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元画全集》的编辑谈古代绘画整理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2014-02-04李介一

中国出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装帧全集博物馆

文/王 晴 李介一

中国古代绘画从产生之日起,即非单纯意义的图形写貌。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故陆士衡云:“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1]

诚如斯言,绘画除了艺术鉴赏性外,它与“六籍”一样,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全人类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并且与文字史料相比,绘画更加直观、形象和准确。“左图右史”,图史互证、互补,古已有之。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著名的新文化史专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提出了图像史料一说,他的专著《图像证史》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如何将图像(images)当作历史证据来使用”。[2]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代绘画的史料价值越来越被世人重视。

但古代书画留存不易,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云:“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3]法书名画亦然。明董其昌《古董十三说》云:“至书与画,尤当贵重。书以传意,画以传形,用莫大焉,知之者甚稀。自魏晋以上无征焉,以其所藉惟纸与绢也。纸寿千年,绢五百年,极其珍藏防护,数尽自毁;摹勒上石,拓久终坏。”[4]古画的载体特质与自身的不可复制性,使其保存堪忧,即使“珍藏防护”,最后还是难免“数尽自毁”。在古代,最好办法就是临摹,所谓“下真迹一等”。科技发达的今天,全面搜集整理、高质量仿真出版是让古画留存后世的最佳方式之一。

基于抢救性保护珍贵的中国古代绘画遗产、普及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浙江大学依托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及艺术史研究学科的优势,与浙江省文物局合作,启动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系统、全面地开展对中国古代绘画的搜集、整理、研究与编纂出版工作。

这项浩大的国家级文化工程,自启动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各收藏机构的倾力配合。2008年12月,《宋画全集》出版,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宋代绘画总汇。2013年12月,《元画全集》12册顺利出版,《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均作了专版报道,且在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获图书提名奖。

本文以《元画全集》的编纂出版为例,从入编图目的调查整理、资源收集、原作拍摄、图文编辑、印制装帧等方面,谈谈对中国古代绘画整理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一、普查资料编制图目,奠定前期良好基础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一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5]入编作品目录的编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首要工作。

《元画全集》以前人整理的画目工具书,如《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绘画全集》《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日本所在中国绘画目录》《海外所在中国绘画目录》《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中国古代画家和画目索引》《中国历代画目大典》等为基础,结合国内外近30多年来各文博机构展览图录,以及考古发掘等最近学术研究成果,编制出了海内外博物馆藏品目录的初编。然后联络各博物馆,实地考察元画藏品,通过与博物馆研究人员讨论分析,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最后调整确定入编图目。特别是在与博物馆洽谈中,又发现了不少因各种原因从未对外公布过的作品,比如美国弗瑞尔美术馆所藏程棨的《摹楼鑄耕织图》、上海博物馆所藏《青影红心图》等,这些作品都是馆藏后的首次公开出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学术意义。

通过全面调查,精心选择,合理编排,规范整理,入编《元画全集》的图目基本达到准确、全面、详尽,从而为下一步图像资源的收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千方百计广泛搜集,汇聚最全面图像资源

众所周知,元画存世少,且散佚在世界各地,又由于年代久远,材质朽损,并涉及文物保护等诸多限制,搜集整理十分不易。

这次《元画全集》通过多方渠道,共入编元代绢本(含绫本)、纸本绘画599件,涉及全球104家收藏机构,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弗瑞尔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收藏机构。[6]

《元画全集》项目组不仅辗转全国各省市县,还远赴美国、英国、日本各地洽谈联络图像资源授权事宜,仅日本就往返7次之多,正如傅斯年先生所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7]《元画全集》收录的每一幅图像,均获得了相关机构的直接授权使用。特别是已出版的《元画全集》第四卷第一、二册,第五卷第一、二册,收录日本各公私机构及弗瑞尔美术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元代绘画作品合计187件。这些海外藏品的出版意义重大,为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元代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让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为天下学子所用。

三、高精品质原作拍摄,呈现最真实的古画原貌

目前市场上出版的高级美术画册一般采用120反转片或高清数码片拍摄,近年来,反转片渐为数码片取代。而《元画全集》的原作拍摄,绝大部分采用了8×10英寸大型技术座机拍摄。

两者相较,高清数码片的优点在于:操作快捷方便,资金投入少,像数量发展迅速,色彩管理便利。但数码片有严重的先天不足。目前数码主流采用的两种成像方式CCD(电荷耦合原件图像传感器)成像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成像,像数点固定,颜色的位深依靠软件计算,在表现物体的质感上远远赶不上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的胶片技术。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书画的拍摄成像,它的缺陷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绘画含有大量的中性灰色,这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在专业人员眼里,这种水墨画的灰色有无限的级数,而在数码成像的片子中,次黑场至灰色部分的色彩层次表现能力远远不如8×10英寸反转片。

8×10英寸胶片拍摄也有其缺点:如器材设备携带不便,光源要求高,对摄影师技术要求苛刻,拍摄成本昂贵,冲片还存在一定损坏率,等等。但胶片最大的优势是它比数码成像色彩还原准确,对墨色的表现层次丰富,颗粒细腻,能够更加忠实地再现原作精神。

权衡利弊,最后《元画全集》的原作拍摄绝大部分采用了8×10英寸胶片拍摄。并且,收录其中的90%以上的作品,是专门应《元画全集》的质量要求,由专业摄影师现场拍摄原作而成,从而使得被岁月不断侵蚀破坏的传世元画能以最为真实的面貌得到永久保存。

四、图文编辑注重品质,构筑学术研究平台

所谓“宋人丘壑,元人笔墨”,与宋画尚理相比,元画更为注重笔墨意趣。为了最大程度地接近真迹原貌,为从事中国画创作、艺术研究的画家、学者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元画全集》在图像与文字编辑上注重提升学术品质,在体例上着重展示原作的完整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元画全集》在编辑上将作品引首、隔水、本幅、题跋、本款、收藏印等都一一呈现,读者从中可以得到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印象。其中,立轴、册页形式的作品,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题签、天头、地脚、隔水、裱边等部分的信息在彩色图版中并没有体现,但在黑白版的作品说明中,有整体的配图展示。这些部分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对进一步理解作品、验证收藏流传情况、考订真伪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每幅作品基本上都以高精度的整体信息图、原大图、局部放大图的形式全面展现。一般来说,手卷整体图缩小印刷,内容包括引首、隔水、本幅、题跋、本款、收藏印等所有信息,分段图原则上原大印刷;立轴整体图缩小印刷,原大图、局部放大图选择体现画面主体的某些局部,出血印刷;册页一般原大印刷,个别精彩作品选择局部放大印刷。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局部的选取立足于对中国古代绘画风格的整体把握、深刻理解中国画笔墨意蕴的基础上,以求精微准确地还原不同作者独特的间架结构和笔墨精神,为绘画艺术创作与研究者提供了在不能接触原作的情况下,全面、深入、清晰地了解作品的最好条件。

第三,整理出版《元画全集》不仅在资源的收集上全面地将元代绘画集中在一起,还依托浙江大学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科研机构,组织聘请了海内外艺术史专家学者数十人对收录的每件元画作品进行鉴别与说明撰稿。在编辑体例上,除彩色图版和作品说明外,还有原大印章释读、注释、参考文献与索引,资料系统详备,考证严谨规范。可以说,《元画全集》不仅是一部高级艺术画册,而且具有一定学术含量与文献价值,集观赏性、史料性、学术性为一体。

五、强化高标准印制装帧,完美再现原作气息

从资源采集、电子分色、直接制版、高仿真印刷与装帧等各个环节,《元画全集》均采用世界顶级技术,并相应制定了国内首个针对高端艺术出版流程的质量技术控制与管理标准。

在扫描过程,使用具有硬件USM(锐化工具)功能的德国海德堡S3900电分机,工作模式采用LAB(全色域空间)扫描图像信息,以确保宽阔的色域与丰富的色彩。

在校色过程,绝大部分图片都要经过数百乃至数千步骤的修正调整,达到当今最高级校色软件的极限。作品的清晰度、色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层次变化,以及作品气息的还原度等均以接近原作精神为第一目标。

在制版印刷过程,《元画全集》采用了日本网屏 公 司(screen)platerite CTP(Computer to Plate直接制版)直接出版技术,超高精度(280Lpi挂网,4000dpi分辨率)仿真印刷技术。特别是以GCR(Gray Component Replacement,灰分替代)分色曲线来精确处理黑版阶调,通过不同阶调黑版表现墨韵的焦、浓、重、淡、清各层次。同时减少墨色中的三原色成分,使用15%、20%、25%、30%不同黑版起点的GCR曲线来处理不同类型的作品,以达到“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艺术效果。

在装帧设计上,出版社特地从德国订购具有卓越色彩还原能力和独特手感的高质量纸张——优丽特质花纹纸(Scheufelen),以达到理想的色彩表现。《元画全集》装帧方式为方背精装配函套。封面装帧材料选用AAA级真丝面料,聘请厂家根据我们设计的纹样专门织造。在配页、上胶、书壳包面、堵头布等装帧工序采用了手工制作,工艺复杂。整套画册装帧精美,用材考究,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画册装帧的鲜明特色,又展现了现代印制工艺的最高水平。

六、结语

在海内外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对中国古代绘画做集成式整理研究的今天,《元画全集》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藏界与艺术创作、研究界针对中国古代绘画资源的“藏用”两难问题,缓解了文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后人学习、借鉴与研究元代绘画提供了详尽的、可靠的基础文献。希望通过《元画全集》的出版探索,能使更多深藏禁宫、罕见人间的国宝级中国古代绘画,利用高科技手段,化身千万,重新展现在全世界人们面前。

注释:

[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M]//唐五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39—140

[2]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3]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书籍之厄》[M]//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3:216

[4](明)董其昌.《古董十三说》之十二说[M]//古董秘鉴:古玩艺术鉴赏经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6

[5](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

[6]此项数据包括即将出版的《元画全集》第三卷第二、三册,第五卷第三、四册。

[7]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M]//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傅斯年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49

猜你喜欢

装帧全集博物馆
博物馆
趙孟頫書畫全集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
露天博物馆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
纪念币装帧卡收藏价值日渐凸显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