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经济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2014-02-03仉媛李志伟
仉媛,李志伟
(1.唐山师范学院学生处,河北唐山063000;2.唐山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河北唐山063000)
当代“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经济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仉媛1,李志伟2
(1.唐山师范学院学生处,河北唐山063000;2.唐山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河北唐山063000)
以经济价值观为研究的中心内容,从金钱观、竞争观等几个方面对“90后”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经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模式,要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转变高校教育理念,强化家庭在经济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加强信息传播渠道管理。
“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社会转型期;价值观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剧烈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价值观念逐渐融入已有的价值观体系,形成一种社会转型期的新价值观体系。当代“90后”大学生正在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敏感期,很容易摒弃旧有的价值观念,接受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在校大学生群体,虽未真正走入社会经济生活,但已接触到和经济相关的领域,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都会渗透到这一群体中,影响他们的各种价值观念,并形成他们所特有的价值评判标准,最终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一、“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现状
经济价值观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形成的人们对经济现象的观点和看法,并作用于经济行为,这对“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的经济价值观体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既产生积极影响,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1.经济价值观功利化倾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逐利的思想不断强化。“90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物质利益,其经济价值观功利化倾向逐渐显现。理想在一些大学生的意识中逐渐淡化,而被实用性所代替;个人利益逐渐强化,集体利益被忽视;不注重奉献,只注重索取;权利至上,忽视责任。他们将大学生活、学习功利化,如通过人情关系而非自身努力来获得入党资格以及各种奖项,把自己的付出货币化,这些都是经济价值观功利化的表现。因此,应该警惕部分大学生过分看重金钱,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这将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影响。
2.诚信观念方面
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也是评判人们道德水准的标志之一。总体来看,“90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体现了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然而,有些学生当诚信和自身的经济利益出现矛盾时,以及在各种诱惑面前,常常是动摇的,容易做出失信的事情。
3.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人们提升自身能力的一种途径。大多数“90”后大学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认识到只有将竞争的压力变成自我提升的动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但仍有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因而缺乏竞争意识。
4.金钱观方面
当代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在现代社会物质利益的重要性,然而若只将收入的高低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主要标准。这可能会导致在个人能力发展上产生不平衡的现象。个人能力应该是一个人的人格、知识、专业素养等因素的综合体,这些要素最终不一定都能够转化为收入。过多追求能转化为收入的能力,忽视如人格、道德等不能立刻转化为收入的隐性能力,这对大学生将来的择业、工作、婚姻等方面会产生不良影响。
5.消费观念多元化
大多“90后”大学生在消费上注重节约、实用,不追求高消费。但不少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着享乐、攀比、追求阔气等消极因素,这对其以后的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受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超前消费已经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90后”大学生已经有了超前消费的准备,这也体现了他们已意识到踏入社会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他们尽快融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
二、“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特点的原因分析
当代“90后”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转变为多元化价值取向。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社会环境、高校教育理念、家庭价值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要进行客观分析,以探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的途径。
1.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既是公平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又是诚信经济,公平竞争、合法诚信经营是每一个经济主体恪守的基本准则。在我国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的过程中,“90后”大学生要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些本质要求对于他们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重要性。市场经济的这种外在要求,逐渐地转化为了“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同时,市场经济是逐利经济,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容易产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这些思想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途径传播至校园,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很多“90后”大学生功利化思想严重,理想逐渐淡化,甚至将大学校园内的人际关系功利化,为了达到自身经济利益,不择手段,视经济价值为高校生活、学习的最终目标。如一味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忽视能力培养,单纯钻研专业课程、忽视基础课程等。
2.高校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专业设置上,注重实用,办学趋同性明显,重视学生就业的同时忽视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在课程安排上,重视与就业、考研相关的专业课程,忽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课时不断压缩,师资力量不足,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教育观念落后,内容更新速度慢,理论联系实际少。各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提倡多年的素质教育并未真正得到落实。没有实现以学生为本,仍然是以学习成绩评判学生的能力。
3.不同家庭环境使“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出现差异
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对其经济价值观有一定影响。问卷调查显示,收入水平较高家庭的大学生缺乏竞争观念,公平意识淡薄,更加注重追求享受。再有,家庭教育在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家庭教育只注重智育,忽视德育;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导致他们压力过大;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仅从就业、职业前景为子女设计未来,导致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学习积极性。
4.信息传播多元化是“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多元化的催化剂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自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不断向他们的思想意识中渗透,极大改变了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对其经济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敏感,容易接受新的经济价值观念,从而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上层建筑发展具有滞后性,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传统价值观念和新的价值观念并存,这就形成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经济价值观念正在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的主导,但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念仍然存在。
三、“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经济价值观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处理好金钱、权力与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目标;帮助大学生运用相关的经济知识,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1]把握正确的经济价值评价标准;培养大学生经济自控能力,采取正确的经济价值手段,合理合法获得财富。
1.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教育
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在表现。[2]“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功利化倾向是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武装他们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和集体、享乐和节俭、实用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切实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
2.转变教育理念
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在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基础上,也要充分考虑高等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作用,加大涉及经济生活的课时比例,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并能够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价,形成自己的经济价值观。
大学是对学生进行价值目标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经济价值目标教育。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价值观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开始逐渐接触社会、接触不同类型的人和事,因此,学校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价值目标教育机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目标,并教育他们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经济价值观目标教育,既要包含人生理想目标教育,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3.强化家庭在经济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中父母的金钱观、消费观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对“90后”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念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还是纯粹的消费群体,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水平,影响着消费观念,家庭收入差距越大,他们对待金钱、对待消费的观念差异就越大。当他们进入大学这个集体以后,这些差异会相互影响,容易滋生攀比消费、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因此,要将家庭纳入“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教育中,如开展暑期家访、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要不断创新这些活动的方式、方法,实现学校与家长间的常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变化情况,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家长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当之处,为经济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经济价值观。
4.加强信息传播渠道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各种监管制度,保证所传递的信息能够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既要利用丰富的媒介资源,同时也要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督和监管,使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既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能起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此外,要提升“90后”在校大学生辨识能力,避免被一些信息的表面现象蒙蔽,造成经济价值观念是非模糊。
[1]郭铭録.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6).
[2]史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与建构[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10,(5).
The Countermeasure of Establishing Correct Economic Values in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ZHANG Yuan,LI Zhiwei
(Tangshan Normal College,Tangshan 063000,Hebei Province,China)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values 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money values,competition values and so on.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in order to help them establishing correct economic values of“three-in-on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ystem,change the idea of higher education,strengthen the role of family in economic values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channel.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economic values;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value system
G641
A
1673-2375(2014) 06-0100-03
[责任编辑:寸言]
2014-10-15
仉媛(1982—),山东昌邑人,唐山师范学院学生处干事,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志伟(1980—),河北乐亭人,唐山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我国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调查研究》(编号:HB14ZX0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