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军工故事
——改版絮语之二
2014-02-04冀中仁
冀中仁
讲好中国军工故事
——改版絮语之二
冀中仁
诚然,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用优质内容吸引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进行社会化分享,以持久地产生优质的内容的能力作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吸纳作者、维持作者的高忠诚度以及激发其不断创造高质量内容,是办好刊物的关键所在。
军工战线是孕育英模的沃土,也是孕育优质稿件的不竭源泉。创作优质稿件重要的是要讲好军工故事,而说到军工故事,人们会首先会想起被誉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军工战士吴运铎。
在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大潮中,投身中国军工事业的吴运铎,在研制武器、炮弹做出重要贡献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两次手术身上仍留有几十处弹片未能取出,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在生产一线,被国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特约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他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不仅在我国影响了几代人,而且在国外广为流传。他的故事感人肺腑。
说到军工故事,又不能不想起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吴大观、王淦昌等著名科学家。他们早年发奋勤学,冲破阻挠回到祖国,又克服种种困难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感人故事。和吴运铎一样,他们都是中国军工史上不朽的丰碑。
除了这些军工名人之外,在军工战线上,更多的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广大军工干部职工。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为了军工事业兢兢业业、默默奉献。解放初期,为新中国建起一批大型军工项目,如今这些军工项目已成为我国国防工业的中流砥柱。为适应我国“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的战略需要,当年一大批军工开赴深山僻壤,建起一座座“三线”军工企业,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改革开放初期,一批军工在改革中分流下岗做出巨大牺牲;一批军工经过艰苦闯关实现浴火重生,推动着军工事业的创新发展。其中一些人做出牺牲或许至今没有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但他们无怨无悔。其中一些人为了加速我军武器装备发展,拼搏奉献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我国军工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在外部封锁最紧而求购无门的“两弹”领域,靠自主研发较快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军工的故事可歌可泣,讲好他们的故事,为他们树碑立传是军工媒体的责任。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在此,杂志社再次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广大读者,特别向那些坚守一线,十几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为本刊撰稿投稿的广大作者,表示最诚挚的敬意!让我们携手并肩,一道办好我们军工自己的刊物,一道讲好军工的精彩故事,为打造中国军工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