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4-01-29李小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梗死程度

李小华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对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式,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及疾病的患者, 排除精神病患者, 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其中男54例, 女30例, 最小年龄35岁, 最大年龄73岁, 平均年龄52.8岁;梗死部位:18例患者为前壁, 16例患者为下壁, 14例患者为前间壁, 36例患者为复合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为30 min, 最长为9 h, 平均4.3 h;心功能分级:40例患者为Ⅰ级, 44例患者为Ⅱ级;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 各42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 给予护理组患者心理护理、吸氧、用药指导、排便指导等早期护理干预, 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焦虑程度评分、心功能情况、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例次数及住院时间对比 护理组42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 其发作次数为6次,常规组42例患者中7例患者发生心绞痛, 其发作次数为14次, 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9±4.1)d, 常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8.4±7.1)d, 护理组明显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程度评分对比 护理组患者干预前焦虑程度评分为(56.2±6.9)分, 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评分为(35.9±6.3)分, 常规组患者干预前焦虑程度评分为(55.8±7.4)分, 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评分为(49.8±8.9)分,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 但护理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对比 护理组42例患者中33例患者为Ⅰ级, 占78.57%, 9例患者为Ⅱ级, 占21.43%, 常规组42例患者中24例患者为Ⅰ级, 占57.14%, 18例患者为Ⅱ级, 占42.86%, 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 其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对心脏供血产生影响, 使得供血骤然中断, 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引起[1]。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死率高等特点,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2]。而行之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本院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组42例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及病房患者, 同时还要向患者介绍医生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情况, 逐渐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及陌生感;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提高自身护理水平的重视, 通过精湛、熟练的护理操作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紧张、担忧等不良情绪, 使其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②吸氧。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氧流量, 起初应加强控制在3~4 L/min,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将其控制在1~2 L/min[3]。同时可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适当调整给氧时间。从而有效的缩小梗死范围, 改善患者症状。③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5~10 mg吗啡静注治疗, 或给予患者50~100 mg哌替啶静注治疗, 每4~6 h静注一次, 从而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患者溶栓治疗, 溶栓后3 d内应定时对患者行尿常规检查, 并认真对患者的出、凝血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若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现象发生, 应及时给予患者利多卡因静注治疗。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服药,并且要告知患者正确服药的重要性, 从而逐渐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④排便指导。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因此,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每日定时给予患者便盆;对于不习惯平卧排便的患者可适当抬高床头, 抬高程度通常应控制在20°~30°;对于已经出现便秘症状的患者则应在其有便意时给予其肛门注入开塞露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舌下含服消心痛治疗, 并且还要指导患者放松, 并且应嘱咐患者不可用力屏气。

综上所述,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心绞痛发生, 且有助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焦虑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1] 王姝丽, 张欣, 王莉.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08, 5(01):154.

[2] 林丽霞, 陈凌, 中铁梅, 等.早期自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04):198.

[3] 陈文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护理探讨.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04):176.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肌梗死程度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