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品质化的城市生活:“杭州经验”的消费社会学解读

2014-02-03林晓珊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杭州消费生活

□ 林晓珊

一、引 言

城市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表征。告别了早期大规模生产时代工业化城市喧嚣的生活方式,城市价值的核心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现代城市生活的重心也已从生产转向消费。然而,工业时代无休止的城市工作早已让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疲惫不堪,后工业时代物欲泛滥的消费生活也几近让人走向异化的边缘。今天的城市生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丰裕,但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糟糕和更令人感到苦恼。城市如何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工作”和“更好地生活”?这是所有关心日常生活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让生活变成一件艺术品!”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列斐伏尔在对现代西方日常生活批判的基础上,对改造日常生活而提出的一句震撼人心的宣言。也正是因为平庸、琐碎、甚至异化的日常生活对现代人所造成如此巨大的冲击,才使得“让生活变成一件艺术品”的呐喊显得如此震撼人心。那么,如何才能让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呢?作为“中国经验”的一个精彩篇章的“杭州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生动的案例以及一些极富价值的启发。在“杭州经验”中,不断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是一个根本理念,它的形成过程就一直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怎样提高人的生活品质,以及怎样推动社会成员在精神和

价值方面的更大认同。[1](PP33-43)本文试从消费社会学的视角对杭州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实践经验进行解读,把城市生活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时空背景下,考察与私人消费及生活风格有重大关联的城市品质,揭示城市消费品质化的特征与趋势,进而挖掘杭州“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创新实践中所展示出来的新意涵。

二、生活品质:引领城市消费的品质化趋势

生活品质是城市价值的核心,一切从生活品质出发,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所在。[2]追求生活品质,既不是简单地尊崇奢侈,亦不是片面地追随简约,而是日常生活的风格化和艺术化,是人们生活的品位和质量的综合。

(一)从生活质量到生活品质: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生活品质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不过,从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内涵上看,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却可以看作是两种不同层次的生活状态的写照。生活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概念,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国内一些学者指出,生活质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之上,社会提高国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社会全体成员对自身及其生存环境的感受和评价。[3]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生活品质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有学者认为生活品质“是人们享受物质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相对于这种享受的主观感受与满意程度。”[4]但生活品质的内涵却不限于此。“从个人层面来说,生活品质既需要雄厚的经济能力,也需要充分的闲暇时间,还需要个人生活品位和对美的鉴赏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工作情景、个人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提升;从社会层面来说,生活品质需要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公共服务的完善便捷、民主法治的健全完善,还需要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更需要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形象的转变,特别是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5]

可以说,生活品质是在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坚实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中更高层次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它包含个人的趣味、鉴赏能力以及城市的人文精神与生活环境等因素,是一种追求日常生活风格化和艺术化的生存方式。从生活水平到生活质量,再到生活品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个从注重数量到质量和数量并重,再到讲究生活品位与格调的过程,其价值取向就在于从“人的发展”这一更深层次的维度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实际上是建设一个可以让人们“诗意地栖居”的城市。

(二)从生活品质到消费品质:引领品质化的消费

在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过渡中,消费逐渐成为了城市日常生活的中心,高品质的消费也成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消费在本质上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实践,包含着人与文化、历史、艺术等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布迪厄看来,人们在日常消费中的文化实践,从饮食、服饰、身体直至音乐、绘画、文学等鉴赏品味,都表现和证明了行动者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等级,而这种鉴赏品味是由行动者的“惯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消费的文化实践中,不同的鉴赏趣味是由不同的社会等级生产出来的。然而一旦生产出来之后,它就开始履行一种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积极参与了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即在各种鉴赏趣味和社会等级之间存在着一种结构上的同源关系。布迪厄认为,生活风格是一种权力的展现,这种权力的强弱来自于消费者所拥有的象征资本,后者的累积并非取决于物质的财富,而是品味的主张。因此,从消费者个体来看,品质化的消费生活取决于其自身“象征资本”的多寡,拥有更多的象征资本,其消费品质化的趋势越明显;而从社会整体来看,消费品质化又成为了不同群体表征社会身份、进行阶级区隔的重要策略。

作为一种城市品牌,“打造东方品质之城”体现了杭州发展的整体特色和普通百姓的共同愿望,它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从整体上有助于提升整座城市的品牌形象和文化资本,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状况,丰富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消费,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和鉴赏趣味,使城市消费生活不断趋向品质化。如果说“惯习”和“文化资本”的差异确实导致了区隔功能的存在的话,那么这种区隔将在城市发展层面上,使杭州“东方品质之城”的战略意义和品牌价值凸显出来,并在全国范围内引领着城市消费的品质化趋势。

三、消费品质化:“杭州经验”中的典型案例与实践特征

在创建“东方品质之城”的过程中,杭州出现了许多关于城市消费品质化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在理论层面丰富了“杭州经验”的内涵,而且在实践层面对引导、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选择其中两个具有典型性和相对成熟的案例加以介绍,之后再进一步归纳总结“杭州经验”中城市消费品质化的一些特征。

(一)城市消费品质化的典型案例

1.杭州生活品质趋势发布活动

自2010年首届生活品质趋势发布会以来,杭州生活品质调查中心、杭州网联动杭州生活品质研讨组群、生活品质研究与评价中心、杭州发展研究会、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生活品质传媒等单位,形成了一个互动参与、多方合作的生活品质趋势发布会复合主体,通过丰富的主题内容、新颖的活动展示、广泛的社会参与成为引领市民消费生活品质的重要平台。生活品质趋势发布活动所推出的内容都是根据前瞻性、贴近性、科学性和可表现性等原则,经过行业推荐、市民选择、专家评选等多轮精选而产生的,它充分体现了生活品质理念与城市特色、生活展示相结合,以新颖独特的活动形式、韵味隽永的文化内涵,极大地提高了趋势发布的文化品位和观赏性。此外,内容阐释与活动演绎相辉映,是杭州生活品质趋势发布会的重要特点。如2011年趋势发布会策划组织了五个现场展示活动:“西湖十景”创意造型秀、“城乡一体化”专家解读、“社区信息化”现场演示、“弟子规”企业文化培训、香莲花道茶道等,并分别与“重大活动扩大城市品牌传播”、“城乡一体化让农民享受城市生活”、“公共服务进社区尽享品质服务”、“城市文化逐步融入社会生活”、“生活艺术化成为市民新追求”等五大趋势相呼应,作为对趋势内容的说明、阐释、补充,是趋势内容的重要演绎、延伸。

2.“九+X”生活品质行业点评

“九+X”生活品质行业点评活动是“杭州生活品质展评会”中最吸引人的活动之一。举办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推动“东方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与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互动,促进杭州特色行业、特色企业、特色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该项活动紧紧围绕“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这一理念,立足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活文化、城市文化、行业文化,突出“休闲·文化·创业”特色,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专家领衔,党政界、行业企业界、媒体界等共同参与,通过研讨点评、展示表演、体验交流、现场发布等多种形式,对“休闲生活”、“舒适生活”、“美丽生活”、“健康生活”、“便利生活”、“平安生活”、“文娱生活”、“数字生活”、“学习生活”以及“爱心生活”的“九+X”生活品质行业进行点评,每一系列点评和总点评又分别包含现象点评、人物点评、区块点评、活动点评四个部分的点评内容,从而使生活品质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地融入杭州各行业之中,实现行业品牌和竞争力的提升,推动城市品牌与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互动,有效促进了杭州特色行业、特色企业、特色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

(二)“杭州经验”中城市消费品质化的实践特征

“东方品质之城”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不是人们在消费的量上增加了多少,也不单单是在质上改变了什么,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整体变化。在“杭州经验”中,城市消费生活的品质化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品质特征。

1.消费品质的体验性

从各种经济提供物上来看,人类社会经过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的阶段。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6](P19)消费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一个最主要特征。在体验经济中,人们生活的重心已经从生产与工作转向消费与休闲,消费者更为看重的是个体在消费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和感受,而非消费品本身。这一点在杭州创建“东方品质之城”的一系列活动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设立“杭州生活品质市民体验日”、“国际体验日”,举行“九大生活品质体验展”,邀请游客参与体验极具杭州特色的中医养生健康线路,等等,这些体验活动让国内外游客真切地感受到了杭州高品质的消费生活。

2.消费方式的包容性

尽管在布迪厄的视野中,生活品味的差异终将导致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的社会区隔,但杭州以“东方品质之城”为城市品牌,体现的是大众性与品位性的统一,它融于百姓生活,是日常性和品位性、平民化和精致化的高度统一,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精致和谐。杭州的消费生活,包容了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杭州的大街上,你可以看到奢华昂贵的时尚消费品,也可以看到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常消费品,所有这些不同的消费方式,是对不同生活品质的体验和不同生活风格的展现,也是对日常消费生活民主化的生动诠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不在于用价格高昂的消费品来炫耀、包装自己,也不在于刻意地去模仿奢侈的、贵族般的生活方式,而是以优雅、舒适、娴静的方式让平平淡淡的日常消费生活变得精彩起来。

3.消费生活的审美性

日常生活主要的审美呈现之一指的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生活中最伟大的商品是由个人的情感与审美享受构成的。[7](P96)杭州在创建“东方品质之城”的过程中,处处关照到日常消费生活中的审美特性,让居住、游玩在杭州的人都能从细微之处体察到杭州的美。这一点,深刻地体现在杭州前些年就提出的“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创意之中。之所以涌现出这样的创意,是源于“杭州经验”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更深层面的问题——如何消解来自工作、竞争、创业的单调、紧张、冷漠。杭州人的回应是,重建理想、再造意义。他们努力完善各种公共性和公益性的文化设施,让人们通过这类公共文化空间走进“社会”、走近彼此。[8]正是因为在文化与艺术上的更高追求,以及在“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价值理念中对“诗意地栖居”的向往,杭州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审美性特征才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消费社会学视角下“东方品质之城”的新意涵

在消费主义与城市化的浪潮中,城市的发展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创新性、有创造力,要让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安全感、游玩消费有品质感。前文展现了“杭州经验”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和实践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进一步挖掘杭州在“打造东方品质之城”中所体现出来的新意涵。

(一)打造一种城市生活的新美学: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地对城市进行改造,使城市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城市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然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病也日益显现,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道路交通拥挤等“城市病”使现代城市生活变得凌乱不堪,人们对城市生活的不满与抱怨也越来越强烈。城市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些问题都极大地挑战了现代城市社会管理者的执政理念和管理水平,不管是学者、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在思索未来城市生活的出路。

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使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质所充满。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作为杭州“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一个显著性后果,对于改造工业社会遗留下来的“城市病”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并可以积极地扭转被异化的城市日常生活,唤醒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热爱,享受“诗意地栖居”的乐趣。“东方品质之城”作为杭州市的城市品牌,提倡的是生活与工作的相融合,特别是将“休闲·文化·创业”三者融合为一体。生活是工作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工作其实就是在创造我们的生活。杭州是一座精致、优雅的城市,其高雅的城市文化品位传承了两千多年古都文化的历史文脉,处处散发着江南水乡的清香韵味,流露出了烟雨朦胧的人文底蕴。这些文化与自然遗产为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其他城市无法媲美的高品质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吸引人的生活美学。而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实际上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城市生活的新美学,它与消费生活的审美化相映成趣,共同丰富了杭州“更好地工作”与“更好地生活”的新内涵。

(二)开创一种城市生活的新秩序:日常生活的民主化

生活风格的世界是由品味所统治的世界,而品味不单纯是消费者个人的好恶,它更是消费社会集体的统治秩序。它所建立起来的象征秩序是以神圣与世俗、优质与低劣、文明与野蛮、美与丑、好与坏等价值判断标准来看待社会世界,具有强烈的行为规范作用。[9](PP170-171)布迪厄指出,品味是生活风格的稳定性因素以及符号意义的转化机制,是一组统一的区隔爱好,就在品位将消费活动转化成为象征活动的同时,也将消费从“物理秩序”(the physical order)的层次提升到“象征秩序”(the symbolic order)的层次,并且以价值标准来统治世界。[10](PP173-175)言下之意,品味是消费社会的统治秩序,人们因为品味的差异而导致阶级区隔,即生活品质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社会等级秩序。

的确,在任何“阶级社会”都会形成类似的一整套生活方式和阶级品味,一个形成差别的类似的机制也会始终运行。然而,杭州市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为价值追求,将“打造东方品质之城”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打破阶级区隔的藩篱,创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东方品质之城。这不仅是要提升整个城市的品味、风格以及品牌影响力,而且要从整体上提升每一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味,让城市居民在创建生活品质之城的过程中共同受惠。上面我们提到了“生活品质之城”促进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倾向实际上意味着日常生活的民主化和平等化,意味着新消费方式下审美意识对政治差别(阶级特权)的消解作用。[11](P88)如周宪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民主化和传播技术的演进,艺术似乎逐渐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而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化生活成为一种日益民主的文化标志。”[12]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之一是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趋于模糊,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高雅与大众可以共聚一堂,艺术和审美走向平等化并体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开创了一种城市生活中的新秩序,而这些都可谓是城市文化的宽容与民主的真实写照。

(三)建构一种城市生活的新认同:日常生活的品质化

杭州既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大都市。杭州既是土生土长的“老杭州人”的家园,也是几百万从全国各地慕名来杭创业、工作与生活的“新杭州人”的乐土。杭州既承载着新老杭州人的梦想,也寄托着海内外游客的希望。被誉为“距离天堂最近的城市”,杭州是所有向往娴静、舒适、休闲、时尚的品质化生活的人的心灵港湾、灵魂归宿。在打造“东方品质之城”这一品牌目标的激励之下,在“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这一价值理念的指引之下,杭州建构起了一种城市生活的新认同。

一个人需要“认同”才能对“我是谁”有清楚的定位和概念;同样地,一座城市也需要“认同”才能对自身的发展路径与品牌定位有清晰的认识。在杭州构建出来的这一种城市生活的新认同是新老杭州人“诗意地栖居”的生活理想与杭州市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品牌目标交织在一起的产物,是对城市日常生活品质化的一种认同。从实践上看,要让所有生活在杭州的人都能认同“东方品质之城”这一城市的品牌目标和价值追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与个体内心深层次的认同相吻合才能达成。所幸的是,生活在喧嚣繁华的大都市中,人们对现代性“好恶交织”的体验已经了然于胸,尤其是对现代性大都市中“恶”的一面已经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对现代性中“好”的一面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寻。城市似乎也在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努力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弊病进行改造与清除。创建“东方品质之城”的城市发展目标恰恰契合了人们内心对娴静、惬意、休闲、舒适的高品质生活的渴望。正是因为如此,个人的认同与城市的认同才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对城市生活的新认同,并且有力地促进了日常消费生活的品质化趋势。

五、结语与思考:城市消费品质化的未来

急剧的城市化进程酿造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使许多城市在快速的变迁中失去了自身原有的独特风情,让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世界与中国、全球与本土、个人与社会的多重夹击之中的都市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压力,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入探究。面对现代生活最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个体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也必须要关照到作为“外部压力”的结构性因素,尤其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城市本身的因素。如何才能打造一座富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家园?如何才能让现代生活中日渐萎缩的意义重新焕发生机?带着这些思考,本文从“东方品质之城”引领着城市消费品质化趋势入手,展示了杭州经验中的典型案例及其实践特征,并从消费社会学的视角提炼了“东方品质之城”的新意涵,我们发现“杭州经验”为寻求上述解答开启了一个耐人寻味而又充满希望的新的思考空间。

(一)城市消费品质化:一场日常生活的新变革

二十多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消费革命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中爆发,把人们从不自由的消费生活中解放了出来,使人们获得了摆脱饥饿和政治混乱的相对自由。社会学家把这一场革命称之为继1949年之后的“第二次解放”。[13](P368)固然,这一场解放运动迅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们获得了消费选择和生活方式选择上的新自由,以及私人言论空间的生长,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活品质的提升,恰如齐美尔所说的,“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14](P10)尽管我们承认,高品质的现代生活是需要高收入来支撑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收入都可以换来高品质的生活。高品质的生活它需要一种理念来指引,需要品味、修养、鉴赏能力以及城市治理理念的变革。因而,当我们摆脱了物质困扰之后,有了提升生活品质的观念和意识之后,真正把审美化、民主化和品质化融进城市日常生活之后,城市消费品质化趋势无异于一场日常生活的新变革,它在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改善的基础上,把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推动城市生活迈上更好更美的新台阶。

从这个角度看,杭州市“东方品质之城”,是一场日常生活的新变革,在一系列的城市治理活动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这一场变革,它和前面两次革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面的两次革命只是解放了人们被剥夺的消费自由和受压制的消费能力,而这一次的日常生活变革则不仅释放了人们消费选择的自由、提高了人们消费鉴赏的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它促进了城市消费的品质化趋势,使消费不再是一种生活的目的,而是一种通向更美好生活的手段,它真正的目标是消解现代性社会制度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紧张、压力和冲突。

(二)东方品质之城:通向“明日的田园城市”

日常生活的变革不可能仅仅局限于生活领域的变革,没有社会制度结构层面的协调改革,“东方品质之城”只会是一座没有根基的“空中花园”。城市的繁荣和进步总是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而发展。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一位名叫埃比尼泽·霍华德的人吹响了人民城市的号角,对工业化城市产生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并提出了社会改革的思想。他那本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名著——《明日的花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不仅在城市规划领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而且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田园城市运动也发展成世界性的运动,“田园城市”成为了人们理想的栖居地。长期以来,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在尝试建设“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在中国城市中,也不乏有实践者,杭州“东方品质之城”的创建可以称得上是其中的积极践行者。

“田园城市”的精髓在于他的人民性,他是一个关心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城市。霍华德指出,“所谓现代城市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个主要问题的多种表现形式。这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使环境最妥善地符合城市人民的福利?”[15](P55)“东方品质之城”的创建,也是(且应当是)以人民性为基础的,这一举措覆盖城乡、全民共享,它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为价值目标,让所有工作、消费在杭州的人都能体验到高品质的生活,而不是让生活品质的差异重新造成阶级区隔。追求品质,是一种态度;品质生活,是一种理想。“东方品质之城”的未来能否真正发展成为“明日的花园城市”,很大程度上要看杭州城市治理中的制度创新程度。值得期待的是,“杭州经验”中最引以为豪的地方是,它从来不缺乏创新的灵感。

[1]郑杭生、杨敏、奂平清.“中国经验”的亮丽篇章:社会学视野下“杭州经验”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国平.确立生活品质导向,推进城市科学发展,努力谱写人们美好生活新篇章[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8(2).

[3]陈义平.关于生活质量评估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9(1).

[4]丁元竹.论生活品质及其评价体系的构筑[J].开放导报,2007(3).

[5]饶旭鹏.走向服务型善治政府:杭州复合创业实践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载郑杭生、杨敏、奂平清.“中国经验”的亮丽篇章:社会学视野下“杭州经验”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美]派恩、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英]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8]杨敏.我们何以共同生活——“中国经验”中的“杭州经验”[J].探索与争鸣,2009(5).

[9]刘维公.风格社会[M].台北:天下杂志出版,2006.

[10]P.Bourdieu.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11]姚建平.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周宪.日常生活中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J].哲学研究,2001(10).

[13][美]赵文词.第二次解放(结语)[A].中国城市的消费革命[M].戴慧思,卢汉龙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4][德]齐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顾仁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5][美]霍华德.明日的花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猜你喜欢

杭州消费生活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杭州院子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生活感悟
杭州旧影
无厘头生活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