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吸引民间资本治理水土流失模式研究
2014-01-30董锦耘柳利军刘三春刘沛宇
董锦耘,柳利军,刘三春,刘沛宇
(庄浪县水土保持局, 甘肃 庄浪 744600)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国家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现辖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93个行政村,总人口4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9万人,共有耕地7.6万hm2。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 302.7 km2,占总土地面积1 553.14 km2的84%,境内有402道梁峁和2 353条沟壑,属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是甘肃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1 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自1998年建成第一个全国梯田化模范县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为目标,扎实认真地开展了以梯田建设、淤地坝建设、生态修复、梯田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管护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山、水、田、林、路、村综合配套,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全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县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008.2 km2,治理程度达到77%,其中兴修水平梯田6.43万hm2,营造生态林2.12万hm2、经济林0.64万hm2,发展优质牧草0.89万hm2。境内现有天然林1万hm2,实施封禁治理65.27 km2,完成重点小流域治理234.4 km2,在10条重点小流域内建成治沟骨干坝、淤地坝61座,配套修建了流域、坝系、产业化道路5 773 km,各类小型拦蓄工程1 700多处,建成以果品、土豆为主的梯田产业基地4.4万hm2。通过综合治理与开发,形成了独具庄浪特色的“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地埂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治理开发模式。
2 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庄浪县在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重治轻管”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为生态建设后续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造成重复治理导致资金浪费。对此,我县结合实际,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为突破口,采取“政府引导、业主投入、企业运作”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和“四荒”综合治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庄浪县民间资本投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形式主要有个人投资模式、企业投资模式和集体投资模式。
2.1 个人投资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全县小流域治理由原来的集体统一组织转为以户承包治理为主。继耕地承包到户经营后,又将“四荒”地划包给群众造林种草,开展多种经营。户包治理,调动了群众自建、自造、自管、自用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果园承包户和自办家庭小林场并集生态旅游与养殖为一体的休闲庄园,小流域治理工作逐步形成了 “政府引导、部门参加、个人及集体共同投资管理”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庙龙沟流域胡塬淤地坝,承包给当地村民发展坝库果园1.3 hm2,为水土流失治理、坝库管理创出了新路子,极大地促进了淤地坝发展产业化能力。朱店镇吴家沟果农谷,是村民吴利斌将吴家沟“四荒”地及部分耕地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修建的,共占地100 hm2,总投资600多万元。目前谷内共栽植松树、苹果、核桃等苗木近7 hm2,修建鱼塘4座,养羊场、养猪场各1处,其中养鱼40万尾、舍饲养羊200多只、能繁母猪20头、育肥猪80多头,还建有停车场、排水渠等配套设施,下一步计划投放土鸡林下养殖,修建大型农家乐,拟将该谷建成全县最大的生态旅游休闲庄园。
2.2 企业投资模式
庄浪县通过淤地坝建设,既有效地预防了水土流失,又以坝代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促进了流域内农产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依靠坝库水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全县共发展民营企业52家,年收入达4 800多万元,兴办各类农副产品加工点26处,年创收650万元,解决了农村5 000多人的就业。
水洛镇新光村将与县城比邻、交通便利的红土沟“四荒”地及部分耕地,以土地流转的方式转让给王利民等人,成立了水洛镇新光村绿源生态养殖合作社。该合作社占地3.3 hm2,分名贵树种繁育、羊只圈养、鸡鸭鹅散养、水面养殖、游客垂钓、休闲餐饮6个区。目前,养羊200多只,建成渔塘2座投放鱼苗10万尾,栽植红叶李、雪松、侧柏、直柳、银杏等各类景观绿化树种12 000多株,完成投资400多万元,还计划修建农家乐及其配套设施,投放鸡、鸭、鹅等禽类1万只。这一集种养殖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建成后,可解决当地35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年创收可达60万元以上。
南坪乡刘窑村的万兴砖厂,总投资100万元,占荒滩地1 hm2,有厂房10间,年产砖400万块,年产值140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35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该厂自筹资金16万元,修建淤地坝1座,年蓄水量4.5万m3,不但从根本上有效拦蓄了降雨径流,达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拦沙减淤的作用,而且解决了砖厂及附近部分人畜用水需求。
综上所述,企业投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形成了以小流域治理、水资源利用、梯田综合开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小区,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民创收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2.3 集体投资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万泉、朱店、阳川等地群众以村组为单位,集体筹资治理荒山、荒沟、荒坡,通过在山地梯田和沟台地发展砂田果园,并覆膜套种土豆、瓜类、蔬菜等,形成了万泉镇整流域山地砂田苹果规模化生产基地及阳川、朱店河川区优质红富士苹果基地。近年来,文湾沟精品小流域通过群众集体投资,结合北山公园绿化、贺庄坪果园基地建设,总投资600万元,建成高标准梯田240 hm2,配套产业道路17条25 km,其中主干道1条4.5 km,沿线栽植直柳行道树3 600株,配置排洪管涵128 m,建成产业支干道16条20.5 km,修土谷坊10座,建成淤地坝1座,完成荒沟造林14.7 hm2、地边种草6.7 hm2,现已成为我县城郊型观光旅游精品示范流域;通化乡在苏庄公路沿线的中庄、通边、薛沟、野赵4村发展苗木繁育基地133.3 hm2,主要培育云杉、油松、樟子松、华山松等树种;韩店、永宁、通化和郑河4个乡镇各建成苗木基地66.7 hm2,重点培育油松、侧柏、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等适生树种。
为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治理,对规划区内的育苗户,前3年县财政每年每公顷补助4 500元。对0.67 hm2以上的育苗大户,由乡镇协调办理“双联”信贷资金,解决育苗前期经费不足的问题。各乡镇政府还通过土地流转,鼓励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城镇居民、私营企业主、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协会组织等承包育苗,目前全县大户承包育苗基地有233 hm2。
目前,全县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和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承包、租赁、流转土地8 000 hm2,累计投资1.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 km2。民间资本的参与,不仅有效破解了水土保持资金投入不足、工程管护难、工程效益差三大难题,而且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方面作用巨大,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庄浪县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大多处于摸索阶段,主要以单打独斗的形式出现,投资规模较小,主体分散。二是由于民间资金有限,国家扶持性政策少,后续工程无法按计划及时跟进,导致建设标准较低、见效不快、收益不高。三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虽然整体有规划,但因各分散点规划不全面、经营业主技术力量薄弱、后期管护与开发力度不够等,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益。四是在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下建成的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没有兼顾沟道治理与农副产品高效开发。五是部分沟道产权不明晰,导致部分业主承包治理受阻。六是群众认识落后,发展规模化农业、特色农业、舍饲农业等创收致富的意识淡薄,致使民间资本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尚未形成趋势。
4 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水保知识宣传力度。要强化民生水保理念,加大水土保持知识和有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唤醒全社会对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增强广大群众保护水土资源的紧迫感和搞好水土保持的使命感。
二是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措施。加快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资金扶持、奖励、产权保护、市场化运作等配套政策措施。拓宽投融资渠道,允许民营水保大户以“四荒”资源使用权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在“四荒”范围内搞种植、加工生产,为后续治理开发做好资金保障。
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引领。对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广泛宣传和奖励,发挥好民营水保大户的典型引领和带动作用,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热情,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来。
四是以国家水保项目为支撑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要使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来,必须以国家投入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作为支撑。建议今后在编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民间资本的作用,给予投资治理人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倾斜性水土保持项目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