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机制研究
——以航天行业为例

2014-02-04马祥

质量与标准化 2014年6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课题航天

文/马祥

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机制研究
——以航天行业为例

文/马祥

本文首先解释国际标准化含义,研究各国国际标准化战略,找出我国此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结合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经验,从航天企业角度分析企业在制定国际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探讨如何建立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长效机制,保证该项工作长期开展。最后,给出国家、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方面的建议。

标准战略 国际标准制定 工作机制研究

一、国际标准化概念及内涵

国际标准化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由众多国家或组织共同参与开展的标准化活动,该活动旨在研究、制定并推广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协调各国、各地区的标准化活动,研讨和交流有关标准化事宜。广义而言,我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国际标准制定,主要工作将我国先进做法转化制定为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是国际先进标准采用,即国际标准中国化,主要工作是将国外先进标准根据具体需求引进并转化。

本文主要从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角度,探讨如何深入开展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二、各国国际标准制定战略及国内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国际化的深入,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依据,国际标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分别提出各自标准化战略。

美国分别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发布三版标准化战略,清晰制定出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发展思路和目标。2005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发布《美国标准战略》,设定国际战略目标: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任何一种产品、流程或服务项目,只能有一个全球公认的标准和测试方法,并执行统一评估程序,以保障美国产品和服务得到公平待遇。2010年版《美国标准战略》延续此目标。

欧盟区域标准化战略定位有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内部目标之一是欧洲标准化由区域向国际化发展。对外原则是避免或减少在市场上出现新的工业产品标准和合格评定壁垒,并尽可能地促使国外采用以国际和欧洲做法为基础的或与之相一致的技术标准。标准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日本近年来在ISO各技术委员会都比较活跃,主要原因是2006年,日本国际标准战略出台,将国际标准制定作为国策提出。计划到2015年,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达到与欧美主要国家并驾齐驱水平;量化目标是国际标准提案数量翻一番;承担ISO、IEC秘书处数量达到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截至目前,我国国家层面尚无明确的国际标准化战略,只在《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国际标准化目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取得新突破,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担任国际标准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实质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的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参与制订相关国际标准组织政策和规则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国在国际标准引进方面已做了较多工作,形成较完整的工作思路,引进许多国际先进标准,并将其转化为国家或行业标准。日前,据报道我国国家标准总数已超过27 200项,采用国际标准比率已超过68%。

相比之下,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进展较慢。目前,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非常有限。有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世界1.6万项国际标准,99.8%来自国外机构。2008年我国成为ISO常任理事国、2011年成为IEC常任理事国之后,国际标准制定速度加快,到2011年底,提交并立项国际标准230项,104项正式发布。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国际标准制定数量与国际地位极不相称。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屡屡遭遇各种壁垒,标准缺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已成为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国航天行业制定国际标准工作进展较为缓慢。截至2013年8月底,国际标准化组织/航空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和空间系统及其应用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ISO/TC20/SC13&SC14)正式发布的标准,SC13是64项,SC14为120项,中国主导制定的只有一项,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制定并于2009年发布的ISO15862《运载火箭/航天器飞行环境遥测数据处理》。

三、航天企业如何开展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上海航天局作为国内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重要单位,多年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积累一定经验。2013年5月,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ISO/TC20/SC14第23届年会,完整经历课题选择、申报及参与国际会议全过程。

国际标准制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跟踪研究和投入。在国际标准课题发掘和参会过程中,我们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对工作现状、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全面梳理工作流程,并深入思考如何持续开展此项工作。

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一般分为六个阶段:提案阶段(NP)、工作组阶段(WD)、委员会阶段(CD)、询问阶段(DIS)、批准阶段(FDIS)、出版阶段(ISO)。

正式立项并转至工作组阶段(CD)后,主要工作是积极参会,与各国专家沟通,深入研究如何协调各方意见修改标准。此时工作虽繁琐,但基本走入正轨,只需按步骤进行。在此之前,主要工作包括课题发掘,课题论证,国内外资料查询,标准编写,新提案申报,每年两次组织赴国外参会,发起投票。这个过程中,各单位做法不一,我们按照如下程序开展。

①深入研究国际标准体系

·研究ISO/TC20/SC13&SC14标准体系;

·研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体系中与航天相关标准;

·研究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体系中与航天相关标准;

·研究NASA标准体系;

·研究美国军用标准体系中与航天相关标准;

·研究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标准体系。

结合航天行业标准、企业现有标准,从中寻找并提出国际标准制定方向。

技术人员可根据研究确定的方向,结合本专业实际,提出国际标准新提案;也可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本单位预研、在研课题,现有、计划制定的标准,从中提出国际标准新提案。

②课题论证

提出新提案后,组织各方专家从该提案对国际贸易与市场潜在贡献,对经济效益、健康、安全和环境潜在贡献,对协调国家间争端的贡献,对提升本单位在行业内地位作用等方面,共同论证该提案成为国际标准的可能性。

③国内外资料查询

确定课题后,需要研究国内外在此领域研究现状。广泛查阅此课题所在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形成的标准,非公开发表的有价值资料也需要查询。

④标准编写

参考国内外资料和本单位研究实际,编写标准,同时将其翻译成英文,并填写申报材料。

⑤新提案申报

将填写好的材料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接口单位——航天领域为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与其沟通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报相关事项。沟通完毕后,将全套材料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同时标准编写人员准备会议报告PPT,并准备参会。

⑥参会

国际会议基本上在国外举行,以ISO/TC20/SC14为例,每年春秋两季,春季为全会,所有工作组在同一地,分组讨论后召开全组会议。秋季会议各小组单独组织,不同组会议一般在不同国家举行。

⑦发起投票

会议结束后,需及时跟踪国外专家意见回复、标准修改情况,发起投票时间和投票结果,后期各阶段均需重复此过程。各阶段投票工作需与国外专家、国内接口单位及时沟通协调。

①意义认识不深刻

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相比,航天产业几乎处于政府主导下运营,参与国际合作较少,各单位对国际标准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性和制定意义认识不深刻,国际标准制定范围界定不清晰、制定流程不清楚。

②工作机制不完善

对一个企业来说,国际标准化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在工作宣传、研究课题发掘、提案申报、材料填写、工作推进等职责划分上较为模糊,不利于工作顺利开展。

③内生动力不足

各单位工作人员实际工作中接触国际标准较少,了解不够;国际标准级别高,制定周期长、难度大;需与国内外专家广泛沟通,对专业和语言要求较高,标准化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普遍有畏难情绪。

此外,技术人员设计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来源不明,经费保障不健全;课题发掘、标准编写、每年春秋两次赴国外参会费用较高、耗时较长,设计人员常常难以兼顾产品设计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④课题发掘效率低下

标准化工作人员接触国际标准较多,但对技术了解不够深入。技术员在专业领域技术熟练,但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很陌生。同时,由于上述原因,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因此,课题发掘工作进展较慢。

顺利完成以上各项工作,综合解决以上问题,须建立国际标准制定长期稳定、有效的工作机制。综合考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加大宣传力度

在各级工作会议上,加大国际标准化工作宣贯力度。宣传国际标准化工作在本单位企业化、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宣传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此项工作的进展,认清差距,明确方向;宣传国际标准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意义。

②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

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企业国际标准制定短期和中长期量化目标,并将目标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管理部门定期考核进展。

③明确工作流程和各单位职责

工作中贯彻标准化部门牵头、技术部门主导、上级管理部门统筹推进原则。

·课题发掘及申报由标准化部门牵头,技术部门积极参与;

·课题论证由标准化部门、技术部门、管理部门共同参与;

·国内外资料查询可由标准化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查询;

·标准编写由技术部门负责,同时填写申报材料;

·新提案申报、与国内接口单位沟通由标准化部门负责;

·参会后,标准化部门跟踪各国专家意见回复情况,沟通发起投票前各项工作,申请发起投票并及时跟踪投票结果。

④定期推进和经费保障

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是系统性工作,涉及多部门。建议由管理部门、标准化部门和技术部门联合成立项目组,定期召开会议,协同推进。

经费保障方面,以上几方面工作均较为复杂,每个环节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没有长期而持续的投入,很难开展。建议上级管理部门考虑每年拨付一定数量款项,使工作顺利开展。

此外,提案上交后,大部分会议均安排在欧美国家举行,每年两次赴国外参会,费用较高。建议考虑联合成立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专项基金,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四、总结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从开放之初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标准,到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前往国外投资并将我国众多领域先进经验、技术和标准推向国外。一方面表现出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增强,另一方面也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技术实力,同时也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国际规则”,国际标准是国际先进技术经验的重要载体和“国际规则”的集中体现。在各个层面,应加大国际标准制定力度:

国家层面,需加快完善标准战略顶层设计,制订清晰的国际战略,引导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实现标准先行。

地方层面,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企业申请国际标准,在经费、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企业层面,需准确定位自身,找准自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仔细研究,自身优势是否为国际上迫切需求;理顺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思路,加快国际标准制定力度,在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的同时,为自身在国际合作中掌握话语权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广泛关注,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形成合力开展工作的大好局面,推动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

[1] 杨志清,王琳,丁昆.国内外标准化战略综述[J].国防技术基础,2011,1:12~14.

[2] 王金玉,王益谊,赵文慧.日本的国际标准战略[J].世界标准信息,2007,10:39~45.

This article first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researche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trategy of various countries,and identifies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is regard.Combined with own experiences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development,the article analyzes issues exists in enterprises when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rospace enterprises,and proposes solutions.The article explores on how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in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o ensure the work being carry out in the long run.Finally,the article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the country and Chinese companies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development.

Standard strategy;Establish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Research on the working mechanism

(作者单位:上海航天信息研究所)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课题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逐梦航天日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
我国专家制定首项缓释肥料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