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期刊群建设及发展思路
2014-02-04姜永茂魏均民石朝云
■姜永茂 刘 冰 魏均民 金 东 石朝云 王 旌
《中华医学期刊》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100710,E-mail:jiangym@cma.org.cn
在国际学术期刊出版领域,尽管营利性商业出版机构拥有的期刊数量占有主导地位,但以学会(协会)为主体的非营利机构出版的学术期刊在刊物内容和质量方面长期发挥主导作用[1,2]。在国际医学期刊出版领域,四大著名综合性医学周刊中,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杂志(BM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是由学会主办的。
中华医学会十分重视期刊在学会工作中的地位。从1915年2月建会伊始,即于当年11月创办了学会的机关刊物《中华医学杂志》[3]。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规模已经达到128种,其中绝大多数杂志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位居我国科技期刊前列,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并多次获得国家或有关部门奖励,成为我国医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学术权威性的期刊群。从学科覆盖面来看,已经覆盖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广泛的医学学科领域;从期刊种类来看,涵盖了学术类、实用类、技术类、信息类、科普类、翻译类等各种期刊类型。中华医学会作为发展我国医学科技事业和卫生进步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推动医学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中华医学会在期刊群建设中取得的经验
1.1 学会是期刊群建设的坚强后盾
中华医学会的成立推动了我国医学学科的发展,而学科的不断壮大孕育成立了更多的专科分会。目前,中华医学会所属的专科分会已发展到87个,均为我国相应专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伴随着中华医学会下属各个专科分会的成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如同中华医学会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刊物一样,中华医学会下属各个专科分会成立后,学会也帮助其创办了相应专科的学术期刊作为其机关刊物,逐步形成了能够反映我国各个学科发展水平的医学期刊系列。学会办刊具有专家云集、联系广泛、信息畅通的独特优势,能够立足于我国学科发展现状,全面反映临床和科研水平,充分发挥学会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树立期刊在国内相应专业领域权威的学术地位。
1.2 品牌是期刊群建设的核心
中华医学会在创办期刊的早期即确立了创办“中华”牌医学期刊的理念,所有创办的杂志均冠以“中华”,逐步形成了“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由于“中华”系列医学期刊拥有权威的专家队伍、严格的审稿流程,高水平的学术质量、专业的编辑队伍,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医学专业工作者的信赖,确立了“中华”牌医学期刊的品牌形象。虽然说学术质量是期刊品牌的核心要素,但统一标识、统一封面和版式设计对“中华”品牌形成品牌印记也至关重要。正是依靠“中华”牌的品牌影响力,中华医学会才能够通过兼并、加盟等方式不断扩大期刊群规模。
1.3 体制和机制创新是期刊群建设的保障
中华医学会早期创办的期刊均由学会组建编辑部直接编辑出版,当规模达到20种左右时,受办公场所的限制,学会已无法再直接编辑出版更多的期刊。为了满足专科分会创办新刊的要求,学会不断创新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先后采取了委托编辑出版、联合编辑出版、中外合作出版三种新的办刊模式。委托编辑出版即学会将创办或吸收加盟的期刊委托具有办刊能力的研究机构承办,学会作为主办单位履行管理职责,承办单位按照承办协议履行承办单位职责。联合主办即学会作为第一主办单位与其他单位联合主办,按照协议各自履行相应的职责。中外合作出版及与国外医学会合作出版其期刊的中文版,如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等。办刊模式的创新使中华医学会期刊群不断扩大得到了保障。
1.4 专业化管理是期刊群建设的关键
为了加强期刊管理工作,学会于1988年在编辑出版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实行内部企业化管理。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学会又于2009年上报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投资成立了《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对其主办的期刊实行管办分离。《中华医学期刊》社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系列期刊的出版单位,被赋予了相应的管理权和经营自主权。
长期以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坚持统一办刊思想、统一办刊标准、统一办刊模式的指导思想,努力打造、提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品牌优势。统一办刊思想就是要坚持“传播医学先进思想、引导学科发展方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办刊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编辑方针,紧密围绕国家卫生工作重点和学科发展热点,充分发挥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统一办刊标准就是根据国际、国家标准和系列期刊的实际情况,不断制定、修订和完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并通过审读,对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不断强化编辑出版工作人员的标准意识。统一办刊模式就是在期刊的组织结构、编辑出版流程、编排格式、装帧设计、形象标识等方面采取统一模式。这种多方位的统一,强化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整体性、一致性和规范性,集中展现了系列杂志的学术形象和规模,体现了系列杂志的整体实力。
1.5 编审队伍培养是期刊群建设的保证
期刊之间竞争的核心在于内容的学术质量,而保证和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根本在于高素质的编审人才队伍建设。在编委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建设方面,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严格执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委员会通则》的规定,注重筛选学科带头人担任总编辑和副总编辑,遴选热爱期刊工作的优秀中青年专家担任编委,并适当增加了编委的数量,从而使编委会把握学术质量和学术导向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为了提高审稿质量,弥补编委会数量的不足,各刊也加强了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并举办了许多审稿专家培训班。目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总人数达到10000余名,外籍编委、通讯编委、特邀编委、审稿专家近5000名,汇聚了国内著名的医学专家。
在专职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杂志社根据岗位培训要求,定期举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编岗位培训班、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培训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技能大赛、编辑沙龙,提高编辑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共有专职编辑人员800余名,涌现出了一批中国编辑出版界的领军人物,并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课题研究。
1.6 集约化管理是期刊群建设的重点
在中华医学会内部直接编辑出版的22种杂志由于集中编辑出版,已具备了较强的集约化生产和经营能力。总编室、校对室、微机排版室、出版发行部按照专业化分工全面负责各个杂志的相应工作。为了提高广告经营能力,杂志社于1993年注册成立了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统一负责学会内部杂志的广告经营,并部分代理其他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广告业务。
1.7 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是期刊群建设的突破口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从1993年开始推广使用计算机加工稿件,1998年成立微机排版室,采用先进的方正排版软件,完全具备了自己排版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杂志社认识到多媒体出版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先后与清华同方和万方数据合作,出版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光盘版,并借助运营商的平台,实现了期刊上网。
杂志社通过学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及科协精品期刊的支持,自主开发建设了中华医学网,完成了8套管理系统并投入应用,包括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期刊发行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广告管理系统、文献数据库资源系统、办公管理系统、系列期刊自检及审读系统、期刊社及系列期刊网站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这些系统均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了升级改造,逐步建设和形成了综合性的业务管理平台,实现期刊社与各期刊编辑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今后的发展思路
长期以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坚持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期刊群。以学会直接编辑出版的22种杂志为核心,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编辑、出版、经营队伍,通过专业化分工,达到了较高水平的集约化生产和经营能力。
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努力适应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要求,创新体制和机制,提升集约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掌握和利用数字化出版技术,从单纯的纸媒出版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型,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1 适应改革要求,创新《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向专业化的医学期刊出版集团发展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出版单位,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运行机制、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发挥期刊群的规模化优势,提升集约化编辑、出版和经营能力,实现从期刊群向期刊出版集团的转型,下一步将在编辑与经营相分离、编辑与出版相分离两个方面积极探索。
编辑与经营相分离是期刊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进一步实现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期刊群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必须弱化或打破现有的编辑部结构,实现编辑与经营的分离,各自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编辑与经营的分离,并非意味着期刊经营主体的缩小,恰恰相反,它是在规模经营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的期刊出版集团不应是由许多期刊编辑部组成,而是由编辑、出版、发行、广告及其他专业化的业务部门组成,业务部门分工负责整个集团所有期刊的相应业务。在组建专业化业务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各项业务的精细化分工,从而体现作为期刊出版集团的整体实力。例如编辑部门可细分为策划编辑(主编、副主编、高级编辑、专栏编辑、新闻编辑)、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技术编辑等。
目前《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已经逐步组建了办公室、财务室、总编室、出版部、市场营销部、新媒体部等,为实现期刊群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奠定了基础。
编辑与出版相分离是实现期刊群集团化出版与经营的重要模式。科技期刊的出版改革中,通过编辑业务与出版业务分离而进行协作出版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也是国外科技社团期刊出版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4-6]。原新闻出版总署在2012年下发的《关于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中指出,对于在国家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中具有领先水平、能代表国家学术水准,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转为期刊出版企业条件不成熟的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可暂时保留,但要建立由科研部门分别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依托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搭建学术出版经营平台。中华医学会在内部做强专业化出版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与委托承办杂志之间新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承办单位的学术优势和学会的出版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挥期刊群的整体优势,做到共同发展。
2.2 进一步开发和使用数字化、网络化期刊出版技术,实现从单纯纸质出版向全媒体出版转型,从内容提供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型
期刊出版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出版业必须及时研发或跟进数字化核心技术,加强资源、技术、资本方面的合作,搭建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7]。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开展数字化出版工作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积累了大量的内容资源;二是集中了大批高素质的编辑出版人才;三是凝聚了大批高水平的专家、作者;四是在内容资源的策划、组织、筛选、加工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和规范。五是更了解用户的需求;六是拥有广泛的宣传渠道。这些优势是别人短期内无法超越的。
为了适应数字化出版转型的要求,《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新媒体部,专门负责研究和制订新媒体业务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经营计划和营销策略,落实数字出版工作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策划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努力打造以中华医学网为主体的数字出版平台,同时结合项目和服务开发移动端的APP应用,为医生、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建设中的中华医学网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架构一个开放、高效、可扩展、安全可靠、先进的多层架构体系,基于中华医学会品牌、专家、管理和医学资源的优势,采用业界领先的内容管理理念,遵循行业数据元数据标准及相关管理规范,对不同的数据格式、不同的数据承载形式(关系型数据库、文件系统、传统的纸质资料)、不同的数据来源的信息进行聚集数字化处理,按照“以服务为中心”业务模式的设计思想,实现医学资源的有效地整合和管理,建设一个统一在线服务门户。中华医学网将充分整合医学会的资源,打造学术产品,比如期刊、会议视频、继续医学教育、病例库、指南库、大综述、医学论文数据库和医学资讯,从而拓展杂志社在数字时代的产品结构经营模式,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内容服务和数字阅读体验。
2.3 加强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打造多元化经营模式,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
传统的期刊营销主要包括发行和广告两方面,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形势下,由于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客户的宣传理念、宣传渠道以及宣传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单一载体、单一手段的营销已经无法满足客户更高的需求,因此,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必须从关注自身产品的销售向关注客户利益、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转变,采取整合营销的思路,为客户提供系统的宣传推广方案。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期刊的价值。
实现整合营销,首先应该加强期刊群的资源整合。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具有丰富的经营资源,如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庞大的期刊群、会议、内容资源、数字化产品)、信息资源(专家、作者、读者、会员、企业数据库)、人才资源、品牌资源等。为了加强上述资源的整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市场营销部,统一收集整理分散于各个杂志的经营资源,发挥集约化经营的优势。
实现整合营销,还应该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利用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市场营销部在对用户进行系统而规范的调研基础上,指导编辑部门和新媒体部门产品的生产。通过制定专业化的营销策略,打造精细化的销售工具(年度出版计划、学术活动计划、宣传样本、营销项目及报价、读者群资料、专家群资料、发行分布资料、重要客户名单等)。在此基础上,市场营销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联合相关期刊编辑部和新媒体部,为客户定制包括发行、广告、学术活动、单行本、个性化数字产品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一次性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3 结语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华医学会期刊群已经具备了较大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但如何尽快实现产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提高集约化经营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行周密、严谨的顶层设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正在探索前行。
1 武夷山,潘云涛.换个角度看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http://www.antpedia.com/news/17/n-196317.html
2 任胜利.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动态及相关经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899-616453.html
3 蔡丽枫,游苏宁,王旌等.传承经典,再创辉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发展历史.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1):1-7
4 吴成福.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改革战略断想.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5-26
5 翁贞林,陈浩元.学术期刊办刊体制商业化改革的若干思考.编辑学报,2012:24(5): 453-457
6 张品纯,初迎霞,苏婧等.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的出版体制改革问题探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317-321
7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6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