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学考试发展转型及新定位
2014-02-05王火生
王火生
论自学考试发展转型及新定位
王火生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及江西省自学考试30年发展历史,将自学考试划分为三个特征各异又互相衔接的阶段,进而分析当前自学考试事业发展形势,即自学考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面对新形势,笔者认为必须以改革创新谋求自学考试发展转型:从招考对象、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推动转型。最后,笔者认为应从教育属性、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功能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对自学考试重新定位,以保证我国自学考试事业在新的形势下健康可持续发展。
自学考试;发展历史;转型;定位
中国特色、改革创新是我国自学考试制度的两大优秀品质。作为一项教育制度,自学考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它是我国独创性的教育制度,秉持了科举考试近1 400年的优秀品性,是对人类教育的一个重大贡献。正如李岚清所言:“自学考试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作为一项教育事业,30多年来,自学考试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历经困难而不衰,波浪式发展壮大,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良好的权威性、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改革创新,是我国自学考试事业保持永久生命力的重要法宝,也是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天,新的形势下,自学考试又一次面临新的情况、新的挑战、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改革创新,努力推动自学考试转型发展,以实现自学考试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自学考试发展历史
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革”刚刚结束,百业待兴。十年的“文革”使一大批青年失去了上学深造的机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群众要求学习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已有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又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邓小平在1977年就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并提出实行两种办法:一个是办学校、办训练班进行教学,一个是自学。遵照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1980年年初,中共中央书记处一次开会讨论教育工作时提出:“为了促进青年人自学上进,可以发一个通知,规定凡是自学有成绩的人,经过考试,确实达到大学水平的,就给他发证书,照样使用,而且要认真执行,使青年人不光迷信上全日制大学。”会后,教育部立即着手组织研究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下发了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同年初,经教育部批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开始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试点,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之后逐步在全国推开。江西省的试点始于1984年4月。到198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点。1988年,国务院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性质、任务、地位、机构及实施办法等,以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确定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1998年全国人大颁布《高等教育法》,进一步确定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并明确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历证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标志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是“文革”刚结束后的中国,人才极度匮乏,但国家又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而普通高等教育又远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一大批有志青年在“文革”中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他们中不少人迫切希望能够有一种更好的教育形式来补偿他们被耽误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又能获得国家和社会承认。三是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学习、重视考试的教育传统。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有着学习形式灵活,高度开放,工学矛盾少,学习费用低,宽进严出等特点,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方便条件和现实可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和灵活性。自学考试的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它对社会全体成员开放,无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它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专业、学习时间和方式,自主决定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而且没有修业年限的限制,每门学科的考试都可重复进行,直到考试成绩合格为止,使考生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能促进考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
自学考试3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自学考试制度初创的几年,考生主要是社会上的成年人,其中又以“文革”期间失去上大学机会的人居多,自学考试主要是为他们提供学历补偿,这就是以拿文凭为主以“补偿教育”为特征的初创试点阶段,是第一个阶段。
后来,高考失利者在自学考试的考生中越来越多,这是由于大学入学率在恢复高考后的近20年中一直比较低,高考落榜的人始终比较多,对他们来说,自学考试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是他们获得文凭获得学位的重要途径,为他们圆大学梦提供了重要平台,这就是以“补充教育”为特征的稳步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确立,以1988年国务院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为标志。此为第二个阶段。
1999年《高等教育法》实施后,高校实行大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很快迈入大众化阶段,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自学考试进入了以“继续教育”为特征的快速发展阶段,这是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初创期的民办高校以招收自考生形式举办的学历文凭考试教育,是自学考试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江西省自学考试报考人数先后达到了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是在2000年,一次报考人数达到18万人;第二次高峰是在2010年,一次报考人数达到24万人。
从30年的实践来看,参加自学考试的群体十分广泛,涵盖了工人、农民、管理人员、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人员、少数民族、残障人士和监狱服刑人员等。30年来,江西省累计有200万人参加了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其中有34万人通过努力获得了本、专科文凭,还有800万人参加自学考试非学历考试,获得了各类证书。目前,在籍考生仍有百万之众。
2 自学考试发展形势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但近几年自学考试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挑战、新的问题。
2.1 新的情况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年,江西省自学考试报考人数在达到第二次高峰之后,渐次下滑,到2012年10月,全省报考总人数降到只有14.8万人,比最高峰时减少近10万人。2012年10月起,笔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到全省各设区市各主要高校调研。调研中,学校和基层的同志普遍反映:这些年各类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入学门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自学考试的难度仍然较高,通过率依然较低,有些专业课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有的学生一门课考了六七年都没通过,被称作卡脖子课程(或曰瓶颈课程),学校、考生、自考工作者对于自学考试的积极性和信心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挫伤。还有的同志反映:自考专业、课程的内容与实践有差距,与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不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等等。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学考试事业的健康发展。
2.2 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随着高校大扩招,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适龄青年上大学难的问题大大缓解,原来以社会考生作为主要生源对象的传统自学考试面临着发展危机;二是继续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势态,网络教育、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函授等办学形式更加开放、灵活,对自学考试事业构成了较大的冲击;三是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快速崛起,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逐步放宽(有的省已经实行了注册入学)等,使得广大学习者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这也对自学考试事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在考生来源上受到了制约。
2.3 新的问题
一是只重视考试结果、不重视考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实训锻炼,传统自考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自学考试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实用性;三是传统自考的考试与评价形式相对刻板,满足不了当今多样化的需要;四是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还相当薄弱;五是各级自学考试机构和队伍的力量、综合素质、工作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需要,等等。
3 自学考试发展转型
面对新的形势,为了保持自学考试事业的生命力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谋求自考转型发展。怎么改革,怎么转型,必须从问题出发,从我们面临的挑战出发。今天的改革都是由问题倒逼而来的。
3.1 从哪些方面转型
根据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自学考试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转型。
一是招考对象转型。由原来以社会考生为主,转向考生来源多元化、全覆盖,其中在校生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主要是由重视获得文凭向重视提升能力转变。30多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学科型的学历教育、应用型的学历教育、应用型的学历与非学历相结合的教育、应用型的非学历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自学考试主要依靠主考学校的教育资源助学,其人才培养基本上都是沿用主考学校的学科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尽管很多主考学校也渗入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素,构建了学科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总体来说,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仍然以学科型的培养模式为主。自学考试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学科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努力构建职业型、应用型同时兼顾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课程体系,将考试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由原先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为专业核心课、公共基础课和选考课,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按照“适度、够用”的要求,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习、实训和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培养考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最后,要改革传统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探讨法、实验实习法等,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力求实现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并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业就业能力并重。
三是学习方式转型。主要是由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向重视实践实习训练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在技术变革、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为此,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必须充分整合多种教育元素,把自学与助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要实现学习方式转型,必须建立健全学习服务支持体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支持体系的建立,主要要依托高校和社会多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助学,突破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开放性的助学服务网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网络助学要尽快突破技术瓶颈,着力解决好对自考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自考生的学习指导,强化学习过程性考核,逐步建立科学严格的自学考试学业评价体系,以此培养自考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要强化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引导和规范社会助学,优化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支持服务。这是信息化时代自学考试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充分整合和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形式多样的自学考试学习支持体系,以满足考生“随时可学、随处可学、随时可获助”的自主学习愿望。一是建立全日制助学辅导、业余助学辅导(夜校、双休等)、短期助学辅导(考前串讲)和远程答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灵活多样的自考助学辅导系统;二是更新助学方式和手段,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在线答疑,建立助学辅导教师信息库,组织教师与考生双向选择,结对助学,以促进助学方式的现代化、远程化和个性化。
同时要大力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强化社会实践,加强对考生动手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自学考试学习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应以构建一个中心(一站式学习服务中心)、两大平台(全日制助学服务平台和开放式实践教学服务平台)为基本框架,为参加全日制助学、社区业余助学、网络助学及考证培训等助学模式学习的考生提供政策资讯、考籍服务、教学服务、过程性考核、实践实训和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就业指导六大服务,真正满足广大自学考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四是评价方式(或者说考试考核方式)转型。主要是由重视专业课程考试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考核转变,建立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
传统自学考试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而且以考试为主,侧重于智育,强调考评学生记忆教科书的程度,忽略形成性(过程性)评价。自学考试如果仅仅作为一种考试制度,它可以只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来促进自学考试的发展。但是,自学考试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式,它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和全面育人:既要重视和评价智育,也要重视和评价德育;既要重视和评价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和评价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自学考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因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实现从学科型人才培养到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就必须改变自学考试“一考定音”的考试方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各门课程的性质,探索多元化考核方式,构建完整、系统的学业评价体系。
自学考试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目标:一是发挥导向作用,能引导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学得好;二是通过学业评价方式改革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可以按以下“四个结合”的思路来展开。
(1)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评价方式,就是把考生某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与国家统一考试(终结性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权重算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考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它把考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到课程考核范畴,重在培养、形成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过程的考核一般可包括考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综合测试等多个学习环节,不同的学习环节考核都给出相应的考核成绩。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主要有“网络助学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全日制助学学习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等方式。
(2)理论考试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
理论考试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业综合评价,是指针对考试计划中某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考试计划中既有理论考试学分又有实践性环节考试学分的课程),把国家统一命题的理论考试与主考学校组织的实践考试相结合,课程成绩的评定实行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权重算出最终成绩。这种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既检验了考生的理论知识,也评价了考生的实践能力。
(3)纸笔考试与计算机化考试相结合
纸笔考试与计算机化考试相结合,是指自学考试计划中的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考核目的选择纸笔考试还是计算机化考试,属于自学考试课程考试手段的改革。现阶段,纸笔考试仍然是自学考试的主要考试手段,具有考试考卷单一、出题方便、考试组织便捷的特点,适合于大规模的全国统一考试。计算机化考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考试理论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考试手段,计算机化考试的主要目的是采取随机组题的方式为每位考生(被试)量身打造一份试卷,真正做到“因人而异”,突破了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下每个考生答的都是同一套试题的“千人一卷”的模式。同时计算机化考试还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采用计算机化网络考试,实现考生“随时学、随时考”的目标。
(4)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指自学考试计划中的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及考核目标选择闭卷考试或者开卷考试。属于自学考试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闭卷考试试题形式封闭,每一道试题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有利于考核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开卷考试的试题形式比较开放,有利于激发考生创造思维的迸发,有利于考核考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3.2 怎么转型
为推动上述“四个转型”,根据教育部全国考办的有关精神,近两年江西省陆续推出了三大改革措施:一是将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从民办高校扩展到公办高校,目前已批准18所公办本专科高校开展相关改革试点;二是在全省范围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与自考专科衔接试点,目前已批准4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和30余所公办本专科高校开展相关衔接试点;三是开展自考本科第二学历试点。此外,还采取了其他一些相关配套措施,如建立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协调机制;加强对自学考试实践环节教学及考核的指导和检查;加强自考学习服务中心建设;加强自学考试网络课程开发,目前已开发近300门课程,基本覆盖了自学考试各专业主要课程,并大幅降低网络课程费收费标准(比原来下降了3/5强),等等。
为了降低转型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良影响,我们采取试点推进的办法。先选择在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和自考助学历史的学校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全省。与此同时,我们始终把握两条线:一条底线,就是确保安全,包括命题保密安全、试卷保密安全、组考安全、考试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一条主线,就是确保质量,包括命题质量、试卷印装质量、网上和网下助学质量、网络课程开发质量、学习过程控制和实践环节教学控制质量等各方面质量,努力确保自学考试的信誉,维护考生利益。
3.3 转型发展的初步成效
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改革举措,江西省自学考试从2013年春季开始止住了下滑势头,实现了稳步回升。2014年4月,江西省自学考试人数进一步回升到18.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千分之四,远远高出许多兄弟省的比例。尤其是新生报名人数达到61 622人,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0%。自学考试课程通过率同20世纪末相比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考生毕业率也比20世纪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强化学习过程性考核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考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更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自考生的综合素质。
4 自学考试发展新定位
自学考试就其功能来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偿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补充教育阶段,2000年以后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继续教育阶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传统的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的自学考试已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开始走向没落。自学考试面临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江西省作为全国首批开展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的三个省之一,从2009年开始试点,为自学考试转型发展成功探索了一条新路。但转型后的自学考试又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所谓定位,就是要确定一个坐标,明确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往何处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状态。
从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来看,对自学考试的一个新定位,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在教育属性或者教育形式上,自学考试是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以国家考试为主的多元评价”三位一体为特征的继续教育形式,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既是考试制度又是教育制度,考试结果和学习过程同等重要。和以往不同的是,这里更加强调了多元评价,不仅是重视国家统一考试,还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第二,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自学考试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和一线的职业型、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同时兼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开展自考本科第二学历试点,主要针对的就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在教育功能上,自学考试是突出能力本位的学历教育+学位教育,同时大量提供非学历证书考试服务。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突出能力本位”,要把培养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第四,在发展方向或者发展战略上,自学考试要努力实现与各类教育形式相互衔接、沟通,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开放教育平台和高等教育立交桥,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大力推动自考转型发展,我国的自学考试事业在新的形势下一定能够继续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 周黎明)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lf-taught Examination and it’s New Orientation
WANG Huoshe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self-taught examin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in China for the last thirty years,during which the self-taught examin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hesive periods.The paper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taught examination,while the new situation,the new challenges and new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In the new situation,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reform and innovation is in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elf-transformation of the self-taught examination.In this paper,recruitment,the training mode for the personnel,learning modes and assessment are seen as the four elements for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For the conclusion,the author thinks the new positioning of the self-taught examin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four aspects,namely,education attributes,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its development and by doing so,the selftaught examination in China can remain vital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t present and into the future.
Self-taught Exam;Development History;Transformation;New Postioning
G405
A
1005-8427(2014)09-0023-7
王火生,男,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研究员(南昌 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