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干必备基本功:懂青年、懂基层、懂社会

2014-02-02胡献忠

中国共青团 2014年3期
关键词:团干团组织共青团

文 / 胡献忠

团干必备基本功:懂青年、懂基层、懂社会

文 / 胡献忠

链接:2014年1月22日,团中央直属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团中央机关召开。会议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植根青年,真实感受基层困难、了解青年思盼,达到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目的。

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任何工作都不能脱离这一基本规律。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事业心的大小,决定了一项工作的成效乃至成败。李源潮同志在团十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要“加强调查研究,懂青年、懂基层、懂社会,提高青年群众工作本领。”对于青年干部来讲,很多人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已经具备了较为开阔的理论视野、较为合理的知识框架、较为完备的基本素质,所缺乏的是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团十七大报告将一些团干存在的缺点概括为“联系青年、融入青年不够”。很多团干人在城市、身在机关,基层经验比较缺乏。要想把青年群众工作真正做出实效,团干不仅要有学识,更要具备见识和胆识,这就需要接地气、懂青年、懂基层、懂社会。

接地气——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大趋势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已经60多年,长期执政的环境可能滋生出一些消极的、固化的不利因素。从长远讲,中国共产党有没有执政能力,主要看能不能领导国家全面自主创新、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年来,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已经成为全党不容回避的重大考验。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也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这里,并不是每一个党政干部都能经得住考验的。其中既有社会变革的因素,又有体制机制的因素,也有个人素质的因素。

本来,中国共产党是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线。毛泽东1945年在延安就告诉黄炎培,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突破“历史周期率”的对策,那是依靠人民,让人民监督政府。然而,要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因此,中共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就部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

接地气,接的是基层一线的真情况,接的是人民群众的知心话。河南内乡县衙的一副楹联说得好:“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古代官吏尚有如此觉悟,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当代干部更应该做得更好。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基层情况也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需要党政干部去重新认知。很多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青年干部缺乏基层经验,需要经风雨、长见识、学本领。党政干部只有了解基层真情况,倾听百姓知心话,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民众。

懂青年——共青团工作专业特色的显著体现

大家知道,青年群体是团的工作的主要对象。要做好团的工作,就要熟悉各类青年。当代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汹涌澎湃,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代际变迁的时间在缩短,代际变化的幅度在增大。有人说,3年一小代,5年一大代。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年的爱好兴趣在发生变化,青年的物理空间在频繁变化,青年的发展需求也不断变化。各级团干若不细察这些变化,并及时回应,就可能会落伍于时代。

青年是什么?青年是最强的时代脉搏、积极的进取意识、无私的志愿精神、多彩的个性需求。青年在哪里?青年在校园课堂、工作车间、互联网上、写字楼内、街道社区、产业链上、建筑工地、车站码头。青年要什么?青年需要良好的教育、理想的就业、正确的“三观”、发展的空间、公平的规则、美满的婚姻、健康的身心、和谐的环境等等。青年不同于中年人,更不同于老年人,青年的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精神更自由、需求更旺盛,虽敢闯敢试也不免毛手毛脚,虽壮志凌云也难免急功近利。只有重视特殊性,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青年特点、优势和不足,团干谋划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执行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如何才能懂得青年呢?一是认识问题。广大青年的认同和支持是团的工作的重要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共青团就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公共财政的供养不是共青团的价值体现,青年的广泛认同才是共青团存在的坚实基础。搞不清楚青年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团的工作就会举措失当。二是方法问题。实事求是地讲,现在的情况不是青年找团组织,而是团组织要去主动找青年。团干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走出机关,走进青年,问需于青年,问计于青年。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团干们都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一名普通青年,一个不了解你的喜怒哀乐、不关注你的所想所需的组织,你需要吗?

懂基层——制定政策、抓好落实的重要依据

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是整体性的进步,而基层则是“整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国家的根本在于基层,政党的威信来自基层,团的活力也在基层。一旦脱离了基层这一能向“上”输送“养分”(提供资源、信息),向下伸展嵌入(吸引、凝聚群众)的壮硕“根茎”,国家之“树”、政党之“树”、青年工作之“树”势必会日益枯萎。

团的工作的基层在哪里?在企业,在农村,在学校,在街道社区,在社会组织。中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基层的情况各有特点。研究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研究特点。不论哪一级团组织,只有找到基层最大的共识和最大公约数,才能制定出实事求是的政策,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如果没有真实、全面地了解基层情况,就发号施令,只能是应者寥寥,自娱自乐。

有句话叫做“经验在基层,高手在民间”。就事论事而言,很多工作创新、破解难题的办法,都源于基层的实践。所以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基层青年中蕴藏着很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青年群众看得很清楚、感受也很深。基层青年的意愿就是团的工作导向。

尊重基层的同时还要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有些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要教育引导青年正确对待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调整,明了利益实现的阶段性和现实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总之,不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抓好落实,团干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问题在基层一线产生,矛盾在基层一线爆发,办法在基层一线产生,经验在基层一线总结。所以领导要到基层一线指挥,干部要在基层一线工作。

懂社会——团干增强工作本领的不竭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涉及人口规模之大、地域范围之广、变迁速度之快,以及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和文明兴衰的影响之深远,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都属罕见。而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

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团干要补上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这一课,首先要了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党与社会的关系、青年与社会的关系、共青团与社会的关系。什么是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通俗地说,社会就是集合的市井坊间,就是群体的平头百姓。在改革再出发的新阶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会越来越强烈,政府会越来越多向社会购买服务,青年群体会越来越明显成为社会新风尚的开创者。毛泽东讲过,政党是一种社会。因此,我们有理由说,作为准政党组织的共青团也是一种社会,或者说是社会的一部分。离开了社会的沃土和民间的营养,团干只能成为温室里的弱苗,必将一事无成。

因为共青团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团干需要了解社会结构(包括阶级阶层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和家庭结构、社会组织方式)变迁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对团的工作的影响。各级团组织要构建社会化载体,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面;构建社会化运行机制,大力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构建社会化配置方式,有效整合团组织内外资源;构建社会化服务方式,实现团组织全方位服务青年。

相对于党政大局来说,团的工作是一条线,但开展团的工作需要的是一张网。因此,团干要熟悉社会运作的基本规律。一件事情做成了,是哪些因素促成的。没做成,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在甲地能够做成的事情,放在乙地是否可以如法炮制。“善始者未必善终,善作者未必善成”。一哄而起不一定长久,科学合理的不一定轰轰烈烈。所有这些,在课堂上、书本上是学不到。不熟悉这些,团的工作只能是盲人摸象,处处碰壁。

(作者系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资料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团干团组织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新时代团干,应该如何“正心”怎样“修身”?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对团干素质提出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