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延伸拓展法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2014-02-03张铁英天津市司法局局长

中国司法 2014年10期
关键词:法律援助公证律师

张铁英(天津市司法局局长)

不断延伸拓展法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张铁英(天津市司法局局长)

近年来,天津市法律服务业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为己任,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职能作用不断提升。但法律服务深度需进一步挖掘,广度需进一步拓展。新的形势任务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推进法律服务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更好地服务天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法律服务工作助推天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天津市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业在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计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法律服务业的队伍规模、整体素质、服务层次、服务能力、服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法律服务体系,为天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服务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职能日益彰显

1、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法律服务业紧紧抓住天津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主动服务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为重点领域开发、重点项目推进、重点企业发展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服务知识产权战略,在知识产权的创造、使用、管理、保护各环节,发挥法律服务作用,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服务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国际法律服务业务、鼓励参与国际竞争,为天津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法律服务支持。

2、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法律服务业紧紧把握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特色,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先后为百万吨乙烯、空客A320、东疆港保税区、临港工业区、中新生态城、于家堡金融服务区、团泊新城建设等200余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引进落地、前期准备、开工建设、投产达标、产品配套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律师业通过多种手段引进高端法律服务人才,发展规模化、国际化大型律师事务所,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公证业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参与企业各类金融活动,帮助企业有效防御和降低金融风险,先后为天津港建设、海河开发、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大型停缓建项目处置、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房屋权属登记及二手房资金监管等政府重点工作提供公证法律服务,有效保障了经济安全。

3、服务民营、新兴企业发展。律师业组织开展深入推进“百名律师进百家民营企业”、“千名律师进千家企业”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着力打造“青年律师法律服务团”品牌,为2千多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开展中小企业“法律体检”,帮助企业有效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积极为企业上市、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环境保护、海外并购、反倾销、反垄断等领域提供法律服务。为新兴产业、企业融资引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公证、鉴定等法律服务。主动跟进企业转型、优化经济结构等领域,为企业依法经营、化解经营风险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市司法局与市工商联制定了《关于为民营企业提供公证法律服务方案》,与市中小企业局沟通合作,建立了公证机构与中小企业“一对一牵手”服务计划,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4、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向社区、乡村延伸,在涉农区县普遍推行了农村法律顾问制度,为全市农村城镇化建设涉及的“三改一化”工作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土地征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方面提供公证和鉴定法律服务。律师业做好服务“三农”工作,成立农村城镇化业务委员会,组织律师为推进农村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和农民居住社区联动建设,深化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提供法律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实力。

(二)服务保障民计民生的作用全面发挥

1、服务民心工程。法律服务业抓住法律援助工作连续四年列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的有利契机,积极构筑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在全市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332个,便民联系窗口152个,大大方便了困难群众就近寻求法律援助。法律援助门槛进一步降低,在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企业设立法律援助维权岗,为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受援对象建立维权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能援尽援。实行“工作日无间休服务”和“周六服务”制度,为更多的困难、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提升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水平。开展了针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五类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使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在天津市持续健康发展,惠及了更多困难群众。

2、实施惠民司法。大力推进律师服务向社区、乡村延伸,为群众就业、就学、就医、拆迁安置、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全市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积极拓展业务领域, 扩大公证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公证服务的便捷化。全市21家公证处都设置了法律服务咨询岗、法律援助接待岗,采取了缩短办证周期、节假日预约办证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开辟了绿色服务通道,配置了无障碍设施,老弱病残的公证当事人可以享受优先服务、上门服务,提高了公证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全市鉴定机构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执业民生,努力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鉴定服务,根据当事人的困难情况主动上门服务并减免司法鉴定收费,维护了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市法律援助中心为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建设了法律援助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提供网上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申请、投诉等服务,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咨询各项政策规定,办理法律援助事宜。各区县司法局积极推进法律服务超市建设,整合人民调解、律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会志愿者资源,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管理新模式,编织司法行政服务网格,把工作融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之中,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降低诉讼成本、方便人民群众。

(三)服务保障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效力不断强化

1、服务平安天津建设。广大律师受聘担任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法律顾问,参与重大涉法信访案件、群体性事件以及重大纠纷案件的解决,重点加强对涉及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农民工资拖欠等方面信访问题的排查和矛盾纠纷的化解。近年来,共接待信访群众10000余人次,协助各级政府处理包括房屋拆迁、社保待遇、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涉法涉诉信访问题3000多个,妥善化解了大量突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全市公证机构在做好大量的继承、赠与、遗嘱等常规民事公证事项的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入住,公积金、保险金提取等社会突出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明确和规范办理公证的有关事宜,办理公有住房承租人变更等公证事项6000余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以科学公正、优质高效的司法鉴定专业化服务,积极参与重点工程、重大案件和107滨保高速交通事故等突发性事件的鉴定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和处置重大事件及疑难案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了客观依据,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2、服务法治天津建设。广大律师充分发挥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联系广泛、易沟通的工作优势,积极参与“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在全市推行了律师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农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在各区县建立街(乡)镇、村(居)法律顾问网络,在各社区居委会设立了律师参与值班接待的法律工作站,帮助广大社区居民解决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为村(居)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服务。与北方网合作开办《律师帮办》栏目,打造“天津最大的网上法律服务平台”。律师常年担任《今晚有说法》、《今日开庭》等视听专栏节目的嘉宾,围绕民生热点释法说理,大力宣传法治天津建设在完善立法、规范权力、强化监督、公正司法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普及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推动全市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为法治天津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法律服务工作需要不断破解难题砥砺前行

目前,天津市法律服务业仍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法律服务工作应破解现有难题,加快自身发展,切实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法律服务深度有待进一步开掘

1、服务方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法律服务主体提供的法律服务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法律服务市场需求,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方向不明确、专业特点不突出等问题。传统诉讼业务在律师业务中仍占较大比例,在高端法律服务市场(诸如国际投资、海外并购、反倾销、信息产业、环境与资源业等)中的竞争力不强。律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空间开拓不足,新业务领域介入不够,法定业务范围过少,一些青年律师由于案源不足面临生存困难等。

2、管理尚需进一步规范化。一些法律服务机构管理模式松散落后,难以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尽完善,内部制度不健全,缺乏凝聚力和开拓精神。公证行业存在体制不统一问题,导致了部分机构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人员和知识结构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中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有54%的人员为法律专业大专及以下学历,教育背景、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相对偏低。同时存在着律师与法官交往关系有失规范、公证行业执业环境差、个别司法鉴定人员道德素质不高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主创新能力,制约了现代法律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法律服务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1、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天津市法律服务供给和法律服务消费两个方面都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法律服务资源向经济发达区域聚集的趋势明显。以律师行业为例,截至2014年6月30日,在全市注册的499家律师事务所中,注册在经济发达区域的有476家,占律师事务所总数的95.39%;全市 5158名律师中,注册在经济发达的区域有4986人,占律师总数的96.67%。以2012年为例,在全市8.69亿元律师业务收入中,经济发达区域内的律师事务所收入达8.23亿元,占收入总数的94.7%。而汉沽、静海、宝坻、宁河等区县发展较慢,律师人员少,收入低,年龄结构老化。

2、业务领域拓展不够。法律服务范围尚需进一步拓展,执业律师与律师事务所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业务领域狭窄,仍然局限于以诉讼业务为主,提供的法律服务主要是问题解决式服务,而预防性及战略性服务开拓少。公证介入行政执法、重大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力度不大,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宽阔,领域还不够深入。

三、努力为天津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的战略部署,为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挑战。按照《天津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情况,必须大力延伸法律服务的深度,积极拓展法律服务业广度,加强高素质专业法律服务队伍的建设,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着力开掘深度,提高法律服务质量

1、全面优化法律服务政策环境。一是加强行政和行业的管理与引导,为法律服务行业提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二是要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的经营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法律服务业的社会公信力。三是加强法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全面完善法律服务执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责任保险等风险制度。

2、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和行业规范。一是实行司法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法律服务机构的自律性管理和政府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的管理思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律师协会的有机结合,实现良性互动。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公证体制改革,进一步实现公证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大法律援助改革力度,完善新型的管理体制。

3、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一是创新法律服务方法。根据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引导法律服务人员不断创新法律服务方法,搭建平台,畅通企业与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沟通的渠道,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为经济发展提供深度法律服务。二是努力提高法律服务产品的研发能力。积极介入高端现代法律服务市场,不断提高非诉讼现代法律服务在整个法律服务业中的比重,积极推进我市现代法律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扩大法律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大力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做精做强一批法律服务机构。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重大投资融资、国际贸易、文化创意、公司上市、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服务领域形成一批专业服务所,促进行业专业化发展。四是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与行业协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探索组织引导法律服务人员介入信访、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法律咨询、决策建议和论证等作用,协助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化解信访和涉法涉诉等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着力延伸范围,拓展法律服务领域

1、实现各行业自身发展,不断拓展法律服务范围。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工作,建立重大决策和重大经济活动征询律师意见、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机制。二是进一步在法律规定和社会需要的结合上找准公证法律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注重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领域提供公证法律服务,积极做好涉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金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经济、民生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法律服务。三是坚持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根据实际需要,坚持法律援助能援尽援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设施便利化和运行信息化,突出特色、创出品牌、形成声势,提升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

2、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扩大服务覆盖面。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法律服务合作范围,拓宽合作方式。要积极引导法律服务主体,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延伸法律服务的市场空间,扩大法律服务的覆盖面,推动法律服务工作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拓展。二是积极发挥律师与公证行业业务的组合优势。要发挥“1+1>2”的优势,整合双方的优质资源和特有职能,搭建双方全面高效的合作平台,在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提存、证据保全及公司业务等领域开展双方合作。三是树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新理念。加大对法律服务业的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以政策引导法律服务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法律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统筹区域发展平衡。

3、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一是加强基层法律服务的走向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在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区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特别是在律师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基层法律工作延伸服务可以达到拾遗补缺,满足偏远地区人民群众法律需求的作用。二是实行政策倾斜。对发展较慢地区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给予更多优惠政策。三是提供行业互助。鼓励发展较快地区与发展较慢地区之间建立法律服务协作关系,为当地法律服务所承办的大项目、复杂法律事务提供指导和帮助。

(见习编辑 朱腾飞)

猜你喜欢

法律援助公证律师
《全国律师咨询日》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浅谈证据保全公证中如何保护利害关系人的个人隐私
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及改革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
让人民群众能感知的公证公信力
3.8万余名困难职工群众获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