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4-02-04陈冠琪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补益滋阴内分泌

陈冠琪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分析

陈冠琪

目的 通过对本院以及市面上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进行收集分析,旨在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理效果。方法对于收集处方中的中药组成结构及相关药物的出现次数进行分析,统计出使用次数最多的前五味中药及按照药物性质进行划分的前五类药物。结果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益气养阴为主,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为辅,各种药物同时发挥药效,共同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系统。结论中药对于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药;糖尿病;并发症;应用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症种类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代谢混乱,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将糖尿病列为“消渴症”的研究范畴[1]。在对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的比较过程中,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稳定,且治疗方便,便于调理,具有地域优越性。通过对本院以及市面上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进行收集分析,旨在分析中药对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充分利用我院中药房的有利资源,对于我院自2013年1月至12月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对市面上已获得上市许可的治疗糖尿病中成药方进行查阅,经过分析和筛选,从这些药方中选出300张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处方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大部分中成药均获得上市批准。

1.2 分析方法在收集 300张有效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后,对其进行两种处理。第一种是将药方中的中药全部统计出来,然后将出现次数最多的前五味中药进行数据统计,并将其进行适当的分类,比如按照中药的药理活性对中药进行划分,一般分为多糖类、皂苷类、生物碱类及黄酮类。第二种是将处方中的中药按照重要性质进行分类统计,正常所熟知的中药作用有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均是根据药物的药效性质进行划分,本次将按照该标准将处方中的中药分为七大类,并进行数据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所有统计数据将利用SPSS 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五味中药数据统计在对收集的 300张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处方进行数据统计中,发现出现次数最多的五味中药分别为山药、黄芪、甘草、丹参、枸杞子。具体统计结果为:山药(出现204次,频率68%)、黄芪(出现192次,频率64%)、甘草(出现172次,频率57%)、丹参(出现150次,频率50%)、枸杞子(出现142次,频率45%)。

2.2 以中药性质进行统计将处方中的中药按照相关性质或按照这些药材对于糖尿病及并发症所起到的功效可以将其大致分为补肾类、益气养阴类、益气养阴活血类、补脾类、活血化瘀类、疏肝理气类、滋阴清热类等七类,具体统计结果从高至低进行排列(取前五类),具体如下:补益(山药,甘草)、活血化瘀(丹参,桃仁)、清热解毒(天花粉,生地黄)、利水渗湿(茯苓,泽泻)、解表(葛根,桂枝)。

从第一项统计结果来看,排前三类的三味中药属于补益类药物,而从第二项统计结果来看,补益类药物的使用次数最多,排在前五类的还有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利水渗湿类、解表类药物。通过对于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法原理进行探讨,无论是以往还是当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仍以滋阴补益、活血化瘀、补肾健脾为主,其之间相辅相成、共同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对于患者的危害巨大,中药在调节人体方面主张天人合一[2],注重调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多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总之,对于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加深糖尿病患者对于中药疗法和治疗药物的了解,更好地促进自身内分泌系统的调节[3-4]。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在处方中发现出现次数最多的五味中药分别为山药、黄芪、甘草、丹参、枸杞子,其中前三位均属于补益类药物,与第二项统计结果一致,因此可以看出,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主要还是以益气养阴为主,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为辅,各种药物同时发挥药效,共同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系统[5]。另外中药强调的是调理,因此使用中药进行糖尿病疾病的预防效果可能比治疗效果更好,同时使用中药还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中药所具有的补益、清热、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药效完全符合糖尿病的病理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1] 张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1,31(1): 26-27.

[2] 陈吉生,郑聪.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276-278.

[3] 向志雄,黄诚,彭新君,等.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3):321-325.

[4] 彭聪,郑承红.常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60-62.

[5] 芮菁.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药材,2004,27(4):299-302.

R255.4

A

1673-5846(2014)05-0073-02

吉林省镇赉县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300

陈冠琪,本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补益滋阴内分泌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网状Meta分析
稳住内分泌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