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水利志鉴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4-01-30

中国水利 2014年17期
关键词:年鉴网络化手段

赵 新

(山东省水利厅,250013,济南)

一、加快水利志鉴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志鉴信息化是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水利史志年鉴资料收集、编辑整理、出版发行和推广应用的全过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志鉴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水利史志部门的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规范管理;有利于创新服务手段和载体,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修志模式,实现编史修志由传统手工操作向现代科技手段转变,使水利志鉴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修志的目的在于“存史、资政、教化”,但是一部好的志书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没有充足的受众,就很难起到资政、教化的作用。因此用志和修志同等重要,把地方历史文化传播出去,服务于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以山东省情资料库为龙头的地情网建设,整合了全省各地的古今地情资料,且互联互通,扩展了志书资料的传播途径,极大地加快了全省史志工作的信息化步伐。

伴随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运用于水利志鉴工作中,在强化水利志鉴“存史、资政、教化”三大功能的同时,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

一是引发水利志鉴工作手段的革命。体现在志鉴编纂手段、业务指导手段、经验交流手段、志鉴工作成果开发利用手段、志鉴成果存储手段等方面。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手段为各级水利志鉴工作机构提供了先进、有效的数据输送通道,可实现网上直接沟通、远程信息传递与讨论,加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合成,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与兄弟省市相关工作机构进行沟通,开展业务指导,交流工作经验。存储手段方面,相比传统的纸质存储,数据库存储方式具有海量、存储介质不易损坏、容易复制等特点,更有利于存储与使用。

二是为各阶层利用水利志鉴成果提供便捷的途径,扩大受众面。如在为领导决策服务方面,数字网络化的志鉴资料,因其实时性和快捷性,能够使决策部门快速了解和掌握某一地域水利工作的历史,从而便于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完善决策制定,有利于当地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社会上利用门户网站、数据库开展水利科研、了解水情、查询相关信息的群体正在逐渐增多。

三是构建水利志鉴工作与社会链接的平台,让人们更广泛、全面地了解水利。一方面社会各阶层可以通过水利门户网站、数据库了解水利工作,使用水利志鉴的成果;另一方面,水利志鉴工作机构及其工作者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以及通过网络收集到社会各界对水利志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相互交流,促使水利志鉴工作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水利志鉴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索

在推进水利志鉴信息化建设方面,山东省水利厅从志鉴资料存储电子化入手,运用非结构化数据整理技术,首先实施了《山东水利年鉴》电子化项目。该项目作为山东省“十二五”期间“金水工程”规划二期项目水利综合电子政务工程的子项目,项目实施包括项目启动、需求调研确认、软件功能实现确认(定期系统演示)、系统测试、系统试运行和验收等阶段。项目于2013年6月启动,目前已完成。

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将1993—2012年共21年的《山东水利年鉴》制作成电子年鉴,并在山东水利网政务内网展示。按四个步骤进行:水利年鉴数据收集与整理、水利年鉴数据分析与建库、水利年鉴数据加工与入库、水利年鉴数据展现。

第一步:水利年鉴数据收集与整理。主要是收集整理山东省水利厅历年年鉴实体数据,将收集的数据统一整理,统一分类以及确定数据入库批次。第二步:水利年鉴数据分析与建库。建立标准的文件目录结构,规范年鉴文件的存储目录,原则是以历史形成的年鉴整理顺序编排,并与年鉴实体保持一致,例如文书目录结构按年度编排。第三步:水利年鉴数据加工与入库。年鉴由电子格式存储的直接进行著录和入库,纸质年鉴需要进行数字化加工转化成数字化格式资料后再著录和入库。第四步:水利年鉴数据展现。经过以上过程的数据整理分析和入库,将水利年鉴数据以合理的方式存储到数据中心。用户能够在综合应用平台上在线浏览各年的水利年鉴,系统提供科学合理的检索方式,能够快速地查找各类历史数据,给用户对年鉴的查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项目的特点和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共享能力。通过将水利年鉴历年资料统一收集、整理、存储,实现资源整合共享,方便政府部门在决策过程、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研究,快速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二是综合提高政府科学决策能力。水利年鉴电子化将为各级业务应用提供高效互动的数据资源信息及其处理平台,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等方面的信息支撑能力。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高对全省发展和资源环境进行宏观监管和动态监测、预测能力。三是拓展了水利宣传载体和手段。水利年鉴电子化的实现将大大加强向社会宣传水利信息化的水平与能力。通过向社会公众披露水利基础知识,提高全民对我国水资源及其相关水利资源的关注程度。

三、提升水利志鉴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目前,山东水利志鉴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着力进行解决。一是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工作整体性还较差,缺乏标准化管理。二是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地方志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资金和人才作为保障。三是版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意识需增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涉及的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演绎权、数据库的版权保护等,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引起纠纷。四是社会影响还有待提高。目前只是在内网网站和数据库,浏览人数还不是很多,需要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人们浏览认知度。

鉴于此,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一是在省级层面上对志鉴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行评估,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编制全省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完善制定全省水利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明确各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出台志鉴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技术标准和开展统一应用软件的开发,未雨绸缪,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加快推进志鉴工作信息化全程覆盖。借鉴黑龙江省情信息网的在线修志平台、济南市史志办的办公自动化平台的做法,利用互联网的普及优势,开发互联网环境下的办公自动化平台。一套完备的编纂系统可以大大节省从组稿到定稿的时间,提高年鉴的时效性和利用价值。除此之外,很多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还配备了网络或视频会议功能,在遇到急须解决的问题时,通过网络召开临时会议,及时部署,迅速安排,节省会议开支和交通经费。近年来,山东水利厅史志办也探索模块化组稿、编辑系统,结合实施山东省水利系统网站集群建设项目,加快全省水利系统志鉴工作信息化建设,可以整合全省水利史志年鉴资源,使全省水利志鉴系统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文件中关于著作权的规定,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关于地方志著作权的规定。在信息安全方面,全面引入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水印等技术,加大网络信息的涉密审查。四是加大水利志鉴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成果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加强用户应用情况调查,针对用户的需求,调整网站、数据库的内容。在网页设计、检索功能等方面注重人性化,使用户利用更加方便、快捷。五是适时进行旧志挖掘整理。水利旧志通常指新中国成立以前所著志书,对于从深度上探寻一区域涉水重要事件和治水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目前旧志的搜集、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包括:搜集纸质的旧志资料,校勘、标注后重印出版;利用数码设备通过摄影、扫描整理为图像,在计算机中存储;将旧志资料识别转换为数字化文本。六是充实水利志鉴记载手段。传统方志记载以文字为主,文中配以图片,以纸质书籍进行保存。但在记述水利工程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时难免不能尽其形貌,显其精神。信息技术跨越式进步带动了音频、视频和3D技术的逐步成熟,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丰富方志的记载手段应该是可贵的尝试,如可以利用音频、视频录制技术记录重大水利事件时刻,利用3D技术记录珍贵治水遗迹、重点工程等等。编纂出版一部文、图、声、像、形并茂的高技术水利志书也不会遥不可及。

猜你喜欢

年鉴网络化手段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一类非线性网络化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