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014-01-29段庆芳
段庆芳
为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对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行不痛的健康教育方式,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49例,女39例, 最小年龄18岁, 最大年龄82岁, 平均年龄54.3岁;病程:最短为1年, 最长为20年, 平均12.8年;文化程度:28例患者为高中以上文化, 60例患者为初中以下学历;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 各44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针对性治疗, 并给予其常规护理, 护理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运动指导、自我监测等健康教育, 并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教育前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情况进行对比。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并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依据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 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含强迫观念、躯体化症状、抑郁、恐怖感、精神病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其他如睡眠等几项。本次研究共发放88例问卷调查, 且全部回收, 回收有效率为100%, 评分>3分即为患者存在心理问题, 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教育后护理组患者强迫观念评分为(1.69±0.71), 躯体化症状评分为(1.71±0.55), 抑郁评分为(1.55±0.53), 恐怖感评分为(1.23±0.51), 精神病症状评分为(1.44±0.56), 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为(1.58±0.37), 焦虑症状评分为(1.69±0.55),其他如睡眠评分为(1.42±0.43), 常规组患者强迫观念评分为(2.12±0.59), 躯体化症状评分为(2.19±0.78), 抑郁评分为(2.09±0.61), 恐怖感评分为(1.59±0.88), 精神病症状评分为(1.79±0.64), 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为(2.06±0.54), 焦虑症状评分为(2.10±0.49), 其他如睡眠评分为(1.79±0.73), 护理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是由胰岛素作用缺陷或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起的疾病群,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慢性血糖增高[1]。该病病程较长, 往往会伴随患者终身, 而长时间的高血糖症状极易对患者的眼、血管、神经、肾、心脏等组织产生影响, 导致功能缺陷、衰竭等现象发生[2]。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加, 逐渐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3]。其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同时也会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极大经济负担, 加之患者对糖尿病认识的缺乏, 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视就显得至关重要。本院为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对护理组44例患者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3.1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且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 因此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 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视就显得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并以患者的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为依据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宣教方式, 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主动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3.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控制患者血糖的基础, 因此,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嘱咐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 少食多餐, 且要保证营养均衡, 防止暴饮暴食。同时还要嘱咐患者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素、低糖为主;另外, 还要指导患者食用适量的水果, 并且要告知患者哪些水果含糖量较低等;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者不可随意食用市场销售的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等, 避免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导致血糖升高现象发生。
3.3 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 同时还要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 比如, 由于二甲双胍极易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 因此, 应嘱咐患者饭后服用;而阿卡波糖则要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等。
3.4 运动指导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以增强患者体力及机体抵抗力, 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等。同时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运动前应适当进食, 避免由于空腹运动而引发低血糖现象, 同时还要随身携带果糖, 一旦有低血糖现象发生应立即服用。
总而言之,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1] 闫丽娥, 丁庆明, 悉宝辰, 等.护士和药师联合开展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4):1645-1647.
[2] 杨柳青, 蓝杏好.加强门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6):117-118.
[3] 胡秀萍.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9(2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