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常见约稿方式的适用性比较

2014-02-04王银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约稿科技期刊暴雨

■王银平

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灾害》编辑部,武汉市洪山区东湖东路3号 430074,E-mail:wangyp0716@163.com

稿件是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稿件匮乏,期刊出版必然举步维艰;优稿不足,期刊发展自然停滞不前[1]。当前,稿源竞争日趋激烈,促使我国科技期刊纷纷采取措施,不遗余力争取本学科专家学者支持,最大限度拓宽稿源、组织高质量稿件。向本学科专家、学者或优秀科研人员约稿无疑是最重要的组稿措施之一。约稿已成为众多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有的期刊在自由投稿大大增加时约稿仍占较大比例[2-3]。对于大多数科技期刊,约什么稿、向谁约并不是问题,但如何说服专家并将稿件顺利约到手才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联系近几年来国内科技期刊社或编辑部约稿实践,就常见的几种约稿方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

1 约稿方式分类与前期准备

约稿是编辑以商量口吻向受邀对象提出预定选题内容的过程和行为[4]。约稿的内涵系指,编辑部围绕期刊办刊宗旨,拟定出选题方向,依据期刊的不同时期、不同栏目、不同组稿对象等情况制订具有特色的组稿计划,编辑在这种明确的组稿计划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时间性、有针对性地组织稿件。约稿的外延有如下方式,即接触性约稿和非接触性约稿。前者包括当面约稿和电话约稿(实为语音接触),后者包括电子邮件约稿、手机短信约稿、委托第三方约稿。当面约稿又包括登门拜访、预约面谈以及在会议期间专程约稿等。其实,上述约稿方式也可归纳为狭义性约稿和广义性约稿两大类,委托第三方约稿就属于广义性约稿之列。然而,约稿实践中,选择何种方式约稿,既取决于约稿人(通常为编辑)与受邀对象(包括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等)的关系以及对受邀对象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也取决于约稿人的个人喜好和对各种约稿方式的熟悉程度。如《上海电机学院学报》编辑部充分调动编辑的约稿积极性,让编辑们各显神通,学报稿源很快出现转机,并日渐趋好[5]。

编辑在约稿前,应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利用各种途径尽量多地掌握受邀对象的相关信息,如通过网络搜索专家学者的个人博客,获知其参与的国家重点项目、基金项目,从而对其已发表的论文、正在从事的研究等有足够的了解[6]。前期准备工作还包括作为约稿人的编辑应做好心理准备,即编辑不仅要敢于约稿,还要善于约稿,平时自觉增强约稿意识、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一些约稿技能等。

2 接触性约稿

2.1 当面约稿

当面约稿是指约稿人向受邀对象面对面表达约稿意向,详细洽谈约稿事宜。这种约稿方式适合于熟人,如约稿人的老师、同学、朋友、从前的同事、曾约过稿的专家等。约稿人与受邀对象一旦直接面对,要做到一见如故、谈吐自如,殊是不易。只有才思敏捷、善于应变、进退有度的约稿人,才能在当面约稿时占据主动,避免唐突和尴尬,并给受邀对象留下深刻印象。

当面约稿特别考验约稿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口才好、善应变的编辑才能应对自如。此外,编辑当面约稿时应注意:

(1)仪表庄重,尽量做到衣着得体、谈吐自然、谦虚谨慎、不卑不亢。

(2)要有自信心,不因自己刊物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而退缩,要理直气壮宣传自家刊物,以恭敬与谦逊的态度赢得专家的信任和支持。

(3)切忌质问,受邀对象可能答应撰稿,也可能出于种种原因婉言拒绝或直接拒绝,很多专家一般都有几家固定的投稿刊物,或是国外期刊,或是国内某些大刊,对于一般刊物的约稿请求,有些专家会毫不客气地拒绝,面临此种尴尬情形,如果咬住拒绝原因穷根究底,只会让受邀对象反感。

(4)留有余地,即便当约稿遭拒,也要用微笑结束与受邀对象的谈话,便于为今后再约做铺垫[7];即便此次约稿无望,也要摆正心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多加体谅,或请受邀对象另外推荐合适的撰稿人。

2.2 电话约稿

电话约稿是指约稿人通过电话向受邀对象表达约稿意向,洽谈约稿事宜。以这种方式约稿,快速,省时,便捷,成本低廉;在实际采用电话约稿时,约稿人应把握交际话语的主动权,掌握约稿的火候和题旨情境[4]。电话约稿适合于熟人,考虑到受邀对象平常工作忙、时间宝贵,约稿人应注意在电话交谈中做到言简意赅、避免废话、少寒暄,除非受邀对象饶有兴趣、愿意多说。

按先后顺序,电话约稿宜分4个步骤:(1)向受邀对象问好并表示歉意;(2)自报家门;(3)请求受邀对象给予帮助或支持;(4)告知约稿内容和具体要求,并承诺给予对方哪些回报。电话约稿实践中,在第三步结束后应有停顿,以便让受邀对象说话,此时受邀对象一般会问约稿人有什么事,然后,顺理成章进入第四步。如本刊采用的电话约稿模式是:“×××教授,您好,打扰了!我是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灾害》编辑部的×××,此次给您来电话,有一事想请您关照(或支持)。…(当受邀对象同意后,再谈约稿事宜)。”

采用电话约稿,应尽量避开节假日、午休和睡眠时段,宜选择在上班时间,最好拨打受邀对象的座机电话,不宜拨打其手机;另外,不能操之过急,隔三差五打电话催问,这样很可能适得其反。

3 非接触性约稿

3.1 电子邮件约稿

电子邮件约稿是指约稿人向受邀对象发送电子邮件,表达约稿意向,洽谈约稿事宜。这种约稿方式适合于各种受邀对象,因其较为正式,多以约稿函的形式呈现。采取这种方式约稿,其成功与否,约稿函有没有吸引力、能否打动受邀对象是关键。

多年来,《暴雨灾害》编辑部针对不同受邀对象精心编制了相应的约稿函。如针对经常在大气科学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青年才俊,其约稿函范例是:“×××专家,您好!从近期《气象》《气象科学》等刊物上看到您发表了多篇论文,本刊编辑钦佩您的学识、才华与文笔,特致函向您约稿。恳请您就××地区暴雨的有关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5000~8000字的学术论文,当然也可接受其他合适选题的论文。稿件一俟收到,立即呈送专家审稿;若能通过专家评审,本刊承诺将此稿安排在最新一期《暴雨灾害》上发表,且不收取版面费,稿费从优。未尽事宜,欢迎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再如,针对在学术研讨会现场认识的专家,其约稿函范例是:“×××首席,您好!能在四川峨眉山召开的这一届‘一院八所年会'上认识您,我感到非常高兴。从与您短暂的接触中,我感受到您是一位谦虚热忱、待人坦诚、善于总结的预报专家。交谈中,知道您平时不仅要承担大量预报业务,还抽出时间来做研究、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这让我对您更加敬佩。《暴雨灾害》是一份发展中的学术期刊,希望能经常得到您这样的预报业务专家的支持,请惠稿(选题自拟)并保持联系。欢迎有机会来武汉暴雨所做客并指导工作。”

电子邮件约稿的弊端是不够直接,容易被人当成垃圾邮件删掉,或者看过之后没有下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约稿函不宜采用群发方式,那会让受邀对象感到不受尊重,甚至反感。同时,邮件中的约稿函,最好写清楚相关要求,如稿件完成时间、论文格式、插图数量等。

3.2 手机短信约稿

手机短信约稿是指约稿人向受邀对象发送手机短信,表达约稿意向,洽谈约稿事宜。这种约稿方式适合于相对较熟识的人。该约稿方式快捷、方便、稳妥,颇具人情味。如果预先与约稿对象有口头约定,采用手机短信约稿其效果更佳。如向约稿对象催问稿件,不妨发出这样一则短信:“×老师,您好。想问一下,您前不久答应给予本刊支持的那篇约稿,现在是否准备妥当。切望近期赐稿为盼。谢谢!”

现在人们一般是手机随身带,手机短信约稿具有即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既可避免电话约稿过多寒暄或话不投机,也可避免电子邮件约稿长久等待或杳无音信。如本刊一位年轻编辑曾向南京某大学一位教授约过一篇稿,在约稿函发给该教授数月一直无回音的情况下恳求笔者帮助。笔者随即发出手机短信:“×老师,您好。好久未联系,听说我们编辑部小×去年向您约了一篇稿件至今未收到,不知何因,恳请继续支持,好吗?!我们工作中难免存在瑕疵,还请指正为盼。”该老师回复:“前一段时间单位工作特别忙,最近又生病住院,稿件的事无暇顾及,见谅。”笔者再发短信:“身体好等于一切都好。文章的事不着急。等您身体调养好了再处理吧。祝您早日康复。”该老师回信:“谢谢。等我身体好点就着手准备。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后来,该教授的约稿如期而至,并在《暴雨灾害》上较快发表。

3.3 委托第三方约稿

委托第三方约稿是指约稿人委托第三方向受邀对象表达约稿意向,洽谈约稿事宜。这种约稿方式适合于约稿人向不熟悉但慕名已久的专家、学者约稿。编辑有时受资历浅、交际面窄、学识水平不高、公关能力欠缺等条件限制,很难约到急需的、高质量的名家稿件;如果转换思路,委托有能力的第三方来约,也许会“柳暗花明”,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同事、朋友、单位领导、编委等都是较为合适的第三方约稿人。作为学科负责人的编委会成员,在他们周围聚集着大批优秀科技精英,由此构成一个巨大的精英网络,他们是产出高水平文章的主要来源[6]。编委应成为第三方首选,他们不仅对本学科、本专业领域的同行较为熟悉,还对学科发展和研究现状有较多了解,委托他们约稿往往能事半功倍。如《暴雨灾害》杂志,长期以来,坚持“求新求快”的办刊理念,密切关注各地暴雨事件或其他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一旦有稿件需求,便主动联系当地编委并向其约稿,多数编委都能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完成编辑部委托的约稿任务。

4 结语

约稿是一种融入个人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创造性劳动。在约稿实践中,既可采用单一约稿方式,也可多种约稿方式并用。无论采用单一或组合约稿方式,约稿人都应切记:树立自信心,认真对待,大胆尝试,掌握约稿主动权[8];自觉培养亲和力、人格魅力以及个人修养;增强公关能力,提高交际水平,多宽容,多理解,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只有妥善处理与作者的关系,才能不断获取好稿件[9];实事求是,三思而行,量力而行,审慎而行,决不为了约稿而不择手段,有损编辑社会形象。当然,要真正提高约稿成功率,除灵活应用各种约稿方式外,更重要的是确立正确的约稿思路,如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专家述评”栏目的约稿思路转变[10],就值得借鉴。

1 张凯英,刘伟,田宏志.做好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的收稿工作.编辑学报,2009,21(1): 62-64

2 李学军,王小龙,白兰云等.主题性期刊办刊模式探索.编辑学报,2010,22(2):172-174

3 林松清,张海峰.加强科技期刊编委的职能作用与相应对策.编辑学报,2011,23(5):424-425

4 李建军,刘会强.科技期刊编辑电话约稿的特点与方法.编辑学报,2010,22(4):288-290

5 吴学军,赵卫星.科技期刊计划组稿的模式——以《上海电机学院学报》为例.编辑学报,2011,23(1):58-59

6 张文.医学期刊组稿的方法与技巧.编辑学报,2010,22(3):214-215

7 马兰兰,徐若冰,李雪莲.科技期刊约稿中的问题和应对.编辑学报,2011,23(4):344-345

8 廖肇银.掌握编辑约稿的主动权.编辑学刊,2000,(3):18

9 卢佳华.高校学报稿源竞争形式下的组稿方式.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118-121

10 卓选鹏,赵大良.莫叹专家赐稿难转变思路谱新篇——本刊“专家述评”栏目约稿实践中的4个转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37-138

猜你喜欢

约稿科技期刊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约稿启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暴雨
约稿启事
当暴雨突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约稿启事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