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复方治疗脑出血与脑梗死恢复期的用药规律分析

2014-01-29王净净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频数复方检索

罗 诗,王净净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班,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中药复方治疗脑出血与脑梗死恢复期的用药规律分析

罗 诗1,王净净2*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班,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脑出血恢复期;脑梗死恢复期;中药复方;频数分析

脑出血和脑梗死均属于中医学的“中风”范畴,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第2位原因,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跃升为国民死因的首位。本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1]。发病后的2周至6个月为中风恢复期[2]。中风恢复期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时期,治疗得当与否,决定着患者预后的好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日渐增多,疗效显著。一般情况下,脑出血较脑梗死病情严重,而且预后也较差,两种疾病的中药治疗有何异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对中药复方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和脑梗死恢复期的用药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从中统计出常用的单味中药,探索两者的中药配伍规律,比较两者临床用药的异同,为两者的临床用药提供部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并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手工检索。

1.2 检索步骤

第一次检索,首先脑出血以 “出血性中风恢复期”、“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出血性卒中恢复期”、“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脑出血恢复期”、“脑溢血恢复期”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脑梗死以“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脑梗死恢复期”和“脑梗塞恢复期”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第二次检索,在第一次检索的基础上,先后分别应用“中医”、“中医药”、“中药”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第三次检索,根据文献选择标准进行检索,最终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1.3 文献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1)以脑出血恢复期、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2)治疗组使用中药复方为干预措施;(3)口服中药治疗有效且结论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中药复方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3.2 排除标准(1)理论探讨、药理研究、描述性研究、综述性文献;(2)动物实验类文献。

1.3.3 剔除标准(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还配合其他方式治疗而结果不能排除其他治疗影响的文献,如中药加针灸治疗、中药结合康复治疗等;(2)治疗组干预措施的中药复方为经特殊加工后的制剂,如配方颗粒、超微颗粒等;(3)文献资料不完整,无明确药物组成的文献;(4)两篇文章名称不一致,但内容雷同及重复发表的文章以1篇计;(5)同一研究中,一种处方治疗多种证型,而根据文献论述和药物组成不能归入某一主证型的处方。

1.4 研究方法

1.4.1 建立数据库 对收集到的方药分别规范录入“中药复方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和“中药复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数据库,主要记录以下指标:文献名、作者、文献出处、年份、功效、方药组成、剂量。

1.4.2 药物计入方法 药物计入遵循以下原则:同一研究中针对不同证型使用不同处方者,药物分别记录;按《中药学》[3]对纳入药物的类别和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对上书没有记录的中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进行统计。

1.4.3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筛选所得的文献进行整理,以《中药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标准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整理,统一编码。使用Excel 2003、Access 2003录入和整理数据并进行逻辑校对,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脑出血恢复期第一次检索共收集文献547篇,第二次检索筛查出相关文献108篇,第三次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4篇,逐一阅读文献并根据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仅10篇,采用描述性分析对10篇文献中方药频数进行统计,共得到中药复方13首,药味80种,药物出现总频次156次。脑梗死恢复期第一次检索共收集文献3 126篇,第二次检索筛查出相关文献467篇,第三次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55篇,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89篇,采用描述性分析对89篇方药频数进行统计,共得到中药复方100首,药味122种,药物出现总频次1 010次。

2.1 常用药物出现的频数结果

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76味药中频次大于2%的共有21味,按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丹参、地龙、赤芍、黄芪、川芎、郁金、大黄、当归、三七、钩藤、全蝎、胆南星、桃仁、水蛭、石菖蒲、熟地黄、僵蚕、红花、天麻、牡丹皮、羚羊角,前15味药的出现频次为4次及以上,累积频率达44.87%;治疗脑梗死的122味药中出现频率大于2%的共有13味,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川芎、地龙、红花、黄芪、桃仁、当归、水蛭、赤芍、丹参、茯苓、甘草、石菖蒲、牛膝,以上药物出现的累积频率达56.93%。因此认为上述药物为治疗中风恢复期中药复方中的常用药物,临床用药时可从中筛选药物组成基本方随证加减。结果见表1。

2.2 用药种类频数结果

药物类别的统计结果显示,两者用药类别中均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为主,在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中平肝熄风药及补虚药所出现的频数相等;脑梗死恢复期中频率大于2%的药类从高到低依次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开窍药、祛风湿药。两者用药中补虚药均以补气、补血为主。结果见表2~3。

2.3 用药归经及四气五味频数结果

通过对用药的归经及四气五味频数进行统计,由于部分中药的归经及五味不止一种,因此统计的总频数大于药物总频数。脑出血用药的归经总频数为357次,五味总频数为235次;脑梗死用药的归经总频数为1 514次,五味总频数为2 455次。从表5中不难看出临床上两者用药归经大于10%的均为肝、心、脾经,其中肝经的频数远大于其他经,前者肝、心、脾之后的归经排序为胃、肾、肺、心包、胆、大肠、膀胱、小肠、三焦;后者肝、心、脾之后的归经排序为肺、肾、胃、心包、胆、膀胱、大肠、小肠、三焦。所用药物的性味方面,脑出血用药以寒性占大部分,温性次之,其后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凉、热性;药味以苦味最多,甘味次之,其后依次为辛、咸、酸、涩、淡。而脑梗死用药温性最多,其次是寒性,其后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凉、热性。药味以甘味最多,苦味次之,其后依次为辛、咸、酸、涩、淡。结果见表4~6。

表2 用药类别频数频率比较表

表3 补虚类别频数频率比较表

2.4 用药加减

脑梗死恢复期选入的89篇文献中有30篇根据患者次症或局部症状加减用药。其中根据局部症状用药达成共识的如下: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肢体麻木疼痛者加木瓜、伸筋草、全蝎、蜈蚣、地龙等,上肢偏废重者加桑枝、桂枝,下肢痿软加牛膝、桑寄生、杜仲,二便失禁加桑螵蛸、山茱萸、益智仁。

表4 归经用药频数频率比较表

表5 四气用药频数频率比较表

表6 五味用药频数频率比较表

3 讨论

脑出血恢复期与脑梗死恢复期用药归经均以肝、心、脾经为主,治疗上二者均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补虚、清热、祛痰为主,根据不同病机,配合祛风通络、醒脑开窍、利水消肿。药物类别中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及补气药、清热药、化痰药所占比例较高,符合中风“气虚血瘀”、“肝风内动”、“痰热内扰”的中医病机认识。

脑出血恢复期用药以性寒、味苦的中药为主,而脑梗死恢复期用药以性温、味甘的中药为主。中药理论指出苦“能泄”、“能燥”,即味苦药能泄热、燥湿化痰,甘“能补”即味甘的药能补虚。结合用药类别统计,脑出血中平肝熄风药较补虚药出现频次更高,提示脑出血恢复期的治疗在活血化瘀基础上更注重平肝熄风、清热化痰;而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更注重补虚。脑出血恢复期最为常用的药物为丹参、地龙、赤芍、黄芪、川芎、郁金、大黄、当归、三七、钩藤、全蝎、胆南星、桃仁、水蛭、石菖蒲,共15味药中平肝熄风药有3味即地龙、钩藤、全蝎,具有清热作用的药有3味即地龙、大黄、赤芍。脑梗死恢复期最为常用的药物为川芎、地龙、红花、黄芪、桃仁、当归、水蛭、赤芍、丹参、茯苓、甘草、石菖蒲、牛膝,13味常用药中仅地龙1味平肝熄风药,具有清热作用的药有2味,即地龙、赤芍。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证明了脑出血恢复期与脑梗死恢复期治疗上的差异。

本研究运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及脑梗死恢复期中药复方中的具体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及药物类别进行了探讨,发现频数分析对用药功效的分布研究意义重大,可以了解医家遣方用药的规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探讨和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但由于符合纳入标准的关于中药复方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文献数量太少,这可能与长期以来脑出血的研究相对于脑梗死较为滞后[5]有关,降低了本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将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中药复方治疗脑出血及脑梗死恢复期的用药规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4):282-28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5]刘 鸣,蒋小群,游 潮.应当重视脑出血的病因研究与规范性病因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6):361-364.

(本文编辑 匡静之)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s in treating recovery phas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LUO Shi1,WANG Jingjing2*
(1.2007 Master degree candidate,Hunan University of CM,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2.Hunan University of CM,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cerebralhemorrhage recovery phase;cerebralinfarction recovery phase;Chinese herbal compound;frequency analysis

R255.2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4.03.018.061.04

2013-10-08

罗 诗,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防治。

*王净净,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wangjingjing1954@163.com。

猜你喜欢

频数复方检索
复方土槿皮搽剂治疗足癣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寒湿瘀阻证336例随机对照研究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