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我国钢材贸易出口贫困增长简析

2014-01-29

中国钢铁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钢材出口量钢铁企业

焦 响

一、出口贫困增长理论

1.出口贫困增长的概念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经济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沿着原有优势推进。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了该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该国的贸易条件由于扩大出口而恶化。

2.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会带来产出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多数经验的检验中,经济增长还有带动因产出提高而促进出口增加的效用,因而使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升。但是,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经济中存在着出口的贫困增长。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由此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了出口收入的下降,从而造成了福利的降低。见图1。图中生产可能性曲线沿着原有的优势向外扩张,X产品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由于该国出口的扩大,国际市场中X产品因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这导致了出口增长、单位X产品换回的Y产品数量的减少,该国的福利水平相比于经济增长之前反而下降,社会无差异曲线向原点移动。

图1 出口的贫困增长曲线

3.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

出口的贫困增长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它的出现需要具备许多相应的条件。

(1)出口国大多是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该国经济便会陷入困境。

(2)该国属于国际市场中的大国,即生产的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量占据世界销售量的很大份额,任何增量的出口都将造成供大于求,价格的波动。

(3)该国生产、出口的这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影响销量,价格的下降并不意味销售量的大幅度上升。

(4) 该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出口,属于很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高度依赖出口,经济增长的直接结果就是出口的增长,这种增长导致价格下跌。

4.出口贫困增长的案例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这种出口贫困增长的现象曾经出现过。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由于它们原油的出口占有了世界市场很大的份额,它们生产、输出的原油越多,世界原油价格则因为供给的过剩而大幅度下降,这些国家的石油收入反而下降。当它们限产保价时,它们的原油出口收入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反而得到增加。1997-1998年原油的国际市场价格由于东亚经济陷入了严重的金融危机,需求急剧下降,但石油生产国的产量并未削减,市场严重过剩,出现了大幅下跌。2000年随着东亚地区经济恢复,增长加速,原油需求大幅度攀升,OPEC国家却限产保价,造成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给世界经济尤其是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了影响。

二、我国钢材出口贸易现状

1.我国钢材出口量逐年增加,出口量占产量比例连续四年上升

2013年全国钢铁企业出口钢材6233.75万吨,占全国钢铁企业生产钢材量的5.84%。相比2012、2011、2010、2009、2008年分别上升0.03%、上升0.31%、上升0.42%、上升2.30%、下降4.29%。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出口钢材2913.21万吨,占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生产钢材量的5.25%。较2012、2011、2010、2009、2008年分别下降0.32%、上升0.43%、上升0.51%、上升2.15%、下降4.09%。全国钢铁企业出口钢材占全国钢铁企业生产钢材的比例,连续四年呈上升趋势,但与2008年相比,仍处于低位,上升的幅度不明显;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出口钢材占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生产钢材的比例,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小幅回落。见图2。

据图3、图4可知,全国钢材出口量逐年增加。从2009年的2459.64万吨提升到2013年的6233.75万吨,增幅达153.44%。其中,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出口量从2009年的1189.58万吨提升到2013年的2913.21万吨,增幅达144.89%。同比看,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出口量2011年增长7.43%,比2010年的81.37%增长幅度大幅回落,回落了73.94个百分点;2012年增长19.44%,比2011年多提高了12.01个百分点;2013年增长5.23%,比2012年回落了14.21个百分点。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出口量连续4年保持正增长态势。

图2 全国及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出口量占产量比重 %

图3 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出口量及同比万吨,%

图4 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出口同比增减量比较 万吨

2.我国钢材出口累计金额同比连续2年下滑,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额跌落谷底

2013年全国钢材出口累计金额532.06亿美元,较2009年的222.36亿美元增幅达139.28%。但从近两年同比来看,2011年增长38.33%,比2010年的65.64%增长幅度回落27.31个百分点;2012年增长1.16%,比2011年大幅回落,回落了37.17个百分点;2013年增长3.24%,比2012年小幅提高了2.08个百分点,累计回落了62.40个百分点。见图5。

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额228.86亿元,较2009年的579.06亿元降幅达60.48%。从同比来看,2011年降低3.32%,比2010年58.30%的增长幅度回落61.62个百分点;2012年降低101.43%,比2011年回落了98.11个百分点,累计回落了159.73个百分点。见图6。

3.我国钢材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敏感程度较小

我国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连续2年下降,回到2008年水平,但近几年我国钢材销售量却延续了缓慢增长的态势。见图7。可见,我国钢材产品价格弹性小,即我国钢材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信息的敏感程度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影响销量,价格的下降并没有使销售量大幅度上升。

图5 全国钢材出口金额及同比 亿美元,%

图6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额及同比 亿元,%

图7 我国钢材销售量与价格比较 万吨

4.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45%以上

2009年以来,中国内地粗钢产量占全球62国粗钢产量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在45%以上,中国一直以来是全球主要的钢材生产地、出口地和销售地,是国际市场上的大国。我国钢材属于劳动密集型且出口量占据世界销售量的很大份额,任何增量的出口都将造成国际市场的供大于求,而且会影响国际市场的钢材价格。见图8。

图8 全球62国粗钢产量与中国内地粗钢产量比较 万吨,%

5.钢材出口量缓慢增长,但未改善钢铁行业困难局面

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6875.60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利税973.21亿元,同比增长30.63%,实现利润228.86亿元,同比增长1901.91%;钢材出口额增长3.24%,远低于出口量的增幅。我国钢材出口量增长,国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我国钢铁行业的利润水平相比之前下降。

三、改善我国钢材出口贸易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1.稳定进口铁矿石的价格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对钢材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相应地对铁矿石资源的需求也出现爆发式增长,这种短时间内的需求突然增长,打破了过去世界铁矿石市场长期平衡的供求关系。同时,由于国内资源禀赋条件差等原因,使得我国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鉴于中国对铁矿石的进口依赖程度持续提高,且由于铁矿石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铁矿石价格不断攀升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稳定进口资源价格,应该通过进口渠道多元化,扩大进口渠道,以及运用国内资源开发项目,增强与资源供应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规避进口价格指数的进一步攀升。另外,中国是初级产品的进口大国,同时又是某些初级产品的出口大国。因此,利用商品期货市场可以有效规避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价格风险。

2.提高出口钢材的附加值

目前大多数钢铁企业在发展理念上仍没有摆脱数量扩张的影响,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仍遵循依靠扩大产能,或通过增加产量,或维持高产量,摊薄固定费用发展与经营的方针,其本质仍是以数量为中心的生产销售型导向的发展理念,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型导向理念,更不能根据用户需求和自身技术与工艺特点进行专业化生产和持续改进,低附加值的钢材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占据中国钢材出口的主导地位。所以,现阶段的关键应当是利用新生的技术、知识、信息、制度诸要素改造传统要素,使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优势,促进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逐步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减少低附加值初级钢材产品的出口。这将是改善中国钢材贸易条件的重要一环。

3.增加有序竞争

除了对钢铁产业结构、贸易战略的调整之外,针对目前存在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好影响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贸易条件恶化的企业恶性竞争行为,政府应有相应的法规或政策加以约束和制裁。如推动在反不正当竞争方面的立法,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各类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的兼并重组,避免重复建设,形成规模经营优势,使企业不以价格手段而采取综合竞争进军国际市场等。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各种手段保护钢铁产业的利益,真正发挥关税的保护职能和改善贸易条件的功能。

4.推进技术创新

目前,尽管钢铁企业领导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清晰,企业研发投入也有所增加,不少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也建立了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但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和内生动力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具体表现在企业发展上更多的还是依靠要素投入而不是创新驱动。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要改善中国的双要素贸易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必经途径。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同中国欠缺有技能的劳动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尤其是专业技术教育,加强对传统产业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改善要素贸易条件。

所以,各钢铁企业应依据所处区域优势、企业管理特点、周边环境资源、主要客户需求等,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坚定自主创新意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优化产品结构差异化发展,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战略、行业共性技术为土壤,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各类科技创新保障政策、机制、资源和措施为枝桠的科技创新体系。

猜你喜欢

钢材出口量钢铁企业
2022年11月我国出口钢材559万吨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钢铁企业无人化料场的设计与实现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钢材集中采购管理思考探究
2020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上半年我国化肥出口量下降15.2%
今年化肥出口量价齐降
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