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战略高度认识中国制造业高库存顽症

2014-02-04丁俊发

中国储运 2014年7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库存

文/丁俊发

从战略高度认识中国制造业高库存顽症

文/丁俊发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研究,中国工业企业的库存率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为10.46%,2012年为9.44%。如库存下降一个百分点,每年将减少库存资金占用9100多亿元,如果降到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可节约库存成本4万多亿元。

根据平安银行《2012年中国供应链调查》显示,所调查的800多家企业,50%的企业家认为,零库存是根本做不到的。满足生产的供应库存,43%的企业全部自营,28%的企业有少部分外包,全部外包的只有4%。大多数企业安全库存比例设定在50%左右。生产用原材料与零部件库存,45%的企业设定为30天,产成品库存周转,55%企业的设定为90天。这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没有订单则不会采购,采购的商品周转时间一般在7~15天之内有很大差距。库存大、周转慢,是中国制造企业物流费用率高达9.2%的主要原因。

高库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为计划经济就是短缺经济,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实施大库存。但现在中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供大于求是一种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高库存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旧的习惯势力作祟。中国是从计划经济形态下走过来的,受小农经济影响又深,加大库存,以防万一,是一种传统心态,特别是国有经济,很少去研究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的降低。

第二,管理部门不重视。高库存是中国制造业的重病症,也是顽症。是中国经济粗放经营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影响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从国家部委到国务院没有做过多少研究。我曾提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化”观点,但反应并不理想。

第三,市场经济不成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的是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平均利润率。没有利润的产业,没有利润的产品,会很快淘汰,这叫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这叫市场经济的清出原则,但中国很难做到,因为优化配置资源,不完全是通过市场,而是政府过多去配置资源,致使僵死企业不仅占用社会资本,也加大了社会库存,必然影响全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

中国的制造业不仅区域不平衡,不同行业也不平衡,精益生产、敏捷生产、数字化生产的商业模式只是在一部分企业运作,供应链管理刚刚起步,在企业设立物流总监、供应链总监还没有完全提到日程上来。

中国制造业的高库存病如何治理?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全方位推进中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两条线进行资源整合,流程优化,把企业供应链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存之道、必由之路。

第二,国家从宏观上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库存。一是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压缩过剩产能,做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平衡;二是认真贯彻企业物流成本国家标准,把压缩库存作为企业的考核指标;三是把压缩库存列入国家奖励范围,就像鼓励节能减排一样。

第三,抓标杆、树典型,以点带面。要善于总结与积极宣传降低库存的先进经验,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

既然降低物流费用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我们为什么不去认真做呢?为什么不能引起经济界的高度关注呢?这是中国的一大怪事。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库存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China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房地产去库存中的金融支持探究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