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长治”工程典型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情况调查
2014-01-30周习会万开华伍连中
周习会,万开华,伍连中
(1.遵义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市水利局,贵州 遵义 563000)
1 遵义市“长治”工程治理概况
遵义市境内有赤水河、綦江河和乌江水系,均属长江流域。1995—2013年,该市依托“长治”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468 km2,其中实施坡改梯1.40万hm2,营造水保林6.12万hm2、经果林2.49万hm2,种草0.86万hm2,完成封禁治理9.45万hm2,实施保土耕作4.36万hm2,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 960处,累计投入2.74亿元,年平均减少土壤流失量69.3万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4 418.3万m3,增加经济收入8 439.8万元,增加粮食产量538.7万kg。
2 典型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情况调查
2.1 龙坝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情况调查
2.1.1 龙坝小流域治理成效
龙坝小流域位于遵义县龙坪镇小湾村一带,距县城24 km,属于“长治”工程七期遵义县喇叭项目区,流域内的小湾村属贵州省一类贫困村。该小流域土地总面积38.47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41.54%,年土壤侵蚀模数1 960 t/km2,年流失泥沙3.13万t,全流域总人口2.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2004—2005年,龙坝小流域实施石坎坡改梯106.67 hm2,配套建设沼气池35口、蓄水池270口、截(引)水沟渠6.64 km,完成塘堰整治3口、提水站整修1座,修筑生产便道7.46 km、机耕道6.22 km。2014年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 946元,比治理前增加了7 171.12元;坡面水系工程成功抵御了2009、2013年特大干旱,确保了坡改梯内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2.1.2 龙坝小流域的主要经验
一是注重项目整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解决了“长治” 工程单打独斗、投资少、治理难度大的局面。遵义县水利局多方协调,把该县干旱地区七林山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龙坪镇“四在农家”建设项目和龙坝小流域治理工程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整合项目资金111.16万元,提高了小流域治理效果,达到了示范带动的目的。
二是助推新农村建设。遵义县水利局大胆探索了“四在农家”的创建,以龙坝小流域为载体,在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宣传和典型农户示范带动,使治理区群众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得到了很大改善,共创建 “四在农家”172户,修建串寨路6.5 km、串户路16 km,硬化院坝8 600 m2,美化庭院125座,种植庭院经济果树5 160株、庭院风景树860株,改厕110座,改灶86座,修建沼气池56口,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人居环境,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2.2 桐梓县南溪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情况调查
2.2.1 南溪河小流域治理成效分析
位于桐梓县娄山关境内的南溪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40.46 km2, 2002—2003年实施了“长治”五期工程,主要措施是发展经果林762.33 hm2。通过治理,项目区农民生活生产水平得到改善,收入明显增加,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730万元增加到治理后的2 423万元,人均经果林达到0.03 hm2。据2014年统计资料,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 782元,比治理前增加了8 355元,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洪涝灾害大为减少,治理后年拦截泥沙7.18万t、拦蓄径流量76.54万m3。
2.2.2 南溪河小流域的主要经验
一是积极倡导“专业协会+大户”的经果林管理模式。治理过程中,桐梓县水利局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和“谁治理,谁受益” 的治理思路,支持、扶持王维波、徐启贵、袁基富等大户于2003年5月9日成立了“桐梓县南溪优质梨果协会”,并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主要负责人。该协会的成立为推动经果林的后期管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带动了一批经果林大户的发展,达到了启动一点、带动一片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利用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搭建乡村旅游、避暑旅游平台,并带动了家庭农场的发展。王维波、徐启贵利用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吸引了大批重庆游客到此避暑旅游,每年夏天,王维波、徐启贵家能吸引重庆游客200多人次,可实现旅游净收入30万元,其收获的果品多数卖给了前来避暑的重庆游客;桐梓县南溪优质梨果协会会长袁基富,通过改良品种,引进了大娄山迷李,种植面积3.33 hm2,2014年实现产值120多万元;治理开发大户王刚,在王维波、徐启贵、袁基富等大户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已成功流转土地15.67 hm2,种植经果林13.33 hm2,主打品种红富士苹果有2 hm2,仅这一项2014年就收入11.5万元。
总之,桐梓县南溪河小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就是“专业协会+大户”发展经果林,并以此带动避暑旅游、乡村旅游和家庭农场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奔上了致富路。
2.3 湄潭县天城河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情况调查
2.3.1 天城河小流域治理成效分析
2007年治理的天城河小流域位于湄潭县天城镇,土地总面积34.07 km2,总人口1.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万人。该流域在治理过程中结合当地支柱茶产业,发展茶园80 hm2,使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据2014年统计资料,目前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 402元,比治理前增加了5 071元。调研情况表明,该流域目前种茶一项年收入就达70余万元,同时各项措施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区年增加降雨有效利用量15.4万m3,减少水土流失量0.2万t。
2.3.2 天城河小流域的主要经验
一是立足优势茶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湄潭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小流域所在的天城村,目前就有茶叶加工坊14家,其中上规模的3家。据我们调查,每公顷茶叶纯收入较一般农作物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
二是良好的经济效益催生了当地农民自行种植茶树的热情,增强了项目区农民自行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意识。天城河小流域批复实施的茶树种植面积为80 hm2,保存率在95%以上。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目前该小流域内茶树种植面积已达383 hm2,比2007年增加了303 hm2,做到了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开发双赢。
3 结 论
调查研究表明,遵义市“长治”工程治理的小流域目前仍然能够发挥较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实施坡改梯及坡面水系工程为主的小流域可以遵义县龙坝小流域为榜样,立足项目示范效应,注重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整合项目资金,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实施措施以经果林为主的小流域应以桐梓县南溪河小流域为榜样,要充分考虑土地流转的可能性,引进和扶持大户或公司,组建专业合作社,这对水土保持经济林果的管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利用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推动乡村旅游、避暑旅游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既能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水平,又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是实施支柱产业为主的小流域可以湄潭县天城河小流域为榜样,把项目区农民的增收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支柱产业、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激发农民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热情。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遵义市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要创新治理思路,总结以往治理成功的经验,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群众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真正体现水土保持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群众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中得到实惠,让水土保持帮助群众摆脱贫困迈上小康致富路,着力提高当地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致谢: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遵义县水利局、桐梓县水利局、湄潭县水利局及项目区水利站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