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深化水环境治理对策和措施

2014-01-30阮仁良

中国水利 2014年23期
关键词:面源功能区污染源

阮仁良

(上海市水务局,200050,上海)

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结合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上海市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水环境专项)的编制,就上海市进一步深化水环境治理战略、推动水功能区水质改善达标,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一、工程治理状况

1998年,上海市启动了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中小河道整治工作,并相继实施了五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思路是 “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质、恢复生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污水厂网建设、河道综合整治和水资源引清调度。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市“治污为本、截污为先、标本兼治”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六大服务区域内的污水处理厂和主干管网基本建成。

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上海市先后实施了中心城区黑臭河道治理、近郊黑臭河道治理、郊区骨干河道治理、万河整治等歼灭战等,随后又推进了界河整治等矛盾突出河道的治理、河道生态治理等探索性的工作。2000—2013年上海市共整治河道24600条段,共计19 650 km,总投资268亿元。全市河道基本治理一遍,黑臭河道基本消除。

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为改善水利片内河道水质以及部分乡镇水厂的水源突发污染,开始进行引清调度的试验和研究。2002年市水务局下发了跨区域引清调度管理办法,将调度引入常态化,2013年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同时,太湖流域从2002年启动引江济太,加大了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力度。目前,全市14个水利控制片中共有8个实施了调度,参与的一线水闸128个,年引排水量130亿m3左右,其中引水量在60亿m3。全市水资源引清调度格局基本形成,静态调度水量基本稳定。自2000年以来,全市河道水环境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主要水体的水质指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污染来源分析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面源污染的比重增大,上海市水环境治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影响上海市河道水环境质量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

一是上游来水。根据计算分析,全市省际边界流域来水中CODCr和NH3-N污染物通量分别为27.55万t/a和1.96万t/a,而全市太湖流域CODCr和NH3-N的入河量分别为29.52万t/a和2.38万t/a,两者基本相当。

二是直排水体污染源。2013年,全市城镇污水产生量为635.05万m3/d,城镇污水处理率为87.7%,每天仍有约78.3万m3的城镇污水直接排入水体(12.3%)。通过实施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攻坚战,将截除7 724个污染源38.39万m3/d的污水,约占现存污水量的一半。同时,郊区现有非保留工业区企业约12 000家,农村分散小企业约15 000家,很多属于小作坊生产,混杂在各个角落,加上数量众多的畜禽场、垃圾临时堆场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均对河道水质有较大影响。

从全市入河污染源构成来看,全市污染源CODCr和NH3-N入河量分别为41.22万t/a和4.73万t/a,点源CODCr和NH3-N负荷量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6.18%和65.14%,点源和面源的污染负荷基本相当。

三是雨水泵站放江。根据对全市雨污混接情况的判断,全市雨污混接量在20%左右。根据徐汇田林地区漕河泾排水系统雨污混接调查,其混接量为35%,其中14个主要混接点占全部混接点数量的5%,混接量可占全部混接量的71%。另据松江区水务局开展的雨水泵站截流工程设计分析,旱天截流量约占小区污水的1/3。虽然漕河泾地区因新港箱涵的影响导致混接量偏大,但从现状分析,全市目前的污水混接量比原来预计的还要大。

2013年,中心城区泵站全年放江量为 37 225.12 万 m3(102 万 m3/d),其中旱流放江量为6 169.25万m3(17万m3/d)。另外,四大污水处理厂尚有约40万m3/d的雨天溢流量。经初步估算,全市放江的污水量约占全市污水量的1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向长江排放。

四是面源污染。根据上海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分析,全市面源污染以地表径流污染最为严重,其中COD地表径流贡献率最高,达到40%;其他还有农业面源、水产养殖等污染源。

综上分析,上海市水环境污染状况的基本格局是:

①上游来水和本地污染负荷基本相当,点源负荷和面源负荷基本相当,未纳管的直排污染源和泵站放江的污染负荷基本相当。

②中心城区雨水泵站放江是目前中心城区河道水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占中心城区入河污水量的60%,且为短时高强度排放),禽畜污染、雨污混接、分散企业和面源污染是郊区河道水质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

③河道的阶段性黑臭、城乡接合部的河道脏乱、突发性的河道污染等成为多渠道社会投诉的主要焦点 (2013年上海市水务局共接到1186例涉河问题投诉,其中涉及水质污染的827例)。

④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13年)为30%,其中太湖流域为15.6%。扣除上游来水影响后全市为43.3%,其中太湖流域为33.3%。与国家要求的2015年5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相距甚远。

三、治理思路和对策

在基本实现水环境初步治理的基础上,应形成全面推进新一轮水环境深化治理的总体思路,从而为“十三五”水务规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上海市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指导。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打破思维定势,冲破利益藩篱,创新工作模式,引进科技手段,形成工作合力,推进环境提升;在技术路线上,必须牢牢把握上海水务长期实践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即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质,营造水景;在工作目标上,牢牢把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总体要求,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为目标,深化流域和上海两个方面的改善途径,研究每个水功能区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达标的时限和措施,进而实现河道水质改善从感官判断向水质指标考核转变。

①基本完成建成区截污纳管工作,研究推进郊区分散污染源的治理。7 724个建成区的污染源在2015年要基本完成治理,最晚要在2016年完成。郊区198、195区域的污染源治理是影响郊区水质的重要因素,同时部分区县的禽畜污染也是下一阶段需要大力治理的。

②基本解决市政雨水泵站污水旱天放江现象。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市排水公司所属的42座泵站旱流污水截流和改造工程的实施,确保旱天不放江,雨天少放江;郊区要明确提出市政泵站的旱天泵站截流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可参照松江区泵站内部截流、管道截流和雨水排放口截流的经验,实施相关的小型工程改造。

③加快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污染河道问题。重点梳理城乡接合部地区脏乱河道、市民反映强烈的反复黑臭河道和经常保洁不到位的河道。对由于污水系统影响或者地区开发滞后等地区的污染河道,近期主要通过河道保洁减轻河道脏乱差的现象,远期要结合地区开发实施整治。

④实施区域联片的水生态文明治理区域。加快河道水系建设,结合新城、新镇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居民人居环境和生态农业需求,集中连片推进河道生态治理。建议以水生态文明乡镇为切入点,扎实建设一批生态河道治理区域,形成河道生态治理的示范区和实践区。

⑤有效转变引清调水的工作思路和调度方式。进一步优化完善分片和小区域水资源引清调度方式,在原有自然引排基本饱和的条件下,调整为在巩固自然引排的基础上,强化动力引排的作业。要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为目标,在研究外围水质条件和引排能力的基础上,用足规划的设计泵站,如果不够可加大引排的动力规模。

⑥进一步建立完善中心城区雨水泵站和河道外围水闸的联调功能。中心城区的市政泵站一级排水与水利片外围二级水闸翻水关系密切,要在原来防汛联系的基础上,密切日常的联络机制,市排水公司要将泵站的运行纳入水务APP系统,使各水闸能及时了解泵站运行动态以实施联调,将污水团第一时间向外排放。在此基础上,要研究泵站的管理机制,只有将职责下放给区县,才能责权利相统一,切实联动运行。

⑦解剖分析逐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的措施。在推动面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要以国家确定的水功能区达标时间节点为目标,分析研究每个水功能区达标的措施。要开展每个水功能区周边环境调查,分析影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提出达标治理措施。

⑧积极研究并倡导开展低影响开发的新理念。要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绿色路面”的改造问题,着力从源头上控制城市地表径流,有效削减城市面源污染。

⑨加强流域来水污染治理的协调,以提升上海市主干河道的水质。提请流域机构协调苏、浙两省,共同做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特别是改善省市边界地区的水环境治理,促进省界来水水质达标。同时,结合流域引江济太,进一步改善黄浦江等外部河道的水质。

猜你喜欢

面源功能区污染源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产业功能区人才发展现状与探索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两种水功能区达标率计算法比对分析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青政〔201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