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光温室香艳茄(人参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4-02-02陈其兵

中国蔬菜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参果柱头染病

陈其兵

(甘肃省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甘肃香艳茄(人参果)品种混杂退化、多年连续种植、种植密度较大、起垄不覆膜、肥水管理不科学、植株生长衰弱、棚膜滴(漏)水、夜间叶面结露等原因,导致灰霉病发生流行。在目前缺少抗病品种的情况下,优先采用生态、农业和物理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甘肃省武威市自2003年引进日光温室香艳茄(人参果)栽培技术以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3 年种植面积已达 700hm2(10500亩)。随着人参果种植面积的增加,灰霉病发生为害已成为影响日光温室人参果产量和质量的限制因子之一。人参果灰霉病喜低温高湿,而甘肃省人参果种植区域主要位于海拔1 800~2 500m的冷凉灌区,生产季节棚室内湿度大、温度低、连年种植〔一次定植生产3~5a(年)〕、为落蔓换根方便采用的起垄不覆膜栽培方式,均为人参果灰霉病的发生为害创造了条件。再加上目前生产上采用常规品种,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且病害防治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导致病菌抗药性增加,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针对人参果灰霉病的发生特点,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提高防治效果。

1 为害症状

人参果灰霉病在整个生长季节均能发病,其中以开花结果期发病为主。人参果花、果实、叶片和茎部均可感染灰霉病。叶片发病有两种:一种是从叶片边缘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扩展后为浅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严重时整片叶干枯;另一种是带有病原菌的花粉或残留花瓣及柱头落到叶面,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轮纹斑,初期呈浅黄色或浅褐色水浸状,发病后期有的病斑从中部破裂,同时随叶脉向四周扩散蔓延,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产生灰色霉层。

茎秆染病,初期产生水浸状小斑,扩展后形成淡褐色椭圆形,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灰白色霉层;带病的花粉、残留花瓣及柱头、叶片落到茎部也可使茎部染病。

花部染病主要症状表现在柱头、花瓣边缘,初期形成黄色或褐色病斑,后期逐步扩展到整个花朵,致其萎蔫、腐烂,长出褐色霉层;染病花瓣和柱头掉落到植株任意部位,就会在那产生褐色病斑。

人参果幼果染病,主要是由于病原菌侵染花器间接引起的。果实染病时,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然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2 发病特点

人参果灰霉病喜低温、高湿、弱光的栽培环境,适宜发病时期为开花结果期。适宜发病温度为20~23 ℃;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不利于发病,相对温度80%以上时开始发病,相对温度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日光温室生产中,由于品种混杂退化、多年连续种植、种植密度较大、起垄不覆膜、肥水管理不科学、植株生长衰弱、棚膜滴(漏)水、夜间叶面结露等原因,均易导致病害发生流行。

3 防治措施

目前缺少人参果抗灰霉病品种,人参果灰霉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绿色防控为理念,优先施用生态、农业和物理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3.1 生态防治 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因此可采用调控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方法来预防该病害的发生,即“上午控温、下午控湿”。晴天上午室内温度升到30℃时开始放风,保持在23 ℃以上;中午和下午继续放风,以降低室内湿度。当室内温度降到20℃时关闭风口,使前半夜温度保持在13~15 ℃,后半夜保持在8~12 ℃。外界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整夜放风。

3.2 农业防治 实行育苗床与栽培场地分离,选择生长健壮、坐果率高、品种优良、果实商品性好的植株采集扦插枝条,培育无病壮苗,最好采用商品脱毒苗木;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制度,减少因一次定植多年生产造成的连作障碍;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合理调控氮磷肥使用比例;定植前7~10d(天),每667m2温室用硫磺粉2~3 kg加80%敌敌畏乳油250mL与锯末混匀,点燃熏蒸一昼夜对棚室空间进行消毒,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 kg或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 kg 与干土拌匀后撒入土壤进行消毒,可杀死残留在地表、墙体及前后屋面上的病原菌;采取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减少因室内湿度过大、温度过低造成灰霉病严重发生的局面;根据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确定合适的灌水量,有条件时最好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水,避免在降雨、降雪或连阴降温天浇水,在增加土壤温度的同时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降低了空气湿度,达到控制灰霉病发生危害的目的。

3.3 机械防治 发病初期摘除带有病斑的花、病叶、病果,可以防止病害扩散到植株其他部位;人参果蘸花后7~15 d(天),即坐果后摘除幼果上残留的花瓣、柱头以及染病的病果,可大大降低病原菌的初侵染源,减少人参果灰霉病的发生。要在上午有露水时用地膜等将染病部位包严后再摘下,并放入塑料袋中,防止病菌孢子扩散,然后将其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毁。

3.4 化学防治 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期用药。移栽前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淋幼苗,防止幼苗把病菌带到定植日光温室内;定植后可结合蘸花加入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发病初期,每667m2可选用10%腐霉利烟剂23.3~26.7 g或45%百菌清烟剂13.3~16.7 g熏烟,也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3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2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7 d(天)喷1次,连喷2~3次。喷雾时要注意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中午高温和阴雨天不要喷雾;防治时注意选用不同类型农药进行合理交替施用,以减缓病菌产生抗药性,提高防病效果。

猜你喜欢

人参果柱头染病
偶感
偷吃人参果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吃货妈妈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万年人参果
卷柱头薹草草坪建植技术探析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性状表现
爱 情
偷吃人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