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期刊业转型发展中的问题研究与思考
2014-02-04刘俏亮田宏志
■刘俏亮 田宏志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辑部,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5372号 130012,E-mail:liu_ql@jlu.edu.cn
近年来,“吉刊现象”(学术类期刊水平较高;市场类期刊占有率高、发行量大;专业类期刊国内排位靠前),在东北乃至全国的新闻出版业表现颇有影响,已成为吉林文化产业中一张亮丽的名片,探讨和研究“吉刊现象”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骤增,学研成果不断涌现,受众群体面逐步拓宽,精品期刊深受读者喜爱。本文旨在通过“吉刊现象”的考察,探讨吉林期刊业在转型发展中的特点与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
1 吉林期刊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吉林期刊业持续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1 发展势头良好,期刊实力增强
“十一五”以来,吉林期刊业在“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效益不佳”的困境下,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涌现出一批学术影响力大、专业针对性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期刊,有的期刊在国内外享有读者美誉度、市场认可度、专业权威性和学术贡献力,形成了独特的名刊与规模效应。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学术理论类和以意林、杂文选刊、作家为代表的文化生活艺术类的期刊杂志社实力明显增强。
1.2 期刊质量颇高,精品期刊增多
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为代表的几十种知名学术期刊,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以《意林》为代表的市场消费类期刊质量不断提升,期刊发行量超过10万份以上的有20余种,超过50万份的5种[1],已成为业界公认瞩目的“吉刊现象”。通过建立“吉林省精品期刊名录库”、组织吉林省精品期刊展、打造吉林期刊精品50强等各种形式[2],形成了一批市场品牌集群、学术精品集群的吉林期刊,发行量和市场占有量大幅提升,效果明显。
1.3 产权制度明晰,管理逐步科学
吉林出版体制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50家出版单位完成改革、注销80个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近4000人、涉改职工达万人以上[1]。以吉林出版集团、吉林卓信医学传媒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成功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初步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延边人民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延边民族音像出版社、长春出版社和三家大学出版社等非公益性事业单位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1.4 强化版权保护,开展专项行动
为强化版权保护,省版权局制定下发了吉林省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吉林省版权局关于长春高新区建设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的指导意见。开展专项行动,检查图书、音像、软件、印刷等经营单位360多家(次),收缴扣押各类盗版出版物13万余册(张、盘),责令停业整顿14家,取缔非法摊点130多个,查处侵权盗版案件58起,进行行政处罚56起,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 起[1],取得明显成效。
1.5 量体服务三农,惠及农家书屋
针对农民阅读需求,选择《劳动保障世界》、《意林》、《求医问药》、《文摘旬刊》、《启迪与智慧》、《读天下》6种优秀期刊[1],专门为农民工量身编辑制作读物,印制40万集,200万期,免费赠送给农民工。深入开展惠及百万农民的读书辅导巡讲活动,组织专家进村屯进行多场读书辅导巡讲活动,切实帮助广大农民解决在阅读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累计建设农家书屋9365个,实现了对全省行政村的全覆盖[1]。
2 吉林期刊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吉林期刊业虽然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区域相比较,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产业观念意识薄弱、产权改革尚不到位,期刊规模总量偏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来加以解决。
2.1 传统期刊观念滞后,产业意识相对薄弱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吉林省期刊业传统惯性思维仍然根深蒂固,产业观念意识薄弱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期刊的法人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很难与市场经济接轨,无法参与市场竞争[3],严重制约吉林期刊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业如何与市场接轨,按照市场规则运营和管理,已是吉林期刊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2 期刊总量规模偏小,退出机制尚不完善
现阶段,吉林省期刊出版单位仍处于内容资源分散、企业规模偏小、经营方式简单、市场占有率低、产业集中度不高等现象;同时退出机制评价体系尚不健全[3],有条件的办刊难,办刊差的勉强维持,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上述状态直接影响吉林省期刊业的内容资源集成、期刊发行量、规模效益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2.3 期刊结构不尽合理,集约化程度还偏低
目前,吉林省共有期刊239种,其中学术类期刊151种,综合性市场消费类期刊42种,其他时政类期刊、指导类期刊、少数民族文字类期刊46种[4]。从期刊结构可以看出,面向市场消费的期刊仅有42种,同时期刊规模经营少,产业集中度偏低。为此,调整吉林省期刊业结构和实施集约化战略势在必行。
2.4 数字期刊进程缓慢,复合型人才匮乏
新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强烈冲击着吉林省传统期刊业的市场份额。导致吉林省数字期刊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期刊业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没有从战略层面考虑数字出版发展滞后会给期刊长远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二是传统期刊业人才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严重阻碍着吉林省期刊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2.5 内容品质创新不强,期刊同质化倾向严重
内容创新能力不强一直是困扰吉林省期刊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位僵化,老牌期刊内容风格呈现相对固定的模式[3];二是新兴期刊同质化简单复制现象普遍。尽管吉林省品牌期刊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如果不在内容上加以创新,着力解决同质化问题,仍然蕴藏着潜在的市场危机。
3 吉林期刊业转型发展中的对策思考
3.1 发展思路
以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为引领,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出版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自主知识产权开发、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为重点,突出产教融合、企校共建、供需结合这一主线,着力推进期刊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精品内容资源的建设与重组,为发展吉林省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不断发掘、发现和培育更多具有前瞻性、带动性、成长性“源头”的科技创新型文化企业。
3.2 对策思考
(1)研究国家文化科技新政策,选准吉林出版产业发展重点
深入研究国家文化科技工程纲要,加强吉林省出版产业的共性技术研究,促进传统出版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培育新兴文化出版业态。结合吉林省出版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吉林出版集团、长春出版社、吉林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等重点单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市场与读者企业需求,寻求吉林出版业在转型发展中的突破口。挖掘吉林省图书市场占有率、吉刊现象等潜在的资源优势,在内容资源集成、出版、印刷、发行、版权保护全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开展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5],促进传统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覆盖全媒体及各种终端的数字内容供应链,培育和发展电子书包、数字期刊、网络教育出版、数据库出版、手机出版等数字出版新兴业态。
(2)创建吉林出版产业集聚区,促进传统内容资源优化重组
打造吉林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推进产教融合、企校共建、供需结合一体化。
一是构建“产园学”融合体系,以创建吉林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引进嫁接国内知名数字出版品牌企业,依托国内、外数字出版教育资源与省内教育、出版业人力资源优势,整合吉林传统出版业资源,促进“产园学”共建人才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室、项目研发中心、产品技术中心、期刊孵化器、产业加速器。
二是创建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吸引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链接项目需求与人才供给,培育数字内容科技期刊创业企业,为其提供系列增值孵化服务,通过龙头期刊带动和创新载体支撑,促进传统内容资源优化重组,推动吉林出版产业的转型发展。
(3)推进期刊业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吉林期刊出版规模经济
按照国家“十二五”出版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吉林省期刊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光学精密工程、工业技术经济、职业技术教育、玉米科学等科技期刊杂志社的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逐步形成有进有退的管理机制,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二是充分发挥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吉林卓信医学传媒集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规模企业的品牌效应,按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原则,以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为支撑,进一步破除体制与机制性障碍,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6],通过资本运营推进集团化建设,打造吉林大型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能力,提升吉林省期刊业核心竞争力。
(4)促进内容资源数字化集成,推动吉林出版业的转型发展
推进吉林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在内容,关键是技术。因此,在推动吉林数字化转型中,要整合吉林出版集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长春出版社、延边出版社等重点单位的内容资源,依托嫁接国内、外知名数字出版企业的先进技术,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以读者阅读需求为中心,整合全省传统内容资源,掌握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权。
二是促进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内容为题材,技术为支撑,使技术符合内容发展规律,加快推进全媒体产业技术开发。
三是处理好期刊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确立互惠共赢的商业模式,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赢利模式。
四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符合市场规律的体制机制。
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开展东西方文化交流[7,8],促进吉林期刊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强化内容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探索多元化经营途径
目前,破解吉林省期刊业发展瓶颈的核心问题是内容创新,下一步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调整办刊思路,改变僵化模式,结合读者需求,对出版物的封面设计、栏目策划、内容选题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突出刊物的艺术性、趣味性、新颖性、可读性、群体性。
二是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改变传统单一的商业模式,实现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即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9],加快传统期刊优化升级,赢得全媒体时代的市场主动权。
三是要以大众汽车、光学精密工程等期刊为典型引路,探索期刊业多元化经营与产业化运作,逐步形成期刊内容产品(内容素材、品牌产品),期刊内容服务(数据中心、发布平台、版权交易),期刊内容衍生(职业教育、期刊孵化器、产业聚集区)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吉林省期刊业的转型发展进程。
(6)培育和塑造复合型人才队伍,推动吉林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建设
从长远发展看,吉林期刊业领军人才匮乏,复合型管理人才短缺,是制约吉林省期刊业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强化期刊业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选择吉林出版集团等规模企业先行试点,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建立吉林期刊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第二要由政府牵头引导,创建数字出版复合型高端人才培育基地,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
第三要采取联合共建人才培育基地的模式,加强复合型管理人才开发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既熟悉业务流程,又懂专业技术、还善于市场营销的期刊业短缺人才。
“十二五”时期,吉林省要以技术创新作为期刊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国家文化科技创新纲要为引领,结合吉林期刊业发展实际,着力推进“数字转型、数字阅读、版权保护、民生服务、公共服务”[10]五项工程建设。引导期刊业对内容、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的数字化技术进行攻关和示范;围绕数字阅读,开展投送平台、多元分布、阅读终端等技术攻关和盈利模式创新;创建版权保护交易平台,确保产品的合法使用和传播;拓展电子书包、虚拟互动社区等新兴业态的民生工程,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民生体验;打造全民数字阅读、数字农家书屋、社区电子阅读报栏的公共服务工程。
1 王晓野.吉林新闻出版局打造精品服务民生.新文化报,2012-11-29(02)
2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精品期刊50强”暨“吉林省精品期刊名录”.[2013-02-08].http://www.jl.gov.cn/zwgk/zwdt/bmdt/201206/t20120618_1225809.html
3 李翠芳,侯凯国.期刊业的困境与出路.传媒,2009,(10): 53-55
4 刘力源.吉林省新闻出版局打造“吉刊现象”传奇.东亚经贸新闻,2012-11-29(02)
5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解读.[2013-02-19].http://www.most.gov.cn
6 王福鑫,王莹.湖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7,(9): 28-29
7 石峰.“十二五”时期期刊业发展蓝图.评价与管理,2011,(4):8-11
8 石峰.中国期刊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今传媒,2010,(2):26-28
9 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国出版,2011,(17):18-21
10 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湖南数字出版“十二五”发展规划.[2013-03-15].http://wenku.baidu.com/view/1cc8e8242f60ddccda38a 0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