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评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1-31胡燕萍
胡燕萍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广东广州 510635)
1 引言
环评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效率、管理效果和公众参与水平的过程。信息技术在环评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节约时空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使环评成果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公众,对环评管理和技术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环评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环评工作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具体表现在:
2.1 环评管理工作中建立了管理平台。如各环评单位及环评专职人员的基本信息均在广东省环保厅的网站上备案,便于主管部门对环评单位的管理;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其环评报批程序均通过网上申报的形式,节约办事时间的同时也便于信息收集和管理。
2.2 公众参与信息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途径公开。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在治理老污染源与控制新污染源、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资源持续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1]。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环评中的公众参与信息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公开,便于公众获取相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2.3 3S技术(即GIS、RS、GPS)在环境影响评价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是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应用为环评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功能,使环评成果的展现变得更加准确而直观[2]。
3 环评信息化的存在问题
尽管目前广东省的环评信息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但实际工作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环评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呈现区域差异。由于广东省内各地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差异,珠三角地区的环评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东西两翼及山区县。
3.2 公众参与信息发布平台未能实时收集反馈信息。尽管广东省各环保网站多设有公众参与信息发布平台,但其功能仅限于发布信息,而缺乏实时收集反馈信息的功能,不利于及时收集公众意见并对其进行回应,导致目前网上公众参与的效果相对有限。
3.3 环境数据共享平台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环评工作的需求。尽管广东省多市环保局网站公开了当地一些环境信息数据,但其公布的点位较少,数据量远远无法满足环评工作的要求,导致环评单位在开展环评工作过程中需重复监测环境现状,既浪费了资源,也降低了环评工作的效率。
3.4 环保相关规划的成果运用了3S技术,但是没有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整合,形成了规划越做越多而信息孤岛效应却愈发突出的趋势,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无法便捷地将这些成果运用到规划和决策中,导致环保规划指导实践的效果大打折扣。当前现状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准确、高效、动态的规划整合平台,通过丰富的可视化表达功能将各类规划成果展现在公众面前,同时也能为其他部门的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4 环评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为提高广东省环评信息化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4.1 继续提高环评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环保部门应充分重视环评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各环保局的信息平台建设,推行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管理制度,优化工作程序,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和管理的水平。
4.2 利用GIS平台实现环保相关规划成果的整合
各地环保相关规划的成果,应当通过一个统一的GIS平台清晰而直观地展示在公众面前,为其他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使环保规划能真正指导实际工作中并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4.3 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共享平台,为环评提供数据支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评价要素上涉及大气、水、噪声、土壤、生态等各种因子,评价尺度上往往跨越多个自然或行政单元,评价时间可达数十年。数据资料的系统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往往对环评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广东省目前虽然建立了“环境信息GIS综合发布平台”,但仅公布了部分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数据,点位和数据量较少,更勿论气象数据、地下水质数据和土壤质量数据等,远远无法满足现行环评工作要求。因此环评工作中迫切需要有关环保部门和监测站建设资源环境数据共享平台,为环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减少重复监测和资源浪费。
4.4 完善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平台,增加实时信息反馈功能
在继续完善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平台、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的同时,公众参与平台还应增加实时信息反馈功能,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可及时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和疑问进行回应。通过建立通畅的信息链路,使公众参与的全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发展循环,建设单位与相关公众之间的信息鸿沟会因良好的反馈机制而逐渐消除,环评的公众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其功能和价值。
4.5 环评信息化要注意保障信息安全
由于环评报告的内容可能包含大量的个人信息,产品生产工艺、配方等商业秘密以及高分辨率的地形图等属于保密的图件,因此在开展环评信息化和公众参与时,应因此在进行环评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信息安全,保障相关方的隐私权、知识产权等不受侵犯以及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等不被泄露。
[1]王威,葛再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与发展[J].生态与环境.2007(13).
[2]宋震,华建伟,等.GIS在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高校地质学报,2009,15(2):21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