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外敷治疗儿童外感高热疗效观察

2014-01-30陈小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涌泉穴外感药液

陈小媚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外敷治疗儿童外感高热疗效观察

陈小媚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外敷治疗儿童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用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敷贴涌泉穴,对照组用安乃近滴鼻。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06%,对照组8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贴敷涌泉穴治疗儿童外感高热效果明显。

高热;儿童;中药;直肠给药;穴位外敷

外感高热以发热、恶寒、面赤、烦渴、舌红苔黄、脉数等为主要表现。体温持续升高或稽留不退,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症。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们用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外敷治疗儿童外感高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或儿科门诊外感高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3岁。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4岁。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发病急,热势高,病程短,传变迅速,四季均可发病。②急性发热,体温38.5℃以上。热势可有波动。③兼有各种外感邪气的临床表现,如恶寒、口渴思饮或不欲饮,脉数等。④排除外内伤杂病所致发热。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黄芩10g,板蓝根15g,紫草10g,金银花15g,石膏15g,大青叶10g,淡竹叶5g,淡豆豉10g,连翘15g。水煎100m L。6个月~3岁每次20~30m L,4~6岁每次30~40m L,7~12岁每次40~50m L。灌肠前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药液温度36℃~37℃,用注射器抽吸药液连接吸痰管并排气,润滑吸痰管前端,插管深度视年龄大小插入10~15cm,低压缓慢注入药液,然后徐徐拔出导管,令患儿继续俯卧10min左右,用纸在肛门处轻轻按3~5min,以利于药物保留,嘱尽量保留药液1h以上。另用生石膏60g,加食醋适量调和,置于输液贴上,清洁局部皮肤,贴敷双涌泉穴15~30min。

对照组用浓度15%安乃近滴鼻。5岁以下每次每侧鼻孔1~2滴,5岁以上适当加量,最大剂量不超过8mg/kg。患儿肩部垫一枕头,头部略往后仰,预防药物流入口腔,滴左鼻孔时按压右鼻翼,滴右鼻孔时按压左鼻翼,让药液充分分布在鼻腔黏膜内,以尽快吸收而发挥作用。扑热息痛另用75%的酒精加等量温水全身擦浴(避免擦胸腹部),腋下及腹股沟处重点擦,持续时间约15min。

两组均5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体温恢复正常。显效:发热基本消失T37℃~37.5℃。有效:发热减轻,体温在原来的基础上下波动1℃~2℃,为T37℃~38.5℃。无效:发热等均无改善。

统计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外感发热90%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疤疹病毒、EB病毒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高热惊厥、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部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1]。

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提到“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2],是中药肠道给药的最早记载。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由于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宣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可通过3条途径发挥全身疗效,一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二是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三是淋巴组织参与药物的吸收。直肠给药,绕过肝脏首过效应,可避免胃肠酸碱消化液降低药效,具有吸收快、药效高、安全快捷的特点。普通感冒主要由于感受风邪所致,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加之寒温不能自调易于感受外邪而发病[3]。多发于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寒热失常之际,或衣被增减失宜,或坐卧当风,或更衣脱帽、沐浴当风,皮毛之间卒然受邪[4]。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所以平素阳气偏盛,感邪之后容易化热,形成风热证[5]。部分小儿平素过食肥甘厚味,肺胃积热,每感邪后则表邪外束,里热不能发越,伏郁于里,故见表里俱热而出现高热。中药直肠给药配合石膏贴敷涌泉穴治疗儿童外感高热效果明显。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9.

[2]熊曼琪.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

[3]王洪图.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2.

[4]王晓波,潘巧红.石膏贴敷曲池、大椎穴治疗小儿发热临床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3):53.

[5]文益华.紫雪丹敷脐治疗小儿高热200例[J].河北中医,1991,13(4):12.

R244.913

B

1004-2814(2014)05-0387-02

2014-01-06

猜你喜欢

涌泉穴外感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常按涌泉穴等于补肾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药敷涌泉穴
治病毒性感冒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