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关于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调查分析
2014-02-03高永年夏豫宁
高永年 夏豫宁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在对江苏省大学生文学素养现状调查报告的研读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度评价不高。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57.36%的学生对相符度评价持一般态度,而26.25%的学生认为不相符,这对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异议。21世纪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的是科学技能与人文素养和谐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高校教育应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的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环节中的核心与灵魂。审美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情感教育,其旨在建构一种以审美感情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进而对人的思想意识、情感趋向、聪明才智和整个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审美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与提升人的审美情操。情操是人最高级的情感与态度,是人的情感与操行的完美结合,情操涵盖着人的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等深层次的情感态度,是人性完美和谐的最显著的体现。它对人的品行、人格、胸怀等方面的影响与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情操即从美学的角度突出情操的审美内涵。审美情操的培养与提升对青春期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成长本身蕴含着多维度的意指,它不仅指生理身体方面的成熟,也包括社会和文化规范对个体的塑形,以及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完善。成长的过程是个体对自我、社会、历史、文化等认识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他塑和自塑而实现某种程度的自我认同。这种认同不仅指向对自我身份的界定,也包含着主体的精神认同,精神认同指涉着主体的信仰认同、价值诉求、情感趋向、生命理想及人生目标的确立等。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精神认同对大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大学生的精神认同与其审美情操培养与提升显然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审美情操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精神认同与自身的发展。审美情操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塑造,它能够唤起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净化心灵,提升灵魂,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完善自我的精神认同与情感趋向,使成长向着健康、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的生命境界。
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审美情操培养的重要性与对它关注度是很不相符的。当下的时代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带来丰富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无法避免的弊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等腐朽风气有所蔓延。另外,在生存和竞争压力之下,一些人有被物化与异化的可能,东西方多元文化的汇涌造成了多种文化混杂现象,那种商业化、大众化、媚俗化、反深度与反意义的思想,造成了对文化的思想意义与深度的放逐,导致一些人的浅薄与浮躁,影响了社会价值观的良好建树。这些喧嚣与骚动,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再加之,当今媒介场域的丰富,各种信息资源泥沙俱下,对于部分意志力薄弱、缺乏是非善恶辨别力的大学生无疑是不利的。现在的某些大学校园内发生的个别大学生自杀、自虐或伤害他人的现象,只知道追求物质享乐的现象,都表明了某些学生对自我精神认同的失败。如果重视对他们进行审美情操的培养,就可以避免一些校园悲剧的发生,使学生得到情感与精神的提升和超越。如果他们心中满溢着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欣赏与追求,对伟大、健全人格的向往,那么他们的外在行为肯定应是向善向美的。审美情操的培养会有益于大学生情感与精神产生熏陶与提升,使之达到人格的完美与精神的和谐。这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好自身的问题,并能完善大学生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认识自己与社会,最终实现与社会的融和,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所以说,对大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无论对于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于大学生本人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大学生的审美情操是在审美教育与审美活动中得以培养与提升的。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那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培育他们的审美情操?
首先,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不应只从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立场出发,也应该从大学生的情感塑造方面考虑,设置一些能够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这些看似近期没有价值,但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却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学校可以设置大学语文、博雅课堂和音乐等类的选修类课程,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针对文科类的大学生可以设置他们专业课之外的美学理论等课程,直接对学生进行审美和审美理论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审美意识,了解审美规律,让他们通过接近美、感受美与鉴赏美,而达到热爱美与创造美。在这种对美由远及近的接触中,学生的审美情操无疑会得到培育与提升。这应该是培养大学生审美情操最有效的途径。
其次,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操。艺术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艺术可以是人一生的朋友,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引导人感受和理解生活中的美,而且,直接给人以情操美与理想美的教育。学校可以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电影节与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成为学生们的朋友,成为人生航行的灯塔,从书籍中得到灵魂的净化与精神的超越。另外,可以倡导大学生设立社团和协会,比如鼓励大学生创立文学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或舞蹈队等等组织,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的参加各种活动,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艺术活动,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鉴赏与感悟力,使艺术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引导与促进大学生对艺术的热爱,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再次,学校应加强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无论是中国的孟母三迁,还是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还是西方泰纳的环境决定论,都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与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美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与美化灵魂。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宁静、和谐与轻松的成长与学习氛围。校领导应该意识到无论是校风的建设,还是教学理念的构建,都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鹄的。教师在授课中,也应注意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渗透。另外,学校的自然风景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操也是很重要的。望山则情满于心,观海则志满于胸。大学生如身处于鲜花盛开、绿草如茵、树木葱茏、鸟儿欢唱的校园中,他们的审美情操能不得到提升吗?清晨树下晨读,夕阳西下时看晚霞满天,听鸟儿归巢私语,在美丽的大自然与校园的怀抱中,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孕育着与提升着。
当然,大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完全依靠学校教育的努力是不足够的。审美情操属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情感与态度,大学生作为主体应该从内心自发的去追求与培育自己的审美诉求。外部的努力再轰轰烈烈,主体不自觉追求,也是没有意义和结果的。因此,大学生应该从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去发现美、欣赏美,有意识地陶养与提升自己的情感与心灵,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从老师一句温暖的语言中,从同学的一个微笑中,从路边一朵盛开的小花中,从晨光的露珠中,从前辈文人大师的作品中,从随意听到的一段旋律中……让心灵体味美、感悟美,进而自己也能够为世界、为他人增添美、创造美,审美情操就这样在自己的追求美与善中得以提升与完善。而这些,都将促进大学生往向善、求真、求美的人生境界前进,最后实现个人的和谐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审美的世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对大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