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开展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
2014-02-03高永年
高永年 王 莹
(1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徐州市第二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一章:开展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
高永年1王 莹2
(1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徐州市第二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主持人语:
以下六章,是201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关于提升江苏省大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的调查研究”(项目号:2010ZDIXM047)的调研成果,总标题为:《提升江苏大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的调查与论证》。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对于培养“科教兴国”的预备队,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使当代大学生具备高尚理想、健全人格、上进精神、审美愿望、敬美心态、求美行为,才能将“天下的任何事情担当得起”,放飞民族复兴的梦想,铸就四化建设的脊梁。
项目组成员根据立项要求,首先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等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而后认真细致地分析调查数据,剖视丰富复杂的现实状况,肯定成绩,发现问题,阐述理论见解,探究应对方略,故研究成果显示了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这些研究成果,可供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决策参考,可供江苏高校师生切磋思考。
高永年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具体来说,是指在文学领域,如小说、诗歌、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有较强的文学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阅读量丰富、人文知识面广阔、有较强的交际表达能力等。在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文学成为大学人文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学素养的高低将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产生诸多影响。为了解现时江苏省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真实情况,我们在江苏省范围内对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等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江苏省大学生文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我们亟需找到相应的对策,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大学生正视文学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文学学习观
这是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当今社会,功利主义风气影响了一些学子,他们持文学无用论,认为文学素养的高低无关紧要,有些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在被他人问及专业时,面露羞愧,似乎比理工科学生矮了一头。北京时间2012年12月11日,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晚宴致辞中说:“与其他科学奖项相比,文学奖没有那么多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这句话一经说出,便引起各方热议。莫言是否真认为文学没有任何用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在第二届东亚文学论坛上曾表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1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晚宴上之所以说文学无用,实际上是以其一贯的诙谐与智慧,讽刺了当下社会重名利轻道德、重实用轻文艺的现象,同时也是对文学神圣性的保护,防止文学与文学家被利用。
那么,文学到底有什么用?亚里士多德曾说:“诗比史更真。”这是因为诗也是一种虚构的历史,比历史有更多的延伸性,给思维更多想象的空间。中国古代文学家也提倡诗教,企图以文学作为推行教化的工具。传统的“文以载道”,是指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宣传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这是从国家统治者角度而言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对“文以载道”进行新的解读,文学是传播真知与品德的媒介,能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文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提高文学素养有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大学生群体对未来祖国建设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而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变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文学素养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精密,导致学科的专业化与技术化。一部分非文学专业的学生很少阅读文学书籍,认为学好自己的专业就够了,为了以后的就业,将许多时间用在专业学习上,知识面仅局限在自身专业,生活越来越乏味,精神空间也可能越变越小。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高考结束自己就解放了,应该享受人生了,于是将大学宝贵的时间用于打游戏、睡觉、上网,久而久之,会觉得生活变得索然无味。如果大学生将课余时间用来阅读优秀的文学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那么结果会全然不同。因为文学所带来的灵动思维能与理工科的逻辑思维、数字化思维形成互补,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感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更容易拥有“发现美的眼睛”。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古往今来优秀的文学家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他们看待世界的眼界会变得开阔起来,人生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良好的文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也称人文素养,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近年来,屡屡发生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其中不乏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某些大学发生的大学生杀害室友案,折射出有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较低。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身的重要时期。王步高先生说:“文学是人学,每读一篇优秀的作品,便是在与一个高尚的人谈心。”2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与“修身养性”相关联,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仍旧是大学生个人修养的道德典范。多阅读文学书籍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这于人于己都很重要。
良好的文学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和事业发展。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般来说,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会具有良好的气质、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这能帮助大学生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对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文学素养是必备的素质之一,对非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文学素养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推动力。我国许多科学家都具有较高的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杨振宁曾写过一篇名为《邓稼先》的人物评传,并被收入语文课本,从这篇评传中,我们能看出杨振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并非文学家的杨振宁,却写出了一篇在气势、情怀、辞采、章法都远胜于文学圈内的作者的真正美文。”3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等都曾表示学科学的应该学好文学,因为如果科学家写出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乏味,会不利于交流,不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正如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但他不善长写作,论文在语言表达上不得要领,差点因此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由此可见,无论是否为文学专业的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都有助于就业和未来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只有明确了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学素养较低的问题。
二、积极组建文学社团,开展文学活动,激发大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不高,65.84%的被调查者对文学艺术只是一般程度的喜爱,十分爱好文学艺术的仅占26.6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文学社团和精彩的、高质量的文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学活动时,有近12%的大学生表示会主动参加,有近74%的大学生表示有时间就会参加,可见文学活动还是很受大学生欢迎的。然而,许多学校没有文学社团,所举办文学活动数量少、意义不大,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68.06%的大学生表示学校的文学活动流于形式是制约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文学社团曾经风起云涌地推动过中国文学的发展。再看看现在,很多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校是否存在文学社团,这一方面说明文学社团数量很少,另一方面说明文学社团在学校的影响力很小。现在大学中社团的种类越来越多,动漫社、美容保健社、羽毛球协会等社团远比文学社团的吸引力更大。在对南师大某文学社团负责人的访谈中,笔者得知,报名参加文学社团的学生相比其他社团而言少得可怜。“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已经沉不下心来搞文学创作了。我们去年在全校社团招新日进行招新时才招了十几个人,我记得当时隔壁摊位的美容与保健协会一上午就招了八九十人。”由此可见,高校社团多样化的现状,也是文学社团鲜有人问津的原因之一。文学社团要想改变日渐式微的现状,需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了解并愿意参加文学社团。
从调查数据看,31.29%的大学生认为知名教授的人文讲座有助于文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学校或文学社团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开设文学讲座。许多学生对文学不感兴趣,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的阅读量少,对作家作品知之甚少,无法从中获得乐趣。文学讲座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普及大学生的文学知识,让文学由高高在上的殿堂走进寻常人家。不仅让文学院系的学生,也让理工科的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丰富自身的文学知识。
学校可以组织朗诵比赛或者诗歌朗诵会,让兴趣的大学生聚在一起,在朗朗书声中陶冶情操,在不知不觉间提高文学素养。朗诵是体验情感的最佳途径,它能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作者的思想感情蕴藏在字里行间,朗诵有助于更好的领会作者情感,欣赏作品优美的意境。尤其是诗歌这类文学体裁,更需要通过朗诵的方式,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除了朗诵外,戏剧表演、文学创作比赛都是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文学社团和喜闻乐见的文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营造一种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提升文化品位,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吸取人文营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优化设置,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54.3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素质教育的相符度不高,尤其是理工科类大学的课程几乎看不到语文的影子,这种课程设置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没必要培养文学素养的心理,对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大学亟需加强语文课程的优化设置,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第一,强化师资力量。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一个大学语文教师只有自己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领会文学作品中的美,引导学生通过与语文文化意蕴的对话与交流、感悟与体验,来构建人格与灵魂。其次,教师应该具有宽阔的学识。目前,“多元化”已经成为大学语文的发展趋势,大学教师在解读文学作品内涵时,不仅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还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艺术审美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具有创新素质。“教师的创新素质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学生创新素质的成长。”4这里说的创新主要是观念上的创新,大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死背文学史。
第二,恰当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语文课程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最突出的就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PPT、图像、影视片段的使用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但教师应该注意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因为它有可能造成学生文字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懒惰,不利于学生对文学的深层次理解。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大学生只对直观的图像感兴趣,而对文字阅读缺乏耐心,这不利于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主导者,要注意在图像和声音感染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因为强调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才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辅助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
第三,大学语文考核形式的更新。文学课的期末考核常常陷入两难境地,教师要么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加重了学生负担,甚至令一些学生对文学课和文学作品产生反感,要么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生随意抄抄书籍,顺利过关,这种方式又使学生忽视文学课。因此,许多老师期末时会让学生完成一篇论文,以论文形式来考核,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前两种的平衡与综合。其实,如果教学对象是非文学专业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在课上让学生以PPT形式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与到课率、课堂表现、期末小论文一起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
四、加强图书馆建设,使图书馆成为指导大学生阅读的有力阵地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主要来源,承担着提供知识沃土,帮助大学生陶冶品格情操、提升文学素养的重任。从调查数据看,56.53%的大学生认为图书馆资源在文学素养培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远胜于知名教授的人文讲座、实践活动、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必修课(如大学语文)、选修课(如博雅课)等。我们所调查的每所学校都有图书馆,但是藏书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图书馆藏书数量较少且书籍陈旧,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建设,使图书馆成为指导大学生阅读的有力阵地。
首先,图书馆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阅读,营造“深阅读”的文化氛围。快节奏的生活和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大学生迷恋网络快餐文化,武侠小说、玄幻小说、穿越小说成为大学生的阅读宠儿。这类快餐文化缺乏营养,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需要思考,得不到心灵的净化。在环境布置和资源配置上,图书馆要呈现出温馨的阅读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并要把好图书馆的馆藏纸质资源建设质量关,多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纸质资源外,图书馆还应完善和优化网络资源,提供电子书的下载,还可以在图书馆主页上开通“阅读天地”栏目,借助这一阅读指导网络平台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图书馆成为大学生读者与专家交流、对话的天地。
其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用心为每位大学生服务。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将图书馆的性质、职能、任务、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规章制度以及藏书体系、目录体系、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等各方面的情况一一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还需要了解大学生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借以优化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最后,图书馆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图书馆可以组织读书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讲座,指导大学生学会阅读,使他们掌握阅读方法,在浩瀚的信息世界里,学会鉴别文献信息的优劣和价值,挑选最佳的阅读对象,从而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阅读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和习惯,共享阅读乐趣。
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要依靠自身和学校双方的努力,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自己明确文学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校在文学活动、课程改革、图书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也会成为大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推动力。
[1]莫言.悠着点,慢着点——“贫富与欲望”漫谈.人民政协报,2010-12-6.
[2]王步高,丁帆编.大学语文(前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杨子.科学家的美文.散文选刊,1999(2).
[4]余国良.论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培养与发展.教育研究,1999(10).
附录:大学生文学阅读书目推荐(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
《诗经选》(毛舜钦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魏晋南北朝诗选》(丁夏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唐诗三百首》(朱洙)
《宋诗选注》(钱钟书)
《宋诗三百首》(金性尧选编)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
《唐宋词选》(人民出版社)
《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鲁迅全集》
《女神》(郭沫若)
《子夜》(茅盾)
《家》(巴金)
《骆驼祥子》(老舍)
《围城》(钱钟书)
《曹禺选集》
《艾青诗选》
第二部分中国文化
《论语》
《墨子》
《孙子兵法》
《孟子》
《老子》
《庄子》
《荀子》
《论衡》(王充)
《不真空论》(僧肇)
《物不迁论》(僧肇)
《神灭论》(范缜)
《坛经》(慧能)
《张载集》
《四书集注》(朱熹)
《传习录》(王阳明)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读通鉴论》(王夫之)
《严复集》
《仁学》(谭嗣同)
《孙中山选集》
第三部分外国文学
《伊利亚特》(荷马)
《奥德修记》(荷马)
《神曲》(但丁)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浮士德》(歌德)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红与黑》(司汤达)
《悲惨世界》(雨果)
《高老头》(巴尔扎克)
《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玩偶之家》(易卜生)
《母亲》(高尔基)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泰戈尔诗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雪国》(川端康成)
《老人与海》(海明威)
《百年孤独》(加西亚)
第四部分外国文化
《理想国》(柏拉图)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忏悔录》(圣·奥古斯汀)
《思想录》(帕斯卡)
《新工具》(培根)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论》(卢梭)
《伦理学》(斯宾诺莎)
《西方哲学史》(罗素)
《科学史》(丹皮尔)
《哲学史讲演录·导言》(黑格尔)
《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悲剧的诞生》(尼采)
《精神分析引论》(佛洛伊德)
《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李凯尔特)
《人论》(卡西尔)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
《中国科学思想史》(李约瑟)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
《从混沌到有序》(普里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