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当选院士孙鑫:追逐“奇妙”的物理

2014-02-01

中国科技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物理学老先生学术

他说,“物理,太奇妙了”,从此,物理学成为了他付毕生之精力孜孜追求的事业;他说,“天助自助者”,于是,多项物理学课题的攻克和百余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奠定了他在统计物理、低维凝聚态物理和有机光电子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他说,“教了几十年书,不上课反而慌了”,所以,在物理学课堂至今仍活跃着一个75岁精神矍铄的身影;他说,“爱学生是很正常的事,千万不要拔高”,然而,学生却写出“长河流月丹心炽,水心云影两袖清”的诗句称颂他们心目中的好导师。

他,就是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孙鑫。

“物理,太奇妙了!”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在举国鼓励学生“为科学事业多作贡献”的背景之下,怀着对科学的崇敬和热爱,17岁的孙鑫考入了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从此,开启了他奉献一生的物理科学之门。

走进孙鑫的办公室,墙上一幅爱因斯坦像是为数不多的装饰之一,这是一位加拿大朋友送给他的礼物,上面写着爱因斯坦的名言:I want to know God’s thoughts,the rest are details.(我想了解上帝的想法,其他的都无关紧要。)

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75岁的孙鑫说:“要一直走在第一线。”这是他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今后的警醒。

1979年,孙鑫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在加州大学进行为期四年的交流学习。由于长期坚持不懈地钻研,出国后孙鑫很快就走到了当时物理学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第二年,国际物理联盟(IUPAP)在加拿大召开第十四届统计物理会议,孙鑫受大会主席邀请到会作学术报告。如同酝酿许久的火山蓬勃喷发一般,80年代成了孙鑫学术生涯的高产时期:他发展了π电子关联理论,澄清了高分子中关于共轭结构来源的争论;他在理论上预言了孤子存在一类新的振动模,而这一预言后来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在物理学的前沿领域相变和临界现象中,他解析地求得相变理论中的临界指数δ,从而验证了全部Scaling等式。

上世纪90年代,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之上,孙鑫又着重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研究和高分子化学结合,研究有机光电功能的机理,成为该领域国内理论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而他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2000年,孙鑫在奥地利当选为“有机光电子”研究领域最高级别学术会议“国际合成金属会议(ICSM)”的第十二届主席。

现在,已过古稀之年的孙鑫先生仍然没有停止对物理学前沿问题的钻研,近年来,他将研究方向转向对“对称破缺”等物理学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在他看来,这类深层次的问题是适合自己现在的年龄和研究状况的。他说:“我虽然75岁了,但是我的头脑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就是要一直走在第一线。”

“不上课反而慌了”

一节指头长的2B铅笔、一个橡皮、一块用绳子拴在裤腰带上没有表带的卡西欧电子手表——这,就是孙鑫先生随身必带的三样东西。当老先生随手把这三样东西从裤包掏出来摊在手上的时候,来访者无不感动。老先生解释说,这些都是自己几十年下来养成的习惯,“要解决学术上遇到的困难谈何容易,有的问题几年都拿不下来,但是不能放弃,要一直放在心里,不一定什么时候有想法就得赶紧记下来。这烂笔头,挺好!”

艰苦朴素大概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共同品质。孙鑫的办公室角落立着一台小冰箱,上面架一台微波炉。每天早上老先生就用饭盒把头一天家里吃剩的饭菜带到办公室,用微波炉热热当午饭,因为“这样才不会浪费粮食”。

在一本复旦大学出版的名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孙鑫老先生的话:

孙鑫老师的研究生们谈起他们的导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孙老师真好”。在课余时间,孙鑫老师很喜欢与学生们聊聊家常,谈谈心事。他带过的研究生都有这样的经验,老师有时候把学生叫进办公室,倒不是一味督促学生科研要抓紧,反而是很和善询问学生们的生活和家里状况,吃的好不好,休息得好不好。

采访中谈到学生对他的爱戴,孙鑫只说:“师生情谊、相互帮助,这是人之常情,千万不要拔高。”

如今,75岁的孙鑫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2013年他指导了3个本科生和1个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今年暑假上了一门开放课,下个学期他还将接受学院邀请给大一学生上一门“书院新生研讨课”,就像半个多世纪前王福山先生给青年孙鑫上的普通物理启蒙课一样。

猜你喜欢

物理学老先生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绿洲里的老先生
点击物理学中的质量
美食物理学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100万只猫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