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的哲学阐释

2014-02-03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梦想

◎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谢阳举

“中国梦”的哲学阐释

◎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谢阳举

“中国梦”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语词,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概念。“中国梦”的表达与刻板抽象的说教迥然不同,是鲜活的人民性话语,标志着新时代话语形态的悄然变化。“中国梦”最简易地把握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深入人心,注定会成为中国前进的基础与动力。

中国梦是希望之梦

“中国梦”是一个伞型词(umbrella word),一个开放的集合概念,一个有广泛适用性的理念,具有巨大的意义阐释空间。它不是封闭、简单和静止的概念。如果一定要定义,可以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所有合理欲求和美好意愿实现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及其每个个体憧憬的可实现的愿望的总和。中国梦的内容列表可以说无穷无尽,有无数的中国梦等待我们实现。

“中国梦”可分三个层次理解。第一层次的有人身安全、生存基本保障、健康、成功、生活幸福等;只要愈挫愈奋,就会实现梦想。第二层次的有教育、就业、机会平等、扬名载誉。第三层次是人格尊严、自主选择、自由发展、人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更美好的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消除弊端、不断进步等。中国梦的提出,就是要让人民捍卫梦想、充满希望、保持乐观主义,鼓励为梦想奋斗,同时为实现梦想提供条件和路径。

从哲学角度看,中国梦是中国人生哲学的重新调整,是积极的人生观,是希望的哲学。之所以称为希望,与我们时代的精神状态有关。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毋庸讳言,我国居民平均收入还很低,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经济飞跃过程中滋生了新的问题,例如,严重腐败、利益固化、拜金主义、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我们的人文精神、国民素质、贫富分化的弥平、教育公平、道德自律、法治社会、制度建设等,都没有达到人民喜闻乐见的预期水平。面对重重问题,各种意识都有,例如盲目乐观、麻木不仁、悲观失望、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等。这些思想意识是中国文明进步中无形而巨大的阻力。很多人在暂时的困难面前裹足不前、得过且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梦应运而生,自然成了鼓起人们希望风帆的劲风。

中国梦是超越之梦

纵观人类文明史,文明总体上处于上升和进步之中。这是如何得以发生的?回答就是:人类有超越意识和能力。人类不是被动的动物,而是有目的性、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动物。人类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受制于既定的环境,不会停留在过去,不会满足于现状。人类会思想、会实践、会创造,可望打破无聊的倒退或循环,不断完善自身和社会。

人类心理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感性的现实主义。持这种倾向的人认为,个体和群体的力量微乎其微,现实压倒一切,人们只能认同现实,向现实让步,随世俗沉浮。这种思想最终会落入庸俗主义、被动主义。另一种倾向是超越的现实主义。持这一态度的人们,一方面是现实主义者,另一方面自信人是改变现状的能动者。他们坚信人类有理性能力,能够不断完善,逐渐走向真善美。他们面对现实而又面朝未来,以超越的心态自处,任何时候都怀抱积极的理想和希望。

中外历史变革无数次昭示:希望和梦想是进步之母。在西方,古希腊人怀抱真理和正义的理想,使古希腊文明成了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的精神家园。中世纪的基督教认为,人要等待救世主的拯救才有希望。经过文艺复兴人们的觉醒,到16、17世纪科技革命,再到启蒙运动,欧洲人带着梦想,创造了一幕幕思想、科技、艺术、制度的奇迹。中华民族善于反思历史、构想未来,一刻未曾停止向梦想的挺进。15世纪之前,其文明成就在世界上一直遥遥领先。近代,中华民族在屈辱中惊醒,从低潮到崛起,缘于有民国梦、新中国之梦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梦想及其行动。

“中国梦”的深意体现在“梦”字上。“梦”是尚未实现的理想,是待实现的希望,是有实现潜力的目标。它根源于人类的超越能力,其本质是超越精神,包括超越自我,超越匮乏,超越野陋,超越现状。超越是理性的觉醒,是摆脱束缚、懈怠、悲观,是对不完善的现实的认知、批判、改革,是从有限存在逼近无限希望。中国梦要求我们站在现实的基础上,向后看,也要向前看,归根结蒂是向前看,接续中国历史内在的创新精神,向最优处看,向上看,从而走向未来。

“中国梦”和“美国梦”乃至各国梦想都是相通的,这是源于人性的基础。不过,实现的路径存在差异,因为各国实现梦想的条件不一样。例如,“美国梦”号称自由之梦、成功之梦,提倡一切人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潜能,其最低的意思是从赤贫到巨富(from rags to riches)。美国梦的成功,离不开工业化机遇和美国的地理优势。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所处的国际环境是特殊的,我们没有过剩的资源,也不能追求高消费。中国梦更是突破历史、突破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梦,需要更多的奋斗、创造,更大的超越。

中国梦与欧洲梦也是同异互现的。美国学者里夫金说,欧洲梦包括重视生活质量、可持续性、自我修养、人类精神的提升、安定与和谐等。他赞同,道家、儒家和佛教为亚洲提供了共同的哲学、神学和文化语境,亚洲人有共享的世界观,甚至比欧洲更能发展包容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生活质量和平等。看来中国梦对未来世界具有普遍意义。他又说,美国梦是“陈年旧梦”,而“欧洲梦”与全球化意识更合拍,是从后现代向全球时代过渡的中间地带。他说的欧洲梦不符合中国历史进程,我们是后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远谈不上经历过后现代时代。

中国梦是实践之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希望的总和,但并不忽视国家、民族和个体目标的差异。中国梦虽然以“梦”命名,但不是幻想,不是空想,不是黄粱美梦,不是任何乌托邦念头,而是可能性之梦。可能性是潜在的现实性。如何实现中国梦?这里有几点认识:

1.需要每个中国人坚韧奋斗。美梦成真仅仅应该属于那些配享这些成果的人。每个中国人有权利描绘最美的生活和事业蓝图,但是每个中国人理应通过奋斗去获取知识、财富、地位、成功和荣誉,一步步实现蓝图。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非份之想、投机取巧、侥幸浪得、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无功受禄、不义之财等,都是可鄙可耻的。所以中国梦要实现自我的超越,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奋斗不止。

2.捍卫国家发展和进步。每个人都必然属于一个母邦。个人的发展与良好的国家是相互保证、相互促进的。没有国家,谈不上个人梦想。没有好国家,人民的梦想难以如愿以偿。国家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体,贡献国家是公民的义务,贡献国家才能要求国家。只有一个统一而合理、开放而稳定、不断改进与富强的国家,才有望消除社会暴力、歧视和弊端,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保住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发展。为什么《独立宣言》被称为“美国梦的宪章”?原因在于:正是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建设,美国人才塑造出自己,美国梦的实现才有了合法保障。

3.中国梦的实现要靠实践。实践是人类生活的常态,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人类的实践既有历史性,也有创新性。从任何一小步改进到沧海桑田的巨变,都是推陈出新、破旧立新。实践有实践之道,我们不能靠冲动、勇气、意志用事,也不能凭空构想、盲目行动或生搬硬套成功者的理论。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都应服从社会实践规律。因此,每个中国人、整体国家都应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不断圆梦。

综上所述,“中国梦”一语的发明是对人性的深刻体认,是对历史动力的把握,是中华民族和一切中国人的愿望的理念化表达,是对当代中国哲学的贡献。中国梦也是中华民族的超越和奋进之梦。

猜你喜欢

中国梦中华民族梦想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梦想
梦想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