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2-03张明
张明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队政工理论教研室,上海20043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明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队政工理论教研室,上海200433)
新形势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核心价值观;内涵;意义;路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依据我国的发展实际和要求,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原则、内容和目标、方法和途径,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这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三个倡导”中的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正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所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党章所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富强即民富国强,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文明即精神文化的先进文明,和谐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建设的五大基本领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总体布局,又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理所当然成为我们应当倡导和遵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明成果,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原则。思想家卢梭声称“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3](P9)自由是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主活动而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平等是指所有公民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享有大致相等的权利和地位。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能够合理地分配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并确保实现他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治是指依法而治,在国家治理中以法制权制约其他权力。如果说,自由及其自由的权利是人的本性要求的话,那么平等、公正、法治则是人的理性要求。《正义论》的作者罗尔斯指出,体现为平等的自由权利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因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不仅规范着我们走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道德的基本价值规范,是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重要基石,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保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为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全体公民的共同任务,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总之,“三个倡导”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和兴国之魂。
二、科学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三个倡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目标,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反映了全体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适应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偏离的根本价值追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思想的统一,才能步调一致,而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不仅可以冲破思想迷雾、廓清模糊认识、凝聚社会共识,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可以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高价值目标来建构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人才资源,而社会的全面进步又进一步提升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而奋斗,引导全社会充分创造条件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平等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每一个公民自觉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力量。因而,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会使国家、社会以及广大民众形成一种团结向上、披荆斩棘的力量,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力量,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力量。[4]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仅需要综合国力的迅猛发展,更需要思想观念的突破和价值理念的升华。当代中国,只有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大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逐步解决思想道德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引领和集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
三、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2]从国民教育、社会治理、宣传文化、实践养成和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国民教育环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其次,要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再次,要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总之,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彼此联系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的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每个公民的内在精神信仰和现实行动追求。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过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而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活动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事实依托、实践场域。[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轨迹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乳交融,在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必须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首先,在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时,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其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再次,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的正向效应,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集聚强大的正能量。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2]媒体宣传和建设文化进行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当前,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呈现新的态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呈现新的特点;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对社会思潮的动态分析,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首先,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其次,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阵地建设。要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再次,要把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要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传承和推广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
深入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2]实践养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是连接人们核心价值观知与行的核心枢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倡导,更需努力践行,只有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才能真正实现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的实践性。广泛持久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道德培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首先,要广泛开展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其次,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要深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涵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再次,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同时,要发挥重要节庆日和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2]组织领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有重要责任,必须大事大抓,认真筹划部署,精心组织指导。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组织领导责任。其次,机关各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齐抓共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再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管理和实施,加强督促和落实,提高培育和践行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的力量感召群众、以榜样的力量引领风尚。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N].人民日报,2014-01-12(1).
[5]沈壮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遵循[N].光明日报2014-01-29(13).
[责任编辑:沈斐]
Actively Cultivate and Implement Socialistic Core Values
ZHANG Ming
(Army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Research Office, Shanghai Campus,Nanjing Politics College,Shanghai 200433,China)
To actively cultivate and implement socialistic core values under new situation we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ic core values.Scientifically grasp the strategic meaning and value of the culti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istic core values,and then actively explore,cultivate and implement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socialistic core value so as to provide powerful spiritual support for pushing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realizing the China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Core value;connotation;meaning;path
D64
A
1674-0955(2014)03-0112-05
2014-02-10
本文系南京政治学院“十二五”重大课题“军魂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思考”(项目编号:12ZY01-02)的阶段性成果
张明(1963-),女,浙江嵊州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部队政工系军队政工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