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思路改进
2014-01-31刘晟天
刘晟天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1 相关概念
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阿伯丁大学地理环境系Colin Hunter教授于2002年提出的,他是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的,一种用以测度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工具[2]。
2 传统的思路
对于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至今存在两套体系:一种是wackernagel等提出的表观消费计算的足迹,是按人群不同的消费方式进行分类,再折算为相应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此类研究一般采用过程分析法[3]。另一套体系是Bicknell为首提出的,利用投入产出表来确定人们直接和间接的生产投入所产生的最终各消费项目,即投入产出法。近期又有部分学者在上述方法基础上提出了能值分析法[4]。但利用过程分析模型来计算生态足迹的方法应用对多。
3 改进思路与方法
3.1 改进思路
对于可转移生态足迹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此种分类方法目前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国内仅以此方法研究过张家界、喀纳斯、海南南丽湖三个景区。可转移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的分类除了贸易因素之外生产型企业的转移转移也应该给予考虑。景区周边生产型企业对景区的生态足迹有很大影响[5]。同时对景区周边部分工业和制造业等生产型企业进行就近转移也是可行的。在只考虑贸易因素后划分的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的基础上除去生产型企业的生态足迹,所剩下的才是完全的不能转移的生态足迹,将其与去除前进行对比,可为景区未来发展规划方向提供有力参照。
3.2 改进方法
在计算地区旅游生态足迹时,首先,应剔除景区周边的生产型企业的生态足迹(包括企业的CO2排放量、电力消耗及其他能源消耗、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6]。但是在划分是否属于生产型企业时,有些自给自足的基本生产型企业应当分为不可转移生态足迹。
在游客和居民所产生的生态足迹中,游客所产生的生态足迹消费项目包括:住宿、交通、游览、餐饮、购物、水资源、娱乐和废弃物[7]。其中,能够转移的生态足迹包括餐饮造成的生态足迹、游览观光生态足迹中的电力等的能源消耗、购物生态足迹、娱乐生态足迹中的电力、水资源消耗,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而交通生态足迹交通工具CO2的排放、住宿生态足迹中的建设用地、水资源消耗、相关的能源消耗,娱乐、游览生态足迹中的建设用地消耗和污染大气的生态足迹都属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景区居民包括景区内住户和景区服务人员。对于如果景区不在城镇中而在农村中的情况,因农村地区基处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在此系统内多数情况是农村人口所消费的绝大多数生物资源都属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除此之外的,城镇居民和景区服务人员,其消费项目包括:食物、住宅、能源和污染物。其中,餐饮(食物)、污染物中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都属于可转移生态足迹。而住宿生态足迹、污染物中的大气污染CO2和市政设施用地属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
3 结语
地区的旅游生态足迹由可转移生态足迹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共同构成。将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不可转移两大类,能有效减少评估结果的偏差。
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划分是否属于生产型企业时,是否属于自给自足的基本生产型企业的界定必定会存在争议;本文将固体废弃物归结为可转移生态足迹,但是例如粪便类则可以就地处理,对生态发展影响并不大。故对于一些细则的分类还需进一步完善。
[1]Ree WE.Ec0109ical footprint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Environmentand urbanIza—tion.1992.4(2):121-130.
[2]KISSINGER M,GOTTLIEB D.Place oriented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The case of Israel's grain supply[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9(8):1639-1645.
[3]WACKERNAGELM,ONISTO L,BELLO P,etal.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3):375-390.
[4]Gossling S,Hansson CB,Horstmeier O,et al.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as a tool to assess tourism sustainability[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3(7):199-211.
[5]甄翌,康文星.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改进[J]. 生态学报,2008,11(28):5401-5409.
[6]杨桂华,李鹏.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J].生态学报,2005,25(6):147-148.
[7]刘木莲,符国基.基于生态足迹的景区可持续发展评估[J].海南大学学报,2012,30(2):15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