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领导思维领导方式创新
2014-02-03李锡炎
李锡炎
(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71)
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领导思维领导方式创新
李锡炎
(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71)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研究领导科学和实现科学领导提出了崭新的重大课题。各级领导者应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树立一系列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新思维新方法。
治理能力;领导思维;领导方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为我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只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领导方式科学化和领导理念的现代化,亦即人的现代化,因为即使有再好的制度,也是要靠人去执行,靠领导去推动的。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研究领导科学和实现科学领导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迫切要求我们各级领导者及时更新领导理念、创新领导思维和领导方式,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领导思维领导方式的创新打开了新视野,提供了新坐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把我们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有效管理,同各种范畴、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多元治理相结合,做到治理的广覆盖、全覆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化;二是强调提高治理能力和领导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方向、目标和路径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问和内在规律,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找准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最佳结合点,解决了经过35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向何处去的战略问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像一盏万丈光芒的指明灯,为我们各级领导者把握发展大局,实现科学领导,拓展了新视野,为更新领导思维和领导方式提供了新坐标新动能。
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国家、社会、公民从被动支配服从到交互联动、合作共赢的思想革命,是一次政府、市场、社会从配置资源的结构性变化到主体功能性变化的重大飞跃,也是领导思想观念、领导思维方式、领导工作方式的一场重大变革。
治理管理与领导,虽然在范畴和层次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治国理政、为人民服务这个本质上是共同的。治理管理离不开领导,同样,领导也离不开治理管理,所以,治理管理与领导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科学化等途径来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是方向和旗帜,正确的领导思维和领导方式是实现总目标的支撑和保证。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领导理念领导方式紧紧跟进,为更新领导思维和领导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增添了新的动能。
二、更新观念,树立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新思维
领导理念的更新,是领导行为方式创新的先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符合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领导新思维,是创新领导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标志着治理方式从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变化,治理的运作模式也将是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治理行为的合理性受到更多重视,其有效性大大增加。这意味着我们应转变思维方式,在思想观念上不再走人治的老路,应树立一系列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理念。
(一)树立“六个围绕,五位一体”的全局思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大战略任务,即“两个全面”,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表明,到2020年这8年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目标,就必须同时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不仅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而且提出“六个紧紧围绕”的具体目标,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在当代中国,坚持“六个围绕,五位一体”,就是把握了全局,坚持了正确方向。
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各级领导者必须树立“六个围绕,五位一体”的全局思维,抓住重点,把握大局,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不动摇,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二)树立“宪法至上,党章为本”的法治思维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庄严地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意味着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必然是法治,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赖于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领导者都要以法治的可预期性、可操作性、可救济性等优势来凝聚转型时期的社会共识,使不同利益主体求同存异,依法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要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要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三)树立“三个解放,破除瓶颈”的引领思维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这“三个解放”,是各级领导者引领改革,推动发展的切入点和引领动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深化改革的瓶颈,树立“三个解放,破除瓶颈”的引领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引领,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阻碍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思想藩篱,充分认清封闭僵化老路和改旗易帜邪路的危害,认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新路的重要意义,不断破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上的一些片面认识。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第二,坚持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指导思想为引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领导活动中,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坚持继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方针,坚持两手抓:一手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使国有经济更好地造福于人民;一手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把民间的创造力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价值取向为引领,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一切领导活动都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进一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树立“包容多元,互动协同”的统筹思维
在当前利益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条件下,各级领导者必须树立“包容多元,互动协同”的统筹思维,既要确保公共利益和主流道德价值不受侵害,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考虑个别,特别是要保障宪法确认的个人自由,承认合法合理的个性化追求,让公民和社会组织充满生机活力,使社会保持动态平衡稳定状态。
作为领导者来说,必须具有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兼顾各方、互动协同的战略思维和统筹思维:一是坚持以宽广的胸怀把握全局,审时度势,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全局,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以系统的方法谋划全局,瞻前顾后、统筹安排。二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既考虑现在发展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坚持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三是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善于抓住和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问题上,放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四是要兼顾各方,综合平衡,把经济社会发展看做动态过程,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平衡与不平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不强求一律,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防止顾此失彼。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善于把握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得到兼顾。
(五)树立“会通中外,融古铸今”的开放思维
新的世纪,人类文明已步入多元并存、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古为今用、中西会通将是这一新时代的重要表征。无数事实证明,“会通中外,融古铸今”,这是人类文化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格局中,中国的领导科学与科学领导,既要站在超越西方领导理论的起点上,跳出西方领导理论仅着眼于企业的视野,又要会通中外,吸收国外领导学中比较成熟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益成分,从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层面,研究党的领导、政府的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贡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各级领导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不仅要有世界眼光,而且还应具备历史眼光,必须树立“会通中外,融古铸今”的开放思维,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结合起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采取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把中国带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三、改革创新,探索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新方式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结构与功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是指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要把治理体系的体制和机制转化为一种能力,发挥其功能,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本质属性,是治理结构的转型,是体制性“硬件”的更换。只有实现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才能培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实现这种转换和转化,必须依靠一种“中介”,这就是治理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创新。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探索适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新方式。
(一)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统一的领导治理方式
为了适应“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在经济治理体系中,就是要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治治理体系中,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法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党和政府领导、培育、规范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者转变领导方式,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统一的领导治理方式。
在领导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法治思维和法治的方法运用到领导的全方位全过程中,办事情依法,解决问题靠法,有问题找法。在城乡社区的领导与管理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方式。根据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法治,还是自治,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都需要德治相伴随,都需要把法治、德治、自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上下同心互动,合作共赢的治理效果。作为领导者来说,一定要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在法治、德治、自治的结合上做文章,寻求一种最佳结合的领导方式和实现形式,依法有序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二)探索“决策、执行、监督”三统一的领导运作方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相对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
“决策、执行、监督”,本是一个完整的领导流程,但是,过去有的把“决策是领导的核心”这一观点片面化绝对化,有意无意地把“决策、执行、监督”割裂开来,出现了“重决策、轻执行、少监督”的现象,中断了完整的领导链,导致执行不力,效果欠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重要一点就是重程序,讲流程,做到环环相扣,步步落实。各级领导者应根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探索“决策、执行、监督”三统一的领导运作方式,一环扣一环,使领导链不中断地连续运转,做到“决策、执行、监督”之间无缝对接,保证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
(三)探索“智商、情商、胆商”三统一的领导聚力方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政治智慧和领导智慧的凝炼、升华和表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需要政治智慧、领导智慧和实践勇气。这种智慧和勇气,来自领导者的“智商、情商、胆商”。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领导者必须把“智商、情商、胆商”三者结合起来,探索“智商、情商、胆商”三统一的领导聚力方式,接地气,聚人气,添底气,走出一条有胆略、有办法、有力度、有秩序、有成效的改革之路。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曾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老话说,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情商当然要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作为领导者来说,要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既要有智商和胆商,更要有深受群众喜爱和拥护的情商,对群众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还要把智商情商胆商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领导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四)探索“问题倒逼、顶层设计、目标导向”三统一的领导牵引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用了“牵引”这个新概念。在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级领导者应采取牵引式领导方式,即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用未来引领现在的工作方式,也就是“问题倒逼、顶层设计、目标导向”三统一的领导牵引方式。
在一定意义说,领导活动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社会活动。作为领导者来说,必须要有问题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条领导工作规律。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说,这个总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倒逼而产生出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而实现这一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运用“问题倒逼、顶层设计、目标导向”三统一的领导牵引方式,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五)探索“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统一的领导决策方式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探索“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统一的领导决策方式。从“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协同面更广、系统性更强,更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各级领导者应运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统一的领导决策方式,真正做到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划,,科学决策,朝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本书编写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李冲锋]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of Leadership Mindset
LI Xi-yan
(Party School of Sichuan Party Committee,Chengdu 610071,Sichuan,China)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is both a core concept and a key conceptual innovation of the thoughts, words and system of CPC for further reform.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proposes a new research for leadership science.All levels of leaders must update their perceptions,reform their ways of work and develop new mindset and methods to accommodate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governance capacity,leadership mindset,ways of leadership
C933
A
1674-0955(2014)03-0052-06
2013-12-29
李锡炎(1944-),男,湖南慈利人,四川省委党校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党建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