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2014-02-04王素芳
王素芳
化学性静脉炎是由于化学药物对血管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可归属为中医“恶脉”“脉痹”等范畴[1]。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大多数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极易引起静脉炎。另外,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一定损伤,可引起静脉血管壁纤维细胞增生、内皮细胞损坏、血管内淤血、引起静脉炎,并且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静脉损伤的程度及发生率升高,严重者可影响化疗计划的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2]。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带来困难,研究显示[3]50%~80%的化疗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静脉注射发生渗漏性损伤的可能为4.65%。发泡性能强的药物常规静脉给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可达57.6%~87.0%,因而静脉保护问题一直为护理界所关注[4]。而化疗前进行有效地血管防护、合理选择给药途径的选择、药物外漏等综合护理,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痛苦。
1 化疗性静脉炎原因分析
1.1 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注射化疗药物的静脉容易硬化、失去弹性。此外,药物的浓度、渗透压、pH值及患者自身细胞代谢程度均与静脉炎有一定的关系[5]。
1.2 血管因素 老年及患者长期静脉注射等原因导致血管脆性增加,不同体质的患者存在血管弹性差、血流速度较低等情况,这些因素易致化疗药物外渗引发静脉炎[6]。
1.3 操作因素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静脉多次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皮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刺激性过大,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4 凝血机制 90%的肿瘤患者凝血机制异常,由于肿瘤释放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凝血系统[7],致凝血机制异常,同时化疗药物又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加重了肿瘤患者血栓性静脉炎的形成。
1.5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静脉多次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皮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刺激性过大,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8]。
2 护理措施
2.1 更新静脉输液理念[9]传统静脉输液教学中关于静脉输液血管的选择是从远端到近端,从小血管到大血管,随着静脉输液工具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静脉输液的危害原因认识的深入,现在,人们选择血管与输液工具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的患者病情、疗程的长短、输液的速度,药物的特性等选择不同的血管及不同的穿刺工具。
2.2 化疗前评估宣教 首先评估患者对化疗的了解及配合程度。其次做好化疗前宣教,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向家属说明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并体贴安慰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性地介绍化疗药物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告知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化疗过程中若穿刺部位出现疼痛、红肿、血管硬化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2.3 穿刺工具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可选择头皮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与中心静脉(CVC)置管。针对该疾病临床常选择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可以降低血管损伤。PICC置管[11]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以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导管[10]。
2.4 化疗后评估护理 静脉炎判断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制定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修订版的分级标准为判断标准[12],静脉炎共分4级。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4 cm,有脓液流出。一旦发现或疑有化疗药物外渗情况时,立即停止给药,回抽针头及穿刺局部的残留药液;拔针时,按压针眼处3~5 min。渗漏的早期应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 结束语
总之,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护士应起到主导作用,护理人员要了解和掌握化疗药物的分类、性质及静脉炎的分级等。所以广大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重视每一个环节并为患者制订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使化疗能顺利进行,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1] 王晶.化学性静脉炎中西医结合施护进展[J].医药前沿,2012(6).
[2] 侯文静,刘桂霞.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 2009,49(27):74-74.
[3] 郑凯中,沈吉虹.好望角芦荟预防血热瘀结型青蛇毒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5.
[4] 王婉玉,王美春.喜疗妥软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0(1):1673-1667.
[5] 苏孙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护理现状[J].全科护理,2012, 10(8A):2092-2094.
[6] 廖春萍,肖秀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107-109.
[7] 关明媚,刘艳虹,关惠仪,等.抵当汤湿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0,31(17):2307-2308.
[8] 吕云玲,郭延东.抑钾消炎同步湿敷法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l0,13(1):91-92.
[9] 钟华荪,张振路.静脉输液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10] 刘新静.套管针所致静脉炎之临床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7(2):87-88.
[11] 胡芸,章清华.微波治疗仪预防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后静脉炎的研究[J].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