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都结乡村级小学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2-02韦成志
韦成志
(广西隆安县都结乡中心小学,广西 隆安 532712)
浅谈都结乡村级小学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韦成志
(广西隆安县都结乡中心小学,广西 隆安 532712)
我乡村级小学教育教研工作是个薄弱环节,针对如何提高教育教研工作质量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六个对策,指出教育教研是创建农村和谐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
村级小学;教研工作;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搞好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就我乡小学来说,教育科研工作仍然是个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村校很少开展教研活动,且不说结合学校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题性教育教学研究;就连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评课、观摩教学活动等常规的教研活动开展也很少。
一、全乡村级学校教研工作现状
1.村校数量多,布局分散,师资力量薄弱。全乡十九所村校,除了三乐、林利、陆连三所学校在公路沿线外,其余的均分布在各个偏僻角落,教师最多有8人,少则一两人。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全乡小学教师157名,50岁以上61人,其中平荣、新风两所学校尤为严重,最小的年龄为52岁。这些教师大多是转正民办、代课教师,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平时又不善于学习、积累,不愿关注外界的教育动态,教育教学停留在“半斤八两”的程度上,很难从理论和实践上集体研讨或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因而对教研工作“雷打不动”。
2.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全乡除了三乐、林利、天隆、吉隆四所学校有电脑和网络外,其他的学校教学设施还是很落后。教师还是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来上课,教师难以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
3.课量负担过重,教师无力于探究。全乡19个村校,就有11个村校教师包班上课,6个村校实行跨班教学,2个村校进行复式教学。教师全天候教学,还要批改作业、备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根本就抽不出时间搞科研。乡内组织教研活动要求他们参加,他们来一个便会有一个班无人上课。活动时,他们心里牵挂着学生,生怕出安全事故,哪里还能专心研究!以后再有活动,他们干脆不来了,理由是他们要上课,走了学生没人管。
4.评价机制滞后,导致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好多村校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可有可无,搞不搞不要紧,只要学生成绩好就行。他们口头上承认新课程好,实际课堂上还是因循守旧,学生苦学厌学,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效率长期低下。
5.教研活动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大部分村校因教师编制紧张、人手不够等原因,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记录、业务学习笔记都是应付性的。他们在评课时也是应付性地简单说一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不能完全投入,不是跑题,就是不了了之,缺乏应有的争论,体现不出教研的氛围。
二、做好村级小学教研工作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开展教研。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学校荣辱观。“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改变,远远不止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不仅仅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并且是一种“蜕变”。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旧瓶装新油”的观念,加强学习,参与教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规范教研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建设是教研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更是教研质量提高的关键。村级教师由于所在环境偏僻、信息不通,在教研活动中不知从何做起、从何评起;因而乡中心小学要帮助村校教师规范教研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多角度评价制度、业务学习制度等,在教研活动中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互助合作的教研制度,使教师在助人中得到自助,每个人通过教研活动都能有所提高。
3.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来。教育行政部门应减少一些意义不大的检查、验收、评比活动,给学校多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各学校也要少一些形式的东西,让教师从繁杂、超负荷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多一些时间进行学习、研究,逐步走上创造研究之路。只有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教师以亲切关怀,使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交流自己的经验,学校教研工作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4.广开渠道,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力度。全乡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要增强他们的课改意识,提高教研质量,就要把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作为第一要务。除了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外,学校还可以采用短期面授和集中培训的方法。乡中心学校根据各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内容,然后分期分学科进行培训,教给教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另外,乡中心学校的文化辅导员要多下村,深入课改第一线,走进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村校教师的教研理论和能力。
5.采取“捆绑管理”的方式,促进村校教研。(1)定点包校,有效管理。我乡去年开始,就实行了中心小学领导定点包校工作制,把12名行政领导分为6个小组,每组负责3~4各村的教育教学督查、指导,对薄弱学校要实行零跟踪。包校人员与学校管理实行捆绑管理,工作情况和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个人业绩,并作为年度评优依据。捆绑管理,调动了管理者与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教研活动的氛围日渐高涨。(2)送课下乡,资源共享。为促进村校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连续两年组织乡中心校骨干教师送课下乡。在送课中,我们力求达到送理念、送方法、送需要的目标。从教案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学校必须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活动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尽量让听课的教师看到一些适合于农村现有条件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困难与困惑。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村校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拓宽教师的课改视野。(3)联片教研,共谋发展。各村校的研究方式不同,每位教师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的地方,因而联合开展教研活动是整合各方研究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最佳方式。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将全乡分为6个课改研究协作片,分别由三乐、更明、荣朋、天隆、达利、龙民等6所学校做“片头”,其他学校由“片头”统一组织,开展活动,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共同体。每一个片通过听“推门课”、“常态课”等方式,合力攻坚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对策。两年下来,各校的研究氛围、研究内容及效果,大不同以前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反思、评课的水平提高了。(4)推门督查,实现双赢。乡中心校在学期初制定出督查制度,了解各片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每月对各片教研活动进行调研,随时走进活动现场参与指导,面对面的交流,给予实际指导。在督查中,中心学校为各片的教研明确导向,查漏补缺,形成共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教学教研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教学中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淡化教研意识。
6.健全教育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建立教育科研的评价机制,可以激发教师内在的积极性,让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教育科研的学习、实践、课题研究上来。乡中心校将教师教育科研的学习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范围和小学中高级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从而增加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
以上所述,是我乡村级小学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教育科研是创建农村和谐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教研工作真正步入正轨,村校非常需要上级科研部门行之有效的检查指导,需要学校领导实实在在的管理,需要广大教师以“乐于探究,乐于研究”的心态积极投入工作。只有这样,村校教研活动才能活起来,才能取得高效。
G451.2
A
1674-9324(2014)40-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