班科任,从细微处着手,时时刻刻重视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学生的纪律、考勤、安全教育等各项措施。

针对学生分布散远,制订交通安全、防山火、防溺水、防拐骗、食堂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在工作中狠抓落实。对乘车、骑自行车、家长接送、步行来的各类学生分别组织路队接待,做到“学生来有等候,学生离有组织”,保障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

2.齐抓共管,打造优质服务。为了规范管理,建立由校长负总责,总务处具体分管,值日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后勤管理人员齐抓共管的学生生活、午膳管理体制。

按标准建好厨房食堂。如笔者学校投入近二十万元按照建设标准建好学生食堂,配置厨房设备,为学生的午膳创设了安全优美的环境。

严格把关,抓好食堂管理。专门成立了膳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方案制订、人员安排、检查督促。制定并严格执行厨房人员管理、食品采买与验收、餐具消毒、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登记、食品试尝留样等制度。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从饭菜品质、口味、卫生、服务等方面下工夫,保证学生就餐品质。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的远足家访,由学校统一定时定点,包车出发,让家长到指定地点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同时,利用校讯通、电话学校网站、校长信箱等渠道与家长沟通,商讨生活与教育的相关问题。

抓机会,善安排,尽量让学生参与学校活动和班级管理。把学生负责卫生管理的时间调到中午或课间,调整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让路途远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学校第二课堂活动。

3.开拓思路,创新午间管理。学生午膳后到下午上课时间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如果利用好这段时间,不仅便于管理,让学生有效利用午休时间,增长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能力,对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由此,学校可以开展独创性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午间活动。

午间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采取分级分层方式,由值日老师负责组织,值日行政负责监督落实。低年级学生可以考虑实行午休,让他们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中。中高年级的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组织一些特色的午间活动,进行才艺培训,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培养。如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读书报或在教室里面看书、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组织棋类与乒乓球活动、练习美术书法、英语与古诗文诵读、学习信息技术等,既对午间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又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笔者学校的午膳学生近三年参加美术、书法、少年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比赛,有20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4.多方支援,减轻家长负担。“众人拾柴火焰高”,山区孩子读书难的问题牵动着社会各方的心。作为学校,更应该想法设法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支持,为孩子的家庭减重减压。学校只收取午餐的材料费,免费为午膳生提供服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如免费乘坐公共汽车,补助伙食费等,让孩子们真正得到实惠;争取各种慈善组织、校友乡贤、热心人士等社会各方支持,让全社会共同关注这部分孩子的成长,让贫困家庭得到资助。

5.内强外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永远是教育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为把好质量关,学校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训对象不仅限于骨干教师,内容也不仅限于新课程,要做到全员、全方位、长时间、高频次培训,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二是争取上级支持,安排年轻教师、支教老师到农村学校工作。同时,争取在编制、晋级等方面提供特殊政策,吸引优秀教师。三是争取校友华侨等支持,设立相关的奖教奖学基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布局调整的后续问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我们应该树立信心,拓展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让山区孩子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让教育真正得到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值日上学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上学啦
值日歌
小熊值日
家长请吃药Ⅱ
小河马值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今天我值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