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教学指导
2014-01-29福州教育研究院
福州教育研究院 刘 波
浅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教学指导
福州教育研究院 刘 波
当代教育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和阅读分不开的。课堂阅读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依靠丰富的课外阅读将学生带到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多彩的空间。但是,在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下,现实中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是重“教”轻“读”,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并未真正落在实处。因此,提高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效益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该文从我国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谈起,分析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益缺失问题,并以中学语文教育实践为基础,指出中学语文教师在现有基础上为提高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益所应进行的教学指导方向。
中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效益
1 我国当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当代教育的潮流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受益,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发展不能靠外部的传播和给予,而必须由学生自己努力来获得。而正确掌握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得。
阅读不仅指课堂阅读教学,它还包括一个更为广阔的外延,那就是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内容都很有限,课外阅读可以为课堂教学做出有效的补偿,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叶圣陶说过,“语文课的课文只是例子,要提高语文素养,仅仅读几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课内的阅读教学只是教个方法而已,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是语文教学常提的“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要真正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重点在于课外阅读。
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应对中高考,而不是培养语文能力。课内阅读教学也不免于此。据教育部科技司、团中央学校部等机构针对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1.8%的中学生认为“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是让学生大量演练习题,同时介绍各种解题方法”。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变成应试技术指导,对于阅读材料有一套规范的讲解和练习方案。把一篇篇文章从字词句篇、段落大意到语言修辞、中心逻辑,进行精细的拆解与分析,甚至形成一套对问题的固定回答模式。在解题中,教师不是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和人物个性特征,而是首先判断题目属于哪类问题,然后按照这类题型的答题步骤来按部就班地回答。学生面对的总是将血肉丰实的文章肢解开来的冷冰冰的莫名其妙的练习题,还没开始阅读心情就紧张而沉重。这种吃力地被动阅读,让再美丽的文章也失去了魅力,必然使学生觉得乏味、苦恼、身心疲倦,对阅读产生厌恶和畏惧,毫无乐趣可言,又怎能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窄化为课本教学,教师关注的是课本这个有限的知识领域。教师对课本教学的深耕细作乐此不疲,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鲜有问津。虽然教育部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第一次明确指定了中小学生课外名著必读书目,但真正带着文学情趣把这些篇目都看完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读,甚至只做题,不读书;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绝大部分限于填空、简答等应考题型的训练和分析。离开公开课上的热闹与时尚,真正中学一线的语文阅读教学,纸面上的东西和实际效果相差甚远、名不符实。
由于要面临竞争激烈的中考和高考,中学生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课业知识的学习上,根本无暇阅读。即使在周末和假期,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沉重,连休息和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奢侈。很多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坚持课外阅读一段时间后,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又回到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各种教辅材料和习题册之中去了,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中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教学指导该怎样进行?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分别从课堂教学指导和阅读实践拓展两方面进行探讨。
2 实施课堂教学指导
2.1 从课堂教学入手,用好教材
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授学生的不是课文的字词、分段、情感和中心,而是要以此为例,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自己积累。因此,应当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教会学生区分各种文体及其特点,交给学生各种阅读方法。例如:《故乡》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可以通过欣赏、分析来品位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此拓展到小说环境描写对人物内心展现及主题表达的作用。
2.2 确定课外阅读主攻方向:在阅读经典的基础上博览群书
避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趣味与格调,帮助他们获得高层次的心理满足。在阅读材料上应秉承在阅读经典的基础上博览群书的原则。阅读经典是语文阅读之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让学生大量阅读优秀作文书籍,也许在短时间内有一些效果,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得根基浅薄的大树经不起风吹雨打。因此,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做好经典名著阅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见识变得厚实,精神世界变得广博,让他们走上多彩、健康的语文学习之路。
同时,语文阅读需要广采博取,认真积累,这是治学的必由之路。学业的精深要以广博地掌握和积累知识为基础,否则知识浅薄狭窄、孤陋寡闻,就难以达到精深水平。对此,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做了中肯的阐释。他在《赠别元十八协律》中强调“读书患不多”,在《答侯继书》中说自己“自五经至境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指出要对诸子百家和史书都广泛涉猎,这样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文学素养。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名篇时文、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相关学科的有关章节,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很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高。这有利于学生将学材料时形成的阅读能力应用于教材外,教材外文章的大量阅读实践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3 教师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安排指导
2.3.1参照教材课文篇目和名著导读引导课外阅读
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可以这样安排必读和选读篇目:
(1)七年级上学期。必读:《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万物简史》;选读:《我与地坛》、《论语》、《列子》(寓言部分)、《神奇的北纬30度》。
(2)七年级下学期。必读:《童年》、《鲁宾逊漂流记》、《昆虫记》、《城南旧事》;选读:《雾都孤儿》、《汤姆索亚历险记》、《黑猩猩在召唤》。
(3)八年级上学期。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读:《茶馆》、《悲惨世界》、《老人与海》、《细胞生命的礼赞》。
(4)八年级下学期。必读:《海底两万里》、《名人传》、《西游记》;选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生命的多样性》。
(5)九年级上学期。必读:《水浒》、《傅雷家书》、《草房子》;选读:《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培根随笔》、《红楼梦》。
(6)九年级下学期。必读:《格列佛游记》、《简•爱》;选读:《莎士比亚戏剧》、契诃夫的《草原》、《从一到无穷大》。
上述所选必读篇目大多是教材名著导读中要求阅读的作品,有一些是和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如《草房子》。这些篇目的阅读要结合课程计划进行安排。选读篇目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作家、作品、体裁等对学生的拓展阅读进行指导,如果学生有更喜欢阅读的作品,经教师同意后可以自行阅读。
因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的科普知识非常有限,因此在阅读材料中增加了一些科普作品,可以启发他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引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除了七年级上学期的《万物简史》为必读篇目外,其余都为选读篇目。因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生命知识有一些了解,又可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自主深入阅读,开启新的知识领域。
2.3.2结合教学内容拓展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上的学习内容,都有可能成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个机会。以初中阶段学习李白的诗歌为例。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具才情、最富盛名的诗人,他的诗代表着中国诗歌的全盛时代。学习诗歌,李白诗是不能不学的。初中教材古诗词部分除九年级上册以宋词为主外,其它五册书都收录了李白的诗,共七首,分别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月下独酌》,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诗人极具代表性的佳作。这些诗里有友情、有志向、有狂放不羁的身影,也有黯然无奈的寂寞。这就给了我们一个了解李白——这位中国伟大诗人的契机。在七年级下册学习《峨眉山月歌》和《春夜洛城闻笛》时,笔者会将《侠客行》介绍给学生,带领他们欣赏、吟诵,让他们看到具有侠骨豪情的李白和李白的世界。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李白少年时代即好剑术,一生都不离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李白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李白的另一种人格魅力,而且诗里蕴含了许多历史典故,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愿意向李白的诗歌世界继续深入,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继而可以拓展到其它知识领域。这样,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的积累,也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得以实现。
3 阅读实践拓展方法
3.1 帮助中学生制定一个课外阅读的时间表
建议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不要利用早晨黄金记忆时间,也不在课间阅读,以免陷入其中而影响听课质量,午饭后和晚饭前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安排选择。寒暑假一定要安排名著阅读,每天阅读要保证两小时以上,安排基本固定的阅读时间。每学期至少读一本科普著作和有关政治历史的书籍,以保证阅读内容的丰富性。
3.2 倡导学生写读书心得或赏评文章
想要取得好的阅读效果,动笔是不可少的。为了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教师可以把一些写得好的、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定期印成刊物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向家长发放,加大影响力。在学期末,评出最佳文章,统计在班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
3.3 组织讨论、辩论和阅读比赛
定期组织学生就课外阅读内容进行讨论和辩论,不仅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检验,也可以通过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增强课外阅读的效果,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汇总意见和班级交流两种形式来进行。在讨论和辩论中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但对个性的范围要有所把握,要避免将一些空泛的、错误的言论也认为是学生个性的表现。比如,《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展现了人类的伟大力量。曾经在一些课堂上听到学生说的“愚公很傻,为什么不搬家!”或“愚公的行为是破坏自然环境,一点儿也不环保,应该受到批判。”这类的评价,如果教师还表扬他说得好,认为是个性化的表现的话,那就没有把握住个性的本质,让课堂讨论偏离了主题,失去了意义。也可举行一些阅读比赛,让阅读水平较强的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方法,对其他学生起到启发和激励的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4 开设专题,引领学生体会和感悟书中的奥妙
教师要对当前流行的书做一些评介,比如对武侠小说或琼瑶小说,多数学生都喜欢看,但看过之后,获益很小。可以对此开一些专题讲座,讲讲两类小说的特点与不足,使学生对这类小说有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要对容易污染学生思想的书刊、影视、社会思潮等做出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机体免疫”,有针对性地预防学生把兴趣放在猎奇、猎艳和追求某些片断上。
3.5 补充网络阅读
现今时代是个信息时代,提到课外阅读实践,网络阅读是避不开的话题。它是时代发展的新产物,拓展了课外阅读的渠道,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阅读机会,可以让学生能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排除阅读过程中的种种不良心理因素……及时阅读大量信息带来的愉悦,有效避免了现实生活中阅读可能带来的不适”。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自主多样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但要注意的是,网络取代不了传统的书本课外阅读,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这需要老师的有力监督与指导。
3.6 引导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家长,让家长了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让家长参与班级的阅读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家长担任学生阅读心得的第一读者。
4 结束语
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效益是一项长期且需不断探索的工程,这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个人阅读和理论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 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思维能力,以顺应时代的变化、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才能真正在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中起到引领作用,才有能力将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效益的努力变成现实,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
[1] 田瑞云,刘永慧. 语文教育行为论[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2.
[2] 钟启泉. 我们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与日本教育学者臼井嘉一教授的对话[J]. 课程•教材•教法,2002 (4):28-30.
[3] 朱光潜. 谈读书[A]//朱光潜.谈修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5] 孙绍振. 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6] 张五方. 教育性评价:作为课外阅读评价策略的一个维度[J].江苏教育研究, 2006(5): 41-43.
[7] 龚晓林. 警惕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迷茫”[J].教学与管理, 2011(4):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