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探讨
2014-01-29郭晋生
郭晋生
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探讨
郭晋生
目的 研究膝骨关节炎应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内科收治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所有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划分成应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实施治疗的实验组和单用推拿按摩实施治疗的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经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总分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 可获得显著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膝骨关节炎;推拿按摩;肌力训练
膝骨关节炎在内科临床上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发性慢性关节病, 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率, 而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与手术对膝骨关节炎进行治疗, 其存在治疗费用高、不良反应大和疗效不确切等诸多缺点, 因而无法再临床上得到普及使用[1]。作者应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对山西省太原市中铁十七局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 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内科收治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与有关规定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将所有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划分为35例实验组和35例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应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实施治疗, 其中男13例, 女22例, 最小60岁, 最大80岁, 平均(71.6±3.8)岁;22例为下蹲起立困难.13例为关节反复肿胀;24例为单侧患病.11例为双侧患病。对照组患者单用推拿按摩实施治疗, 其中男15例, 女20例,最小62岁, 最大83岁, 平均(72.3±4.1)岁;25例为下蹲起立困难.10例为关节反复肿胀;21例为单侧患病.14例为双侧患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因等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推拿按摩实施治疗, 首先合理选取仰卧位, 利用滚法将施力点放在患侧股四头肌上, 注意整个力道要侧重于膝髌上部, 接着针对伏兔穴、血海穴、梁丘穴与鹤顶穴进行逐一点按;利用按揉弹拨法将施力点放在内外侧副韧带和膝髌韧带上, 再针对鹤顶穴、阳陵泉穴和犊鼻穴进行逐一点按, 并做好髌骨的提拿工作;利用滚法将施力点放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腘窝上, 注意整个力道要侧重于委中穴, 接着针对承山穴进行点按;利用屈膝滚法, 加上膝关节的被动活动, 例如屈伸和旋内、旋外等, 直至达到膝关节四周摩擦发热效果, 方能停止推拿按摩治疗, 注意每周必须实施5次推拿按摩治疗.20 min/次。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肌力训练, 首先合理选取坐位, 将患腿逐步上升到特定位置, 然后在患腿的踝背部放置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 保持10 s左右, 直到到达患腿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1RM)为止。展开肌力训练过程中, 应按照50%1RM、75%1RM和100%1RM这个顺序实施抗阻伸膝活动, 注意要保持10 s左右, 而1单元3个单次总共休息10 s。每周做5次肌力训练.1次/d, 一周后对1RM进行重新检测,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全新的1RM, 为下一轮的肌力训练提供强有力参考依据。
1.3 疗效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范围、步行能力、日常动作和伸展受限情况等, 并做好详细记录, 以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检查关节发现已恢复到正常活动状态为治愈;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已显著消失, 但偶尔会出现酸痛感, 检查关节发现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活动状态, 关节屈伸障碍低于4°, 关节伸直障碍低于2°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 但上下楼和行走过程中仍会出现轻微疼痛感, 检查关节发现没有恢复到正常活动状态为有效;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 且有病情加剧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 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χ2表示计数资料, 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的膝关节功能总分为(55.05±21.33), 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总分为(74.51±20.76);对照组治疗前的膝关节功能总分为(54.61±19.50), 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总分为(65.69±21.54)。实验组经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经治疗后.17(48.57%)例治愈, 9(25.71%)例显效, 8(22.86%)例有效.1(2.86%)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经治疗后.14(40%)例治愈, 8(22.86%)例显效.7(20%)例有效.6(17.14%)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82.86%,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说明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在内科临床上属于一种慢性关节疾病, 给人们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膝骨关节炎患者在肌力方面的变化与机体本身的关节活动能力有着直接关系, 而且肢体功能会因关节活动度受到一定阻碍, 特别是膝关节尤为显著[2]。
膝骨关节炎大大降低膝骨原有功能, 阻碍人体新陈代谢,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软骨退变现象。患膝关节不得展开负重活动,以免增加受损软骨面的承重力, 导致软骨损伤程度日益严重。但患膝关节如果休息过量, 那么又会出现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情况, 所以必须合理科学的安排患者展开肌力训练活动[3]。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 应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实施治疗的实验组经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总分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推拿按摩手法具有缓解局部疼痛、松解关节粘连、增强肌力等优点, 应用该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不仅能有效强化膝关节的伸屈能力与负荷能力, 还可以进一步改善膝关节的张力与应力, 使膝关节尽快恢复到正常活动状态。肌力训练提高关节软骨的营养水平, 增加膝关节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避免关节面因应力不足而导致损伤部位加重[4], 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体的有氧水平, 预防骨质疏松的产生。
总之, 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实施治疗, 可显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对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刘明伟, 黄海滨, 段戡, 等.下肢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01):28-29.
[2] 俞杰, 王少杰, 白文, 等.针刀辨证分型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76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0):716-718.
[3] 伏秀霞.短刺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1.30(08):564-565.
[4] 宣益民, 赵媛, 张航曼, 等.针药并用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08):460-461.
030032 太原, 中铁十七局集团中心医院理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