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宁波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4-02-05熊庆云
熊庆云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提升宁波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熊庆云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宁波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城镇患上“土地饥渴症”,以地换钱与农业发展存在矛盾;忽略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落后;城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低道德准则,不注重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土地相关收入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增强透明度;促进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农田的保护,要通过土地的集约化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力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长效机制;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力求“以人为本”。
宁波;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对策
1 宁波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器,必须化大力气促进城镇化朝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向新型城镇化进军的号角,全国各地闻风而动,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题,甚至有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早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宁波可以说走在了前面。早在“十一五”时期,宁波就开始了对失地农民实行养老保险的试点,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在已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达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即养老保险覆盖到全体居民。不仅于此,宁波还在全国首创了城市社保一体化的改革,缩小了甚至拉平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民社保和城镇职工社保在待遇上是一样的,这样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据统计,2000年宁波城镇化率为51.2%,到2011年跃升为69%,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也由200多万猛增到500多万,城镇就业人数和居民收入翻了两倍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拿哪个指标来衡量,宁波都跨入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宁波城镇化建设成绩斐然,目前已进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在大城市周边建设若干个小城市是目前不少大城市的通行做法,也就是建立卫星城市。宁波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建立了不少卫星城市,并对其发展目标进行了规划和定位,如集士港镇定位为宁波西门户,是休闲、养身的好去处;慈城镇定位为宁波西北门户,是旅游、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石浦镇定位为渔港,是宁波乃至长三角区域特色鲜明的渔民文化;西店镇定位为宁波南部区域,是现代化工商聚集的滨海集群;观海卫镇定位为宁波北部工业区域,是现代化综合性的工贸集群。卫星城的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宁波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启动了一大批重大基建项目上马,拉开了宁波城市快速发展的框架。毫无疑问,卫星城市的建立符合中央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也促进了宁波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奏响了城市发展的和谐音,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条可行之路。
2 宁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镇患上“土地饥渴症”,以地换钱与农业发展存在矛盾。
宁波城镇化发展围绕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区拓展,辐射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在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了用地过多、求新过急的现象。尽管我国对土地采取了严格的用地原则,但是征地作为建设用地是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面对征地,地方政府习惯性简单化处理,在政府和本土居民都尝到了以地换钱的甜头之后,城镇普遍患上了“土地饥渴症”,从“以地养路”到“以地生财”,耕地“红线”一退再退,土地资源短缺与土地利用粗放并存,建设用地由逐步集中到再度分散。
2012年宁波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16.7亿元,增长6.0%,其中工业增加值3170.0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38.0亿元,增长10.9%。根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在宁波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195162人,城镇化率达到了68.3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宁波城镇化接纳了新城市人,但是也拖累了农业发展。
2.2 忽略人居环境,宁波城镇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落后。
自然环境、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这些都属于人居环境。在城镇化进程中,为使城市与农村地区发展均保持可持续性,必须更好地整合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缓解过多人口争夺稀缺城市生活资源如学校、医院等现象。而目前,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镇化地区还非常有限,即便有外在设施的投入,内在的软实力如人才的引进还非常不尽人意。早在1981年中央书记处就指出,“城市住宅,不只是盖房子,牵扯到整个市政建设,有供排水、供电、供气、交通、学校、商店、医院等一系列服务设施的建设问题。”但在宁波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了不配套的现象,即住房与设施的比例不协调。
2.3 城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放低道德准则,不注重可持续发展。
宁波城镇制造业依托产业集群,如塑料机械产业集群(北仑)、中国模具产业集群(余姚)、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慈溪)、中国文具产业集群(宁海),实现群内企业联合,建立竞争合作机制,在经济上取得可观效果。但在生产过程当中,为了追求片面经济利益,宁波部分企业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更不惜以环境污染、人身安全为代价,追求高增长、高利润。
3 提升宁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对土地相关收入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增强透明度。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依靠土地,通过出让土地获取收益,患上了“土地依赖症”,但土地毕竟有限,这种长期依赖土地的行为不可能长久,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获取收益的行为是难以持续的。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将这部分进行有效监管,截断其中交易的利益链。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主要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异地流转机制,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配置宅基地资源,还可以为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奠定相应的经济基础。
3.2 促进农业的发展,加强对农田的保护,通过土地的集约化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土地的集约化要走市场化道路,通过市场把土地流转过来,也就是把各家各户分散的土地集中到大户、专业户手中,使之发挥更大的效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农业产生率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促进城镇化建设有序发展。
为此,要明确农村土地使用者的土地权利,要保护和保障农民的这种权利,不可剥夺农民的这种权利,确保农民同城里人一样拥有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拥有土地流转给自己带来的实惠,确保集体建设用地(经规划批准的)市场化,保证农民的土地收益不受侵害。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土地权利登记制度,让农民拿到合法的证书,在法律上保证其拥有基本的权利。在制定有关的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文件的同时,还必须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确保土地流转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总之一句话,要多管齐下确保农民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并享受这些权利,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扫清制度障碍。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过程中,要做到以产业带动,以产业为先导,因为就业是个大问题,只有就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政府只有因势利导,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抓好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集聚产业,集聚人口,才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
3.3 大力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这些建设在政绩中难以醒目,并需要大量拨款和投入,与眼前的利益相比,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是这确是实实在在造福于百姓的建设。而目前的状况是过多的人口抢夺城市稀缺的公共资源,如教育、医疗等。政府应对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给多的关注,提高科学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建设标准,缓解城市基础的承载压力。
3.4 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长效机制。
针对城镇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政策法规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对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作假者应根据情节严重施于处罚,对情节恶劣者应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终身不得踏入该行业的重罚。
推进程城镇化建设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环境问题,不能牺牲环境搞城镇建设,那种把环境保护同城镇化建设割裂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推进城镇化建设同样需要保护环境,城镇化建设和保护环境并不矛盾,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都是为了圆一个“中国梦”。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城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挂钩的考核机制,使之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以牺牲一方为代价片面追求另一方发展,要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3.5 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力求“以人为本”。
推进城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实现 “人的城镇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改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一是引导农民生活模式城市化、生活方式市民化,要在农民向城镇转移、农民变为居民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其转变观念、调整心态,通过社区建设把农民改造成新的居民。二是通过政策保障,保证农民转变为居民后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就是说,在地方财力和其他要素等许可情况下,要实现教育资源、就业服务、退休养老等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保障等制度改革公平、均衡发展,新老市民在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上要同质化,不能厚此薄彼。三是不断创新强化社会管理手段。要适应大批农民转变为市民的新情况、新特点,花大力气抓社区建设,壮大市民及社区自治组织,引导和鼓励新老市民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开展自我教育、法制法规教育、公民自律教育、理想教育和健康生活教育等,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
总而言之,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由之路,宁波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市理应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排头兵。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宁波总体构想和基本思路应该是,在城镇化发展理念上,要从宁波的实际出发,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坚决摒弃“贪大求样”,不搞铺摊子,不走以大量土地资源投入搞基本建设的老路,由粗放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要“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发展重点上,改变以往城市无限扩张的旧模式,探索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建立若干个卫星城市的新模式,减少中心城区的压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在城镇化发展主体上,突进户籍制度的改革,由户籍人口管理转变为以常住人口管理;在城镇化发展举措上,由部分向整体、局部向全局转变,着力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以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统一的新兴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
[1]李亚.统筹推进“三化”协调发展[N].人民日报,2012-7-25.
[2]仇得兴.六个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J].城市开发,2010,(4).
[3]陈滢.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分析[J].经济纵横,2007,(10).
[4]陈加元.新型城市化道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熊荣生】
Strategies to Promote Ningbo’s New Urbanization
XIONG Qing-yun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12,China)
Ningbo has achieved a lot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but still encounters such problems as symptom of land thirs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xchanging land for mone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gnorance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oor infrastructure.Manufactory industry goes in for economic benefit,lowers moral standard and igno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should strengthen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ver land income and increase its transparency, protect farmlands and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promot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and build up a human-oriented society.
Ningbo;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F299.27
A
1671-9565(2014)01-018-04
2014-01-15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后期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熊庆云(1984-),女,江西南昌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