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4-02-05胡晓霞
郝 茹 胡晓霞
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郝 茹①胡晓霞①
目的:探讨卒中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20例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血栓情况将其分为无栓组(402例)及血栓组(18例),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并对影响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70岁、卧床、Wells评分≥2分、下肢NHSS评分≥3、抗凝治疗、入院时D-二聚体高、BI评分低以及未进行康复治疗是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0岁、卧床、下肢NHSS评分≥3分、急性期有DVT以及BI评分较低是随访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患者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利用以上因素进行DVT的监测和预防,积极进行康复和抗凝治疗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卒中;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郝茹,女,(1979- ),本科学历,主治医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干三科,研究方向:神经病学和老年病学。
[First-author’s address]Section three of Cadres, General Hospital of Urumqi, Lanzhou Military Region, Urumqi 830000, China.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卒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升高。有报道[1]指出,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DVT)的概率高达37.25%~43.71%,已成为卒中患者致残致瘫的重要原因。而刘鸣等[2]的研究指出,临床治疗中对卒中患者进行DVT高危因素的常规干预,对降低DVT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卒中患者发生DVT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较少,且大多样本量较小,仅对急性期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缺乏对随访期危险因素的研究。为对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探讨,本研究对420例卒中患者的院内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连续收治的420例卒中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2 h之内入院,经CT和MRI检查为卒中患者。排除观察指标不全、瘤卒中、脑缺血短暂发作、脑静脉血栓以及病情极度危重的患者。其中男性270例,女性150例;年龄43~76岁,平均(67.13±12.09)岁;脑出血患者153例,脑梗死患者267例。按是否发生DVT分为血栓组和无栓组,急性期血栓组18例,无栓组402例,男性发生DVT 11例,女性发生DVT 7例,两者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患者发生DVT 6例,脑梗死患者发生DVT 12例。随访期资料中共405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无栓组398例,血栓组7例,男性发生DVT 4例,女性3例,两者DVT发生率比较无差异。脑出血患者发生DVT 2例,脑梗死患者发生DVT 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非配对对照研究。
1.2 评价指标与方法
(1)患者基本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个人史、既往病史、手术史、是否有止血治疗、脱水治疗、深静脉穿刺、康复治疗、抗凝治疗以及患者卧床时间进行调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2)院内记录。包括入院时对患者给予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Wells量表所得结果,以及深静脉血检查所得D-2聚体、纤维蛋白原、半胱氨酸及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水平。
(3)随访记录。包括随访时给予患者的Rankin量表、NIHSS评分量表、Wells量表评分结果。每2个月随访1次,对怀疑有DVT时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确定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影响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
无栓组患者和血栓组患者年龄≥70岁、卧床、Wells评分≥2分、肺部感染、康复治疗、抗凝治疗、下肢NHSS≥3分、入院时D-二聚体、入院时Rankin评分以及入院时BI评分等可能的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分析[例(%)]
表2 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评分
表2 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评分
危险因素无栓组(n=1207)血栓组(n=53)t值P值入院时D-二聚体417.48±97.59 721.75±119.28 18.94﹤0.05 NHSS评分8.18±1.2010.31±1.793.14﹤0.05 BI评分62.43±10.5740.69±11.238.52﹤0.05
2.2 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70岁、卧床、Wells评分≥2分、下肢NIHSS评分≥3、抗凝治疗、入院时D-二聚体高、BI评分较低以及康复治疗是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2.3 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
共1217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其中无栓组1196例,血栓组21例。无栓组患者和血栓组患者年龄≥70岁、出院后卧床、Wells评分≥2分、急性期有DVT及下肢NHSS≥3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3,x2=21.55,x2=9.28,x2=14.67,x2=13.71;P<0.05),见表4。
表4 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分析[例(%)]
两组患者出院时Rankin评分以及出院时BI评分较低等可能的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4,t=8.52;P<0.05),见表5。
表5 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分析
表5 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无栓组(n=1196)血栓组(n=21)t值P值出院时Rankin评分2.43±1.023.37±1.523.14﹤0.05出院时BI评分72.13±11.0247.26±8.458.52﹤0.05
表3 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表6 随访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2.4 随访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70岁、卧床、下肢NHSS评分≥3分、急性期有DVT以及BI评分较低,是随访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x2=5.642,x2=7.846,x2=4.047,x2=3.890,x2=6.394,P<0.05),见表6。
3 讨论
卒中患者是DVT发生的高危人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威胁[3]。文献报道[4]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高达37.25%~43.71%,已成为卒中患者致残致瘫的重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率为4.21%,随访期发生率为1.73%,较文献报道低,可能与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得到了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关。此外,在急性期和随访期的DVT患者中,分别有24例和13例患者并无DVT症状。提示对于卒中患者应进行双下肢静脉血栓的常规监测,以提高DVT的发现率,降低卒中患者发生DVT意外的可能。
本研究中无栓组患者和血栓组患者年龄≥70岁、卧床、Wells评分≥2分、肺部感染、是否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下肢NHSS≥3分、入院时D-二聚体、入院时Rankin评分以及入院时BI评分等可能的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以上因素均为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可能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卧床、Wells评分≥2分、下肢NHSS评分≥3、抗凝治疗、入院时D-二聚体高、BI评分较低以及未进行康复治疗是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胡秀朝等[5]的临床研究中,BI评分低于8分的卒中患者发生DVT的概率达到了47.25%,而导致BI评分低的主要因素是卧床所致。部分卒中患者因偏瘫或功能障碍等原因长期卧床,缺乏活动,导致大量堆积凝血因子,使凝血状况加重。此外,血液长期瘀滞可破环血管内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反观本研究,评分高低的原因大多与长期卧床有一定关联,且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卧床也是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结论提示对于长期卧床的卒中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干预,比如定期活动以及药物治疗等以预防DVT的发生。同时,结果提示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锻炼和抗凝治疗对降低卒中患者DVT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有报道显示,卒中患者发病48 h内即应用肝素进行干预治疗,DVT发生率可降低5.2%[6]。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抗凝治疗时低分子肝素的效果较普通肝素好,还能减少出血,对于预防DVT的发生效果显著[7]。而沈斌等[8]的研究通过对45例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干预,发现DVT的发生率降低了1.28%,该研究结果与其较为一致。有文献报道,D-二聚体较高也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9]。D-二聚体较高反映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提示血液高凝,极易形成血栓[10]。本研究也得出D-二聚体较高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文献[10]报道一致。
本研究中对卒中患者资料随访期DVT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DVT发生率为1.73%,而年龄≥70岁、卧床、下肢NHSS评分≥3分、急性期有DVT以及BI评分较低是随访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卒中患者出院前应进行DVT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以降低院外DVT发生率。
综上所述,卒中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充分利用以上因素进行深静脉血栓的监测和预防,积极进行康复和抗凝治疗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对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王深明.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2):992-994.
[2]刘鸣,张苏明,饶明俐.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46.
[3]易兴阳,林静,韩钊,等.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8):554-557.
[4]巩忠,郑典刚,李东华,等.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820-821.
[5]胡秀朝,孙奉辉,胡文立.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例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2):73-74.
[6]陈彦.老年患者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4237-4238.
[7]曹妙君.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 12-13.
[8]沈斌,张春和,李军.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分析:附45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13(23):89-90.
[9]齐志华,梁俊华.综合护理干预减少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1):36.
[10]李晓玉,张川,曾薇.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 20(11):1708-1710.
The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stroke/
HAO Ru,HU Xiao-xia//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4,11(12):145-148.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strok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420 cases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thrombosis were divided into thrombosis group and nonthrombosis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many factors with the significant index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ge≥70 years old, bedridden, Wells score≥2 points lower limb NHSS score≥3, anticoagulant therapy, higher admission D-2 dimer, lower BI score and non-rehabilitation therapy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VT. Age≥70 years old, bedridden, leg NHSS score≥3 points, the acute stage of DVT and BI score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 patients follow-up period of DVT.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these factors should be used to carry out monitoring and preven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active rehabilitation 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Strok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1672-8270(2014)12-0145-04
R743.3
A
10.3969/J.ISSN.1672-8270.2014.12.054
2014-01-14
①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干三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