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不良作风回潮的几点思考

2014-02-02傅红军

科技致富向导 2014年2期
关键词:特权形式主义作风

傅红军

【摘 要】抓作风,不能 “一阵风”。本文从打破“制度迷信”、消除特权现象、克服形式主义、传承优秀文化“四个”方面,浅谈了预防不良作风回潮的思路与对策,旨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四风”,做出有益思考。

【关键词】作风建设;防范措施

当前,全行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实际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各方面工作都注入了新活力。但在感受这些扑面新风的同时,笔者也为新一轮的作风建设能管多久,能走多远,会不会出现“风过又回潮”现象担忧。

1.警惕不良作风回潮

作风建设不是新名词。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里,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延安整风提出了整顿三风:一是整顿学风,反对主观主义;二是整顿党风,反对宗派主义;三是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江泽民说:“抓好作风建设关键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胡锦涛指出“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们党成立之初,没有地盘,没有枪炮,缺医少药,更没钱发奖金,但凭着“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凭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的纪律,就胜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千军万马。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苦受累的奋斗意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都出现了大滑坡。尤其是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工作在岗不在状态,有心思做官无心思做事,精神萎靡,办事拖拉,心浮气躁。老百姓批评说:“现在的路越修越好,干部下基层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多,干群距离越来越远;酒店食堂越盖越气派,公款吃喝风越来盛行”。对此,中央几乎年年都抓作风建设,怪异得是每次的作风建设都有程度不等的回潮,即“上面整、下面改,改了犯、犯了再改”,几乎都呈现出“改进—回归—再改进—再回归”的循环怪圈。久而久之,这种回潮现象无异上演《狼来了》。党员干部对此司空见惯,老百姓觉得换汤不换药,实在是危害不小,影响甚坏。

2.预防不良作风回潮的对策

事实表明,以往的改进作风举措很难取得持久效果。预防不良作风回潮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注入清新活力。

2.1预防不良作风回潮必须打破“制度迷信”

制度是什么?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预防不良作风回潮的确离不开管用实用的制度,但并不意味着有了制度就一定能够防止不良作风回潮。时下,“用制度决定一切”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用制度管住一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特别是在反腐倡廉与作风建设方面,每当说到腐败与作风问题,人们总是说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这固然重要。事实上现行的制度和法律都有,还很多,只是没去认真贯彻执行。据统计,从1949年到现在,中央先后下发限制公款吃喝的文件有500多个,仍然管不住一张嘴。再看近些年关于作风建设“说”的够多了,几乎每天都有高屋建瓴的讲话、层出不穷的文件、面面俱到的章程,然而再好的制度不执行,再完善的法律不严守,结果还是事倍功半。制度只是促进作风转变的必要条件,并非决定条件。特别是在预防不良作风回潮问题上,绝不能频发制度、罗列文件、文人论著,绝不能搞“制度上墙”、“制度装潢”、“制度美化”,必须破除“制度万能”紧箍,打破“制度迷信”束缚。

2.2预防不良作风回潮必须消除特权现象

时下,老百姓称中央“八项规定”是十分得民心工程。但也有不少群众担心这次作风建设会否又是“一阵风”?公款吃喝会否转入“地下”?处理公款吃喝会否“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为什么会出现有规矩却不按规矩办的现象?关键是一些特权在起作用。特权往往导致了制度制定与制度落实“两回事”,行政命令与政令畅通“肠梗阻”,不照章办事只听“长”(领导)行事,說白了就是特权大于制度。当然,绝非所有领导都不称职,都是不良作风回潮的始作俑者。现实是,有些领导大会小会作报告,逢会必讲,屁事不办;大报小报发表文章,逢报必登,净说屁话;大墙小墙挂制度,逢墙必上,屁事不顶。长此以往,严肃成了“言速”,严查成了“言查”,严惩成了“言惩”,真功夫成了花架子,真把式成了耍戏法,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以情却法,以权压法,以钱抵法。结果是制度遇到特权变通让步,纪律在“潜规则”面前走样变形,能不形成不良作风回潮都难。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预防不良作风回潮,还得管好特权,管住特权,坚决消除特权现象。

2.3预防不良作风回潮必须克服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集官僚主义、个人主义、名利思想于一身,突出表现在: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好大喜功、欺上瞒下,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其实质是严重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历来遭人深恶痛绝。毛泽东教诲全党“形式主义害死人”。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建9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党正面临“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其中一条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十八大之后,中央提出“八项规定”,旨在大力整顿欺上瞒下的形式主义、不务实的虚浮风气、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叠床架屋的文牍现象、文山会海的官样文章、空话套话的庸俗会风、警车开道的衙门做派。足见形式主义对党的建设、对社会繁荣稳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严重危害。不坚决彻底干净铲除形式主义,“三屁干部”会愈来愈多,公款吃喝会愈演愈烈,哗众取宠会变本加厉。一味放任形式主义,再完善的法律、再健全的制度、再严肃的整顿,执行起来都将是“开头紧,中间松,结尾一场空”。当然,“形式”不是不要,没有形式内容就无从表现,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支撑。重要得是,形式主义要不得,这颗毒瘤必须铲除。

2.4预防不良作风回潮必须传承优秀文化

预防不良作风回潮仅靠制度约束、媒介监督、干部自律是不够的,配套的还必须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以健康的风尚感染人,以优良的传统激励人。因为,文化是心灵的积淀,不同的心灵积淀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一个单位一旦形成了腐败的文化,不腐败者就会无法立足;一旦形成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文化,待百姓如亲人者就会被视为另类;一旦形成了“能喝八两喝一斤,这个同志我放心”的酒鬼文化,就免不了“能喝白酒喝啤酒,这个同志要调走”的反常现象。同样,一个单位一旦形成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清新之风,“舌尖浪费”、“舌尖腐败”者自会销声匿迹;一旦形成了遵章守纪、严守法纪的严谨之风,欺上瞒下、哗众取宠者自无立足之处;一旦形成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求实之风,追名逐利、投机钻营、好大喜功者就会无处藏身。可见,大力传承优秀文化,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努力营造“清新、高尚、自觉”人文环境,对预防不良作风回潮会起到有益的推进作用。

总之,预防不良作风回潮,仍需持之以恒、下大功夫。否则,再强劲的风暴也会风过无痕。 [科]

【参考文献】

[1]欧阳坚.改进作风是一场自我革命.求是[M].北京:求是杂志出版社,2013,(10):29.

[2]谢娜.“实”当头改作风.中国烟草[J].北京:中国烟草杂志社,2013,(10):33.

猜你喜欢

特权形式主义作风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毛泽东给雷经天的信》
形式主义的标准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如果上级不官僚
“反对官场形式主义问题”调查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
请卸下心中的“特权牌照”
加速死亡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