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联结:集群内代工企业实现二元性创新平衡研究

2014-02-05俞位增蔡简建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跨国企业代工集群

俞位增 蔡简建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在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下,中国大量的制造企业主要以代工方式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代工已成为中国境内广大中小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模式。然而,代工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对代工的依赖影响了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增强创新能力,需要依靠技术合作。而中小代工企业集群内的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很难从集群内部获得合作,需要通过跨界搜索,进入新的技术领域来改变现有的技术路径依赖,积极从事新知识利用、新技术领域的产品开发,有利于应对市场动态变化。

1 集群内代工企业二元性创新平衡的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是代工企业升级的内在动力。集群内广大企业以代工形式嵌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流程创新和产 品 创 新 (例 如 Humphrey& Sehmitz,2000;Giuliani et al.,2005;Azadegan&Wagner,2011;刘志彪,2007等),但是,在俘获型治理机制下,代工企业实现了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后,跨国企业会对代工企业进行技术封锁(王生辉,孙国辉,2009),使得企业无法依靠从跨国企业学习来实现功能升级和链升级(陶锋,李诗田,2008)。当前,代工企业的升级,不仅需要通过从跨国企业学习,开展对已有技术进行利用与改进的利用式创新来实现流程升级与产品升级,而且需要扩展知识或技术的来源渠道,与集群外除跨国企业之外的其他组织建立联结,形成技术合作,开展属于新技术发明的探索式创新来实现功能升级与链的升级,即需要做好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二元性创新)的平衡。

探索式创新指的是新知识的探索,新技术的开发,是全新的发明,一般具有突变性(March,1991;He and Wong,2004;Phelps,2010)。 企业对同一现有技术领域内的知识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利用式创新,而对不同技术领域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增强探索式创新(Phelps,2010),另外,企业技术多样化能够增强知识整合,有利于促进探索式创新(Phelps,2010)。代工依赖(代工程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既有促进又有抑制作用。代工企业所需要核心技术被跨国企业控制,代工依赖会导致技术发展路径被控制,代工企业增强的主要是工艺技术,少量的产品技术是对产品的改进的利用式创新,而缺乏技术突破,因此,代工程度越大,对代工依赖越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依赖也越大,形成能力的刚性,丧失改变技术路径的创新能力。目前,中国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与加工环节,是低附加值,风险大的环节,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探索式创新来改变技术轨道。

2 集群内代工企业合作网络知识多样性对二元性创新平衡的影响

合作网络为成员企业提供不同的新知识,影响企业二元性创新。技术创新本质是知识创造。网络知识的多样性可以为企业从事知识整合提供了更多种可能的组合(Fleming,2001),但它也会带来成本。知识的异质性越大,企业要对来自不同地方的新知识进行整合,往往需要改变现有的沟通和社会交流(Kogut&Zander,1992),增强对信任、承诺等关系资本的投资,会增加成本并导致创新中信息的超载、信息的混乱和规模不经济(Ahuja&Lampert,2001),从而可能降低探索式创新绩效(Phelps,2010)。而且,网络知识的多样化太大也不利于利用式创新(知识相似有利于利用式创新)。虽然代工企业与不同跨国企业形成的合作网络知识多样性大,但是,在跨国企业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很难实现探索式创新。有的学者提出代工企业可以发展弱关系网络,来摆脱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开展自主创新(例如,王俊和刘东,2010)。然而,隐性知识转移更多依赖交流与互动的强联结。因此,集群内代工企业如何与集群外的非跨国企业建立强或弱联结关系,获取多样化知识资源,将影响二元性创新绩效。

3 跨界联结对代工企业二元性创新绩效的影响

3.1 跨界联结的内涵

跨界联结不仅是群体或个体空间上的跨界,更是知识源的跨界。跨界联结有助于连接不同的群组,并为创新提供新的知识。Simmel(1955),Blau&Schwartz(1984),Sorenson&Baum(2003) 等 提出,跨界联结是指一个主体企业与自身所处的社会边界之外的空间距离较远的企业或群体建立的联结。跨界联结既要关注群体的相互空间距离,也要强调明显的社会界限。因此,在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中,通过跨界联结,更容易获得在一定空间距离的不同群体或个体的不同知识,更容易新知识的创造 (Lavie,2007;Owen-Smith&Powell,2004),促进技术创新。对于集群内的代工企业来说,其跨界联结,指的是与集群外的除了跨国企业之外的组织间或群体间的技术合作,目的是为了避免跨国企业技术封锁,弥补集群内部创新所需的知识资源的缺乏和降低集群内企业间因技术合作造成技术泄漏而加剧代工企业间竞争。

3.2 跨界联结的平衡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

Katila&Ahuja(2002)提出,跨界联结是外部知识搜索的一种模式,需要考虑知识搜索的宽度与深度的平衡问题。知识搜索宽度是指知识搜索活动中所涉及的外部知识源或搜索通道的数量,表示搜索知识的多样性;知识搜索深度是指企业搜索或提取外部知识源的程度,表示利用知识的强度(Katila&Ahuja,2002; Laursen&Salter,2006)。 企业在利用跨界联结从事探索式创新中,需要处理好两类平衡问题 (March,1991;张群祥,熊伟,奉小斌,2012)。一是跨界搜索宽度的平衡。随着搜索范围的扩大,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另外,搜索范围的扩大,可能会大大提高知识整合成本,带来规模不经济与范围不经济,从而降低探索式创新绩效。二是跨界搜索深度的平衡。增加搜索的深度可以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但过度的深度搜索使企业增强其本地知识搜索,从而形成技术路径依赖和刚性陷阱,抑制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宽度与深度搜索是成反比的,两者需要适度平衡,因此,企业需要维持跨界联结的平衡来促进探索式创新。

3.3 跨界联结的方式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

从外部知识获取的方式看,跨界联结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非合作方式,是指企业不与被搜索的外部知识源建立合作关系,独立地进行跨界搜素。二是合作方式,在创新合作领域,跨越了原先的社会边界,对本来是相互独立的知识源进行联结(Bae,Wezel&Koo,2011)。 跨界联结方式还涉及两个维度:一是地域维度,是指从地域分布来看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企业的合作。另一是知识维度,指的是集群内的企业现有的知识与集群外部不同知识的联系。根据吸收能力,对于相似的知识,集群内的企业,企业相对容易吸收,可以独立搜索获取;对于企业自身缺乏的差异化程度较大知识的搜索,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才能获取深层次的知识和技术。因此,企业跨界联结的方式选择会影响差异化知识的获取,进而影响探索式创新绩效。

4 基于跨界联结的集群内代工企业二元性创新平衡实现方式

4.1 企业二元性创新平衡的内涵及其影响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当前技术升级、产品更新和激烈竞争的经营环境中,企业应该平衡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例如,Levinthal&March,1993;Benner&Tushman,2003;Azadegan&Wagner,2011 等 )。March(1991)最早提出探索(Exploration)和利用(Exploitation)概念,逐渐成为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 (例如,Lee 等人,2003; Jansen 等人,2006;李忆,司有和,2008等)。相比对现有技术和产品的改进的利用式创新而言,探索式创新强调的是新技术的发明,是突破性的创新(Phelps,2010)。 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之间存在互补关系(Knott,2002)。利用式创新有助于知识逐步积累并最终实现技术的突破,促进探索式创新 (Azadegan&Wagner,2011)。企业应同时进行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Benner&Tushman,2003): 既能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取新知识、发展新产品和开辟新市场,又能通过利用式创新整合现有知识、改进现有产品、巩固现有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He&Wong(2004)的实证研究表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内部匹配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也有少数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如Menguc&Auh(2008)认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整合成本高,可能给企业绩效带来负面影响。利用式创新促进代工企业流程与产品升级,满足跨国企业的质量要求,而探索式创新有利于代工企业技术突破,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代工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如何有效地平衡二元性创新将很重要。

4.2 影响企业二元性创新平衡的因素

当前,有关影响企业二元性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三点:(1)组织的结构与情境因素。如Jansen等人(2008)提出了正式的等级结构中,权力越集中,越有利于利用式创新,但会降低探索式创新;制度越正规,越有利于利用式创新,但会不利于探索式创新;而非正式的个体间关系与利用式创新呈正向关系,与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另外,组织情境因素,例如联结、信任、纪律、支持等会影响二元性创新绩效(Gibson and Birkinshaw,2004)。 (2)组织间合作因素。例如,Eisenhardt and Martin(2000)发现企业间合作中利用伙伴知识从事探索式创新绩效比单纯企业内部的探索式创新绩效更高。从外部获取知识有助于对企业自身已有知识的整合(Kogut and Zander,1992)。组织间的合作,例如顾客关系(Im and Rai,2008), 合 资 (Hill and Birkinshaw,2008),战略联盟(Lin et al.,2007,Rothaermel and Deeds,2004)等,有利于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3)环境因素。市场竞争越激烈,需求变化越快,企业更倾向于探索式创新(Jansen等人,2008)。

4.3 集群内代工企业实施二元性创新的保障体系

代工企业需要有效地进行组织内部设计及与外部跨界联结关系的管理,促进二元性创新的平衡,政府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1)内部管理。不同代工发展阶段下适合代工企业二元创新的组织内部结构与跨界联结的协调。(2)政策保障。政府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不同代工发展阶段的跨界联结的建立、发展与变化。

5 总结与启示

传统的代工企业升级的研究虽然注重技术创新的作用,但是很少对集群内代工企业升级中如何与集群外部的知识源建立跨界联结来促进二元性创新平衡的问题进行分析。少数专家分析了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对代工升级的不同阶段的影响,但是,没有分析在跨国企业进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集群内代工企业如何通过跨界联结来利用网络多样性知识实现二元性创新平衡。因此,本文进一步做了以下的研究:(1)集群内代工企业通过建立强或弱联结关系,获取多样化知识资源,间接影响二元性创新绩效。(2)企业需要维持跨界联结的宽度与深度搜索平衡来促进探索式创新,同时选择不同的跨界联结方式影响差异化知识的获取,进而影响探索式创新绩效。(3)代工企业升级的不同阶段通过组织内部设计与外部的跨界联结处理好二元性创新平衡。

[1]陶锋,李诗田.全球价值链代工过程中的产品开发、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基于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1):115-222.

[2]王俊,刘东.摆脱代工企业创新困境的社会网络论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5).

[3]王生辉,孙国辉.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代工企业组织学习与产业升级[J].经济管理,2009,(8):39-44.

[4]李忆,司有和.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绩效:战略和环境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8,(5):4-12.

[5]张群祥,熊伟,奉小斌.国外知识搜索研究回顾与展望[J].情报科学,2012,(10):1579-1583.

[6]Bae,J.,Wezel,F.C.,&Koo,J.Cross-Cutting Ties,OrganizationalDensity,and New Firm Formation in the U.S [J]. BIOTECH INDUSTRY, 1994 – 98,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Vol.54,No.2,295–311.

[7]March,J.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71-87.

[8]Jansen,J.J.P.,Van Den Bosch,F.A.J.,Volberda, H. W.. Exploratory Innovation,Exploitative Innovation,and Performance: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J].Management Science,2006,(11):1661-1674.

[9]Menguc, B., Auh, S.. The Asymmetric Moderating Role of Market Orientation on the Ambidexterity–firm PerformanceRelationship for Prospectors and Defenders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8,(4):455-470.

[10]Arash Azadegan,Stephan M.Wagner,Industrial upgrading, exploitative innovations and explorative innovations,Int. [J].J.Production Economics 2011,130:54–65.

猜你喜欢

跨国企业代工集群
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
陈时中抛出“代工议题”
OEM的危机与转机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三星开设芯片代工业务研发中心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