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脑瘫康复运动疗法评价分析

2014-01-29李晓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脑瘫疗法发育

李晓霞

小儿脑瘫康复运动疗法评价分析

李晓霞

目的 对小儿脑瘫康复运动疗法评价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36例小儿脑瘫患者, 对其进行康复评定、运动疗法评定、肌张力的评价、肌力的评定, 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发射发育的评定, 协调性的评定, 并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评定方式, 对小儿脑瘫患者的情况, 得到准确的反应, 通过进行康复运动疗法.36例小儿脑瘫患者的各项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 在小儿脑瘫康复运动疗法评价中, 应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全面的评定, 对其异常发育特点, 加以重视, 并对原发损伤, 及继发障碍, 进行准确的判断。还应对患儿的家庭,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 进行准确的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运动疗法;评价随着产科技术、新生儿医学, 及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及死胎发生率, 均有明显的降低。但小儿脑瘫发病率, 仍无减少趋势, 重症脑瘫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其比例呈上升趋势[1]。目前, 由于四二一家庭模式, 每个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小孩, 因此, 如小孩发生小儿脑瘫, 为全面投入治疗, 将增加整个家庭压力, 由此可见, 对于小儿脑瘫的康复而言, 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于本院的36例小儿脑瘫患者中, 有男性患儿30例, 女性患儿6例, 患儿的年龄为24个月~8岁。其中.24~44个月患儿的智测>45分,经运动再学习法治疗90d~24个月.26例接受过易化技术治疗, 即bobath、vojta和上田法。

1.2 方法

1.2.1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对于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而言,其为基于临床检查之上, 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 及其水平,进行客观的、定性的, 或者定量的描述。并对描述的结果, 进行合理解释的过程。康复评定也称为功能评定。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在小儿脑瘫的康复中, 为其重要的环节。通过进行康复评定, 可对小儿脑瘫患者的身心功能, 及社会功能等, 进行全面的了解[2]。并可对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潜在能力,及障碍所在进行准确的分析, 进而合理化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康复评定也可对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准确的判定。

1.2.2 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评定 进行量表评定, 儿童发育评定通常采用格赛尔, 及丹佛等测验方式。目前, 我国已广泛运用。对于0~1岁儿童行为神经测定, 通常采用Brazelton新生儿行为测定(NBAS)法, 及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对于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 本院通常采用。

1.2.3 姿势和运动发育评定 使用Milani正常儿童发育量表。对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通常使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 及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PDMS)。

进行肌张力的评价, 对于小儿脑瘫患者的静止性肌张力的评定而言, 其通常在静态下, 对肌肉的形态, 及硬度进行检查[3]。并对肢体运动幅度的改变, 及关键伸展度, 进行检查。而小儿脑瘫患者的姿势性肌张力的评定, 则通在变换各种姿势期间, 对患者肌肉的阻力, 及调节状态进行观察,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判断。小儿脑瘫患者的异常肌张力的评定, 则可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对于小儿的肌张力评定量化而言,其通常比较困难。可采用观察、触摸、被动运动、关节活动度等, 及一些特定的表现, 如痉挛型折刀样, 强直型铅管状,或者齿轮状, 来进行判断。

进行肌力的评定, 在小儿脑瘫患者肌力的评定中, 可采用MMT肌力分级标准, 以对部分重要的肌群, 进行准确的评定。比如股四头肌、内收肌群、肱二头肌及外展肌群等。小儿脑瘫的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则通常采用角度尺, 对患者痉挛的关节, 及变形的关节, 进行准确的评定。比如腘窝角、足背屈角及内收肌角等。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反射发育的评定, 对于反射发育而言, 其可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 进行十分准确的反映。并且, 可对原是反射、姿势反射及平衡反应等, 进行准确的评定。而小儿脑瘫患者的协调性的评定, 则包括指鼻试验、跟-膝-胫实验、闭目难立征集轮替动作等。小儿脑瘫患者的步态分析, 则主要实验目测观察, 根据ICF进行评定。

2 结果

36例小儿脑瘫患者经进行康复运动疗法后。36例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显著改善.30例患儿的日常生活功能有显著改善.36例患儿运动的主动性, 及灵活性均有一定改善。36例患儿的听、视觉感认知, 均有所改善。

3 讨论

对于小儿脑瘫这种疾病而言, 其是指患儿在出生前,至出生后30 d内, 所出现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所导致的综合症[4]。目前, 重症监护技术及医疗水平, 均得到不断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 得到有效降低。而在儿童致死原因中, 脑性瘫痪(CP)占据重要位置, 如发生脑性瘫痪, 其对应患儿及患儿家庭和社会, 均可造成严重精神损失, 及极大经济损失。因此, 在小儿脑瘫的临床诊治中, 应对其实施康复运动训练,并进行连续跟踪, 定期并且有计划的, 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指导, 在短期内, 根据疗效住院治疗。如进行物理疗法, 通过光、电、热及磁的作用, 是叠加累积作用, 可反复产生多次,进而促使小儿脑瘫患者病情减轻, 使患儿的机体, 可受到良好的刺激, 进而产生机体功能活动的持久作用。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 可使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达到经常化及家庭化, 其有利于进行亲子互动, 增加母子感情, 并提高训练快乐程度, 有效消除恐惧心理, 增强训练信心。

[1] 韩红芬, 王小玲.60例小儿脑瘫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52-53.

[2] 谭红香, 于礼建, 麦坚凝, 等. 电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3岁以内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68-169.

[3] 黄济炎, 章芬.捏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9).16-17.

[4] 任秀云.头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35例.中国民间疗法.2011.19(3).31-32.

450053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

尚清

猜你喜欢

脑瘫疗法发育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刺是植物发育不完全的芽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