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淮河文化 促进治淮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2014-01-30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钱 敏
繁荣淮河文化 促进治淮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钱 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山东考察时又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些重要观点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理解文化兴盛与民族强盛的关系,切实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科学对待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同志还深刻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指出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所在,体现了深邃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时空洞察,为我们领悟中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方法。我们治淮工作者要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弘扬治淮精神,不断推动流域水利工作的新跨越。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璀璨的中华文化脉脉相传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治水文化的不断积淀形成了中国水文化的核心,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一直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当前,深入开展水文化建设可以有力地促进美好中国的建设进程,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水文化建设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伴随文化的支撑。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都不可能持久。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独领风骚的传统文明是与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相表里的。富有特色的淮河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淮河流域人民几千年来的治水实践相凝和的智慧结晶。当前我们大力弘扬水文化,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群众性水文化创建活动,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方针上,按照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和总体战略部署,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大力弘扬水文化,增强治淮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建设美好淮河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唱响团结治水、建设流域生态文明的主旋律,将文化的力量融入治淮事业的不朽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治淮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文化是一种精神纽带,人类的发展史充分表明,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放眼中国5000年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国伟大的过去和辉煌的今天。文化从思想上、理论上给中国迈向美好未来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淮委在水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开发淮河文化在水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淮河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淮河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鲜明的文化特征,凝聚着千百年来流域文化发展的精髓。淮河流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治水实践造就了积淀厚重的淮河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淮河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延伸。大禹治水,开了华夏民族最早的集中力量统一治水的先河,进而在华夏大地建立起第一个国家政体——夏朝,此后治水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与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团结治水、共同发展,这是淮河文化的又一重要传统和特征。淮河流域还有着如安丰塘等独具特色的治水文化遗存,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大量水工程,都是宣传弘扬淮河文化的重要课堂。我们一直把挖掘淮河历史文化与拓展现实治水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淮河文化更加鲜明的现实意义,指导淮河治理的伟大实践,不断加强淮河文化建设,以水文化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淮河文化建设活动,以先进的淮河文化构建淮河治理的核心价值体系,以“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指导和统领治淮事业不断发展。
当前,在淮河水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投入不够,淮河流域有很多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征的水利遗存,有的历经千年仍在使用。尤其是新中国治淮的丰硕成果,更是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文化挖掘与凝练,应当增加投入,使其巨大的文化价值、社会教育和精神激励潜力得以发挥。二是群众参与度不高,没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就失去了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广大水利职工是水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大力开展水文化建设活动中,要通过多种形式调动职工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水文化建设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力推进水文化建设,是促进治淮事业更好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淮委已经制定了《贯彻落实〈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实施意见》,标志着淮委水文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结合淮河流域特点和治淮工作实际,淮委把水文化建设融入治淮工作的实际工作中,力争到2020年实现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和红色革命教育等为重点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实施淮委水文化精品战略,精心打造淮河文化大讲堂、编纂《中国水利史典·淮河卷》等水利行业水文化品牌,创作一批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丰富治淮工程文化元素和内涵,加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完善以扩建治淮陈列馆、建设职工书屋为重点的文化基础设施,使治淮工作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加强淮河水文化普及教育和传播,加大资金投入和队伍建设力度,基本建立与治淮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水文化发展格局,为实现我国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淮河水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功能,突出体现在凝结历史、连接未来的强大功能上,其在传承过程中形成的引领教育、聚合融通等功能可以形成强大的文化引导力和文化影响力,进而为建设美好淮河提供理论支撑、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对水利工作者和流域群众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精神智慧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对淮河文化的挖掘和推广,可为淮河治理与流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力量、科学力量和精神力量。如今,治淮人秉承淮河文化传承至今的“坚韧不拔、团结治水、勇于争先”的奋斗精神,用厚重的淮河文化为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提供更加坚实的文化支撑,推动治淮事业的改革发展,全力打造“人水和谐”的美好淮河,使淮河这条古老的河流闪现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专栏编辑:杜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