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
——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2014-02-03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组织部
● 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组织部
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
——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 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组织部
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6万人,下辖1个镇、3个街道,41个村和38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城市社区居委会15个,村改居23个。建成区面积38.9平方公里,下辖怡园、田和2个街道办事处。近年来,高区在基层社区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一、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理顺社区管理体制。2006年以来,高区从理顺体制入手,实行权力下放、财力下沉、重心下移,赋予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城市管理负总责的权力。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把区直部门在城市规划、劳动保障、社会治安、市政建设等方面的30余项相关事权和行政执法权下放给街道办事处。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统一、“费随事转”的原则,把相关财权也同时下放给街道。同时,在办事处建立协管税制度,把除30余家重点企业外的企业税收及管理服务工作均下放至办事处,并在办事处设立财政所。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由财政负担。重新界定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将具体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调整到办事处,管委会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政策性工作。将各街道办事处党委改为党工委,进一步加强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各类组织的管理。2011年,成立了怡园、田和2个社区工作管理办公室;2012年,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加大对社区管理的工作力度。
(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按照每300户配备1人、最低不少于5人的标准,选聘“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村官”、机关干部、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充实城市社区居委会。目前,全区城市社区居委会配备了80名工作人员。为进一步充实社区管理队伍,将管理人员向小区、楼道延伸,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在社区设立若干小区长,在每个楼道设立楼长,在社区设立若干群众志愿者。有条件的社区还在设立小区长的基础上设立了党员小区长,义务为群众服务。
在街道办事处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将涉及公众的服务性项目全部集中办理。比如,怡园街道办事处的中盛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辐射7个社区,为居民提供了民政、计生、劳动就业与保障、有线电视、法律及心理咨询、党建、文化娱乐等“一站式”便民服务。
(三)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创新社区管理方式,不断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发挥社区积极性,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形式。建立社区实有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各类人口管理。实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在社区全体党员中实行积分考核制度,社区干部党员积分与绩效考核挂钩,一般无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
二、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是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村改居仍保留原村管理制度,原住村民从原有村集体资产中获取利益,但其它迁入居民却享受不到,居委会只代表原来的村民,易引发矛盾。二是社区管理行政色彩浓。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方式为主导,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社区服务相对滞后。政府部门也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其“下属”,直接安排工作,对于社区建设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少,社区忙于应付行政任务,本职工作却无暇顾及。
(二)社区服务有待深入。目前,社区服务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职能为主。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社区服务在居民迫切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还很欠缺。社区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等服务还没有深入开展,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居民需要。目前生活小区的管理维护主要依托物业服务公司,居民处于“被服务”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物业公司管理随意性大,甚至把自己当作管理部门对居民进行管理,这使得居民与物业公司易产生直接、尖锐的矛盾。
(三)社区内部关系需要理顺。一是居委会要加强与居民的联系。社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而社区居委会服务意识不强,很多社区居民不知道居委会归属,不知道居委会成员及办公地点,更不知道联系方式。二是各居住区之间存在隔断。因开发或历史原因,社区内不同居住区之间紧邻甚至交错;有的居住社区以“封闭管理”为名,有的居住区以同单位员工为主,自成体系,致使相邻居住区之间交流少。三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足,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完善社区建设规划。树立“大社区、大管理、大服务”的理念,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以及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原则,打破村居界限,建设大社区,新成立的社区居民不低于5000户。在社区管理上,建议推广中盛园的服务模式,在每个街道设立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集中开展社会保障、慈善救助、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引导各社区依托特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使老百姓享受到便捷舒心的服务。
(二)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条件成熟的“城中村”进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或其他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实现集体资产管理与社会事务管理相分离。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规范居委会管理,充分发挥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上下配合、权责一致、各司其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要求,实现社区党支部全覆盖。
(三)不断探索有效的居民自治形式。将社区所有居民及时纳入管理和服务,逐步将各项管理向社区推进,促进居民向“社会人”转变。进一步实施“细胞家庭”工程,与公安、人口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全面掌握社区各类人口信息。大力推进小区业主委员会制度、社区党建制度,强化社区共青团和妇女工作,培养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和培养各类有益于社区管理的群众性组织,建立和完善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体系。
(四)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建设社区的积极性。强化“社会办社区”、“经管社区”的理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社区建设投入保障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推进社区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建设社区,提供社区所需的家政、物业、信息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