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期刊如何推进体制改革
——兼论联合办刊
2014-02-04李卓青杨晓琴
■李卓青 杨晓琴
《军事通信技术》编辑部,南京市御道街标营2号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210007,E-mail:jstxjsbjb@sina.com
1 军队期刊面临的问题
军队期刊作为我军新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1],在学术成果传播、学术交流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地方高水平期刊相比,大多数军队期刊的受众和发行面相对少,影响力和传播能力也相应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团体,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1.1 品牌观念不浓,重复办刊,优质稿源不足
品牌直接影响读者对期刊的态度[2]。目前某些军队期刊,由于缺乏整体的专题策划思路,办刊特色不突出,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导致内容与形式相似,重复办刊现象较突出,各期刊“单打独斗、自娱自乐”现象较普遍。不仅在专业领域方面,与专业期刊无法抗衡;而且在综合领域方面,又与地方名校名刊无法较量。另外,受当前评价导向机制和政策的影响,军内很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流向军外高层次、高水平的期刊,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例如SCI收录的国外期刊)[3],剩下的资源才由军队期刊来选择,论文外流现象严重,军外的优质学术论文更是如此,导致多数军校的科技期刊都面临着优质稿源不足的困境,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难以提升。
1.2 集团化水平低
按照中央有关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要与实现报刊业集约化经营、培育大型报刊传媒集团相结合[4]。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王国庆司长在2009年新形势下期刊商业模式论坛上的讲话提出:未来集团化、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方向,是一个必然趋势[5]。在这一大趋势下,目前许多单位已陆续成立了期刊社或者编辑出版中心,将主管的一些期刊编辑部整合起来。而军队期刊具有结构复杂、类型多样、情况各异等特殊性,大多在主管单位的保护下独立经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小富即安的思想,使得军队期刊基本处于封闭型运作状态,缺乏与其他期刊之间的交流合作。只要按照出版流程,每期按期出版,不需考虑经费的来源、发行的范围和期刊的影响力,就可以生存下去,这必然与报刊改革发展道路不相适应。另外,编辑部多数只出版一种期刊,成为一个个“小作坊”,资源利用率低,发行量小,关注率低,这种分散化经营模式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不能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阻碍集团化的发展。
1.3 经营模式缺乏合理定位
当前军队期刊的出版经营单位多为编辑部,编辑部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不仅要完成组稿、送审、编辑加工、校对工作,还要完成出版、发行和经营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在“内容为主”的出版体制下,编辑部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期刊的内容组织和编辑加工上,而经营的地位低下,发行、广告和传播等出版业务几乎成为附属或者很少开展,更没有精力考虑期刊长远发展或者拓展新的业务,无法适应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2 军队期刊推进体制改革对策
军队期刊尽管存在其特殊性,但是仍然属于出版行业,其发展应沿着出版体制改革的道路前行。与地方名刊相比,军队期刊具有品牌观念薄弱、集团化程度低、经营模式缺乏合理定位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低下等不足,在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浪潮下,军队期刊如何克服自身的不足,并利用这一改革新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2.1 注重特色,强化品牌意识
特色是期刊的生命力。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就没有吸引读者的魅力[6]。尤其对军队期刊而言,受稿源和发行面限制的影响,更不能千人一面,每本期刊都要形成独特的风格。
首先,确立明确的办刊宗旨。期刊的办刊宗旨像航海中的灯塔引导着船只前进的方向,是期刊发展的目标和使命。在保证期刊性质任务及办刊方向的前提下,深刻剖析,形成自己特有风格。
其次,依托部队、军校及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优势,打造专题栏目。军队期刊的读者群体比较特殊,对期刊内容的独创性要求较高。可以有针对性地向部队、军校及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知名专家约稿,在保密的前提下,开设专题栏目,连续、及时报道相关最新的信息资讯,抓牢读者眼球。不仅向外展示了军队的有价值的成果,也解决了优质稿源不足的问题,彰显期刊特色,扩大期刊影响力,为以后期刊集团化发展奠定基础。
2.2 联合办刊,实现资源优化
新形势下军队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要经受国际化、数字化及市场化等外在因素的冲击,还要解决资金、时间及人力等内在问题。迫于内外压力,很多两至三人的小编辑部显得力不从心,势单力薄,很多方面捉襟见肘。鉴于以上考虑,对于军队期刊而言,在控制经费和人员编制及精简机构的整体大环境下,联合办刊将是一条互利互赢值得推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联合办刊,就是将多个期刊编辑部联合起来办刊。那么如何实现联合呢?根据2012年7月30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法》,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没有符合要求的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的,其主管主办的报刊编辑部在3个(含3个)以上的,可以呈请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合并建立1家报刊出版企业;主管主办报刊编辑部不够3个的,并入其他新闻出版传媒企业[4]。明确标示我们,如果单位主办的报刊编辑部在3个(含3个)以上时,可以在主管主办单位牵头下实现联合办刊,成立1家期刊出版集团,对本单位期刊进行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比如,解放军理工大学作为主管单位,主管了6本期刊,6本期刊的主办单位分别为大学政治部、大学科研部、通信工程学院、气象海洋学院。各期刊编辑部隶属于各主办单位,如果由主管单位牵头,6本期刊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出版集团。
广义来说,首先成立由主管主办单位和各期刊编委会组成的联合编委会,根据各期刊的特色、专业优势、人员组成等因素,对各期刊资源重新进行分配,推出某个或某几个相对有影响力的刊物作为主打,作为集团的一个品牌,打造品牌期刊,通过调整栏目设置、办刊方向,更改刊名等举措,提升刊物的服务能力。
其次,建立淘汰机制,对于那些特色不明显,质量较低的期刊,实行取消或者兼并,进一步促进期刊的建设。
如果单位主办的报刊编辑部在3家以下的,可以以相同或者相近专业和学科为基础,并入其他已成立的期刊出版集团,同时这些期刊出版集团也随着不断选择、吸纳新期刊而不断壮大。如果不能并入相关期刊出版集团,各单位可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和特色,分门别类,与其他单位共同组建期刊出版集团。鉴于目前军队期刊各自为政的现状,在改革之初,缺乏共同理念,人员素质不同,工作侧重点不同,不适宜大规模联合办刊。如果强行合并,只能一次做大,难以做大做强,建议循序渐进,统筹安排、细化政策,扎实推进小规模联合办刊。在联合办刊初期,各编辑部可按照自有流程运作,采用“一部多制”方式,加强沟通,取长补短,缓解磨合期内各种不适情况。另外,发挥“拿来主义”,多走出去,借鉴地方期刊的先进做法,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合理分配及利益最大化。在各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成立的出版集团稳定之后,可以在全军范围内再次进行大规模重组,成立高级别期刊出版集团,最终真正形成全军科研成果交流的平台。
如何在保持各刊自身利益不损害的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联合办刊的首要原则[7]。要保持各刊利益不受损害,就要保证原主办单位投资人和所有人地位。原主办单位作为集团的投资人和所有人,为集团的建设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只有保证了其投资人和所有人地位,才能保证集团的基础投入。而所有人的身份就保证了原主办单位可以分享集团的成果。期刊的主办者可以使用“***联合主办”,如此不仅有利于集团的发展,也有利于各联合单位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联合办刊的优势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人员共享,分工协作
团队建设是联合办刊管理的首要任务。期刊整合后,编辑队伍随之扩大。可以将人员整合,根据每人的特长,分工协作,打破“一盘散沙”局面,每个人发挥“一专多长”,相同的工作由专人负责,条理清晰,责任分明,且便于管理。以《军事通信技术》为例,目前由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主办,共有两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名主编及一名编辑,负责稿件收稿、送审、编辑加工、校对、出版、发行以及经营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如果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联合办刊后,各刊编辑人员可以增加并共享,每个人经分工合作都能从烦琐重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好地专注于也有利于稿件及期刊质量的提升。另外,对于专业相近的期刊,还可以搭建统一的专家库和作者库,实现专家和作者的资源共享。
(2)优化资源,降本增效
无论在物力还是财力方面,联合办刊均能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使资源优化使用,达到利益最大化。例如,有的规模较小的编辑部为了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一直想创建网络稿件处理系统,可苦于经费紧张,一直难以落实。如果联合办刊,集团中其他期刊已有网络稿件处理系统,则可以扩展已有网络稿件处理系统,省去购买新系统的费用,或者集团内多个编辑部集中经费投入,开发出一套性能卓越、功能齐全的网络稿件处理系统也并非难事。这样在原来财政预算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很多办不到的事联合起来后就能迎刃而解。甚至于对于一些办公设备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以办公设备打印机为例,解放军理工大学主管的六个编辑部至少需要六台,不仅浪费经费且利用率不高,若对现有资源重新调控,接入同一个网络平台,共享一台打印机,提高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软硬件共享。
(3)吸引稿源,提升影响
多个期刊编辑部合并后,在人力、物力及财力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在品牌打造、刊物定位和宣传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扩大影响力,吸引军内外的高水平稿件。以解放军理工大学为例,联合办刊后可建设网络平台,共建数据库,共享稿源。对于各期刊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影响力和声誉,吸引高水平高质量稿件,有利于期刊往专业化发展,打造国内外一流期刊,从而实现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出版集团的目的;反过来,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期刊不仅可以彰显大学的科研水准,也可促进大学影响力的提升。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期刊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加,也就可以促进大学的发展。
2.3 编营分离,质效双赢
在联合办刊,走集团化发展之路上,应改变不同期刊各自为政,自行经营的状态。目前军队期刊基本实行“编辑和发行一条龙”体制,对于编辑部来说,在发行方面,编辑人员完全是门外汉,势必导致发行效率低下,发行广度狭隘等问题,大部分发行都是免费赠阅或者用于期刊间的交流,严重浪费出版资源。如果将期刊的内容编辑权和出版经营权分离,即编营分离,那么情况将完全不一样,会带来互惠互利、双赢的局面。编辑人员负责把握好刊物出版质量和品质,做好刊物的选题和策划,打造出精品,从而为经营者需求市场空间打下坚实基础。而经营人员负责开发市场,不参与编辑人员的编采工作,为编辑人员生产出的刊物打通市场销售渠道,打造市场品牌,创造经济效益,从而为编辑人员生产刊物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反馈市场需求给编辑部门,使编辑部门及时做出调整改进。
编营分离模式作为期刊集团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期刊进一步深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实施编营分离,不仅有效整合编辑资源,实现集约化以节约成本,而且整合经营资源,在不违背保密的大原则下,对期刊进行包装、宣传,甚至可以与其他单位合作,扩大发行量,从而实现集团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扩大期刊影响力。
②实施编营分离,编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专心开展期刊的编辑工作,从而提升期刊稿件的质量。
3 结语
在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军队期刊要做大做强,不能长期维持现状,其“小、散、弱”孤军奋战的格局必将会改变。作为期刊管理者至少应当摩拳擦掌、身体力行,勇敢地迈出改革的第一步,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只要从打造品牌、联合办刊、以及编营分离等多方面积极应对挑战,多举措实现完美转型,就能推动期刊发展,从而提高军队期刊的整体出版水平、管理水平和学术地位。而军队期刊的壮大繁荣,宏图大展将指日可待。
1 冷怀明,栾嘉,王红等.军队院校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编辑学报,2010,22(4):340-342
2 肖健.军队期刊如何塑造品牌.军事记者,2003,(9):64-65
3 王素琴.出版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定位与“四化”运行模式.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33-35
4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EB/OL].[2012-10-09].http://www.gapp.gov.cn
5 深圳期刊协会.中国期刊改革现状及趋势[EB/OL].[2012-12-05].http://www.autonewscn.com/Item/804.aspx
6 李居清,张顺亮.打造特色栏目 提升杂志影响力——兼谈《黄河居兵》栏目设置的创新实验.青年记者,2012,(12):62-64
7 冯民,王士忠,张士莹.推进高校学报改革 首推应为联合办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8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