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型风险防控理念在煤矿的实践应用
2014-01-29李存禄季书强
李存禄 季书强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邱集煤矿,山东省德州市,251105)
风险管理概念引入煤矿经营管理以来,凸显了其超前性、针对性和控制性作用,有力地约束了管理行为,为保障矿井安全发展构建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植入型风险防控管理流程框架建设新机制,注重了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经多个煤矿广泛应用,矿井内部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和管理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平稳开展。
1 风险防控管理流程框架建设背景分析
要想把风险防控管理流程框架建设实现有效植入,就必须对当前风险管理情况实事求是地 “照镜子”、“再思考”、“再定位”,才能有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
(1)经过长期的系统化建设,风险防控工作在煤矿企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矿井预防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2)目前的风险防控体系较为复杂,而且个别制度或流程置身于企业运行管理体系之外,无法深入到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个具体环节来寻找风险存在的蛛丝马迹,也常常使管理层内部出现对风险防控体系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3)煤矿企业在推进矿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和廉洁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借鉴和摸索出的安全质量精细管理、全员绩效管理、市场化管理和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等模式和方法,为矿井实现稳定和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模式和方法一般都以个体活动的形式展开,并形成了单独的管理体系和制度。由于这些体系和制度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缺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链,同时由于部门职责分工所造成的边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管理上的孤岛,独立运行的体系或机制难以发挥体系防控作用。
(4)一项真正的防控制度应该植入管理体系之中,而不是附加在管理体系之上。风险防控体系只有植入到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去,实现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建立系统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才会更具生命力和推动力。
2 引进植入理念,构建防控流程框架
风险防控管理流程框架是根据煤矿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借鉴了风险管理理论和PDCA质量管理体系,把内控风险机制有效植入矿井各类业务管理,利用业务项目的 “流程、标准、责任、考核”标准化建设,所形成的主动型风险防控系统,是一种为更好地实现各类防控目标而采取的防控新机制。
该框架以防范项目风险、规范流程秩序、提高管理质量为出发点,梳理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群工作管理项目,形成流程管理单元,分析每个单元的管理流程,绘制自始至终的管理流程图,建立流程中每个节点的管理标准,对应责任,落实过程考核。把个体单元综合起来,形成矿井全方位、全层面的框架管理组合,突出流程节点的标准和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实现项目风险的能控、好控。
3 运用流程框架,实现体系防控
按照梳理管理项目→建立业务流程→标注管理重点→对应制度标准→落实执行与考核责任五要素的次序形成流程管理构架。
(1)梳理项目目录。通过多层面、多领域和多环节收集风险信息,分层次界定风险类别,把矿井各项管理工作按照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群工作三大模块进行系统分解,对三大模块所有业务类别进行全面清理,逐项盘点,编制安全生产项目管理目录,确立组织实施部门和分管领导,落实执行和监督考核的责任。
(2)建立项目管理流程。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立项,结合质量风险防控体系,首先对三大模块所有项目业务流程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风险管控的需要,找出现行业务流程运行中的问题,分析优化及可改进性,对每一项业务运行建立严谨科学、能够有效把控的 “端到端”的标准流程。
(3)标注项目管理重点。分析每个项目业务流程的运行环节,结合矿井管理实际标明风险管理重点,不仅要求执行者提高关注度,集中精力强化管理,而且要求监督考核部门充分利用制度标准重点盯靠,防止流程运行偏离正确轨道。
(4)对应管理制度标准。为保障业务流程运行中有法可依,在所有项目流程中对每个节点都对应了管理制度和标准,使执行者和监督考核者明晰了小到每个节点、大到整个流程运行的标准要求,最大程度上约束了个人行为对流程运行的影响,避免由于执行者个人的主观臆断造成不良结果。
(5)落实执行与考核责任。在流程运行过程中,人的因素决定着流程运行的质量。在流程的每个节点都明确了谁是执行者、谁是监督考核者,考核者相对执行者上调一级,保障了层级管理的次序性。同时,每个节点相对应的制度标准既作为执行的准则又作为考核的依据,保障执行与考核的统一性。
(6)风险防控管理流程框架模型。对三大模块管理业务类别、运行流程、管理关键点、相应制度标准及责任、监督考核部门进行系统整合,搭建流程、标准、责任、考核四位一体的立体管控构架。
4 全面实施推进
(1)融合管理提升。流程框架管理把制度建设、流程控制与管理提升活动同步部署,紧密结合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党群工作实际,把管理提升渗透到三大模块的每一个环节,推动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益,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快速、全面提升。
(2)完善内控制度。依据风险防控流程框架管理模式,对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再次梳理调整,对一些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不强的制度进行完善修改;同时对照流程框架管理实施情况,查找制度盲点,充实项目细则,切实发挥各项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导向性作用。
(3)落实项目责任。按照对应部门实施、分管领导考核的原则,落实执行责任和考核责任,风险防控领导小组作为综合监督部门,定期分项目、分部门以流程运行完整性评价、流程节点制度执行评价、绩效结果评价为主要内容,对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各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4)强抓过程管控。在各类业务处理中,执行部门严格执行流程规定,按节点要求顺序处理。分管领导和纪委监察严格利用流程顺序和对应的制度标准,对重点环节全过程跟踪,保障各项职权运行不游离于法度之外,逐步建立起 无断点运行、无责任缺失、无盲点考核的项目风险管控体制。
5 实施效果
(1)管理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流程框架管理打破了传统煤矿风险管理的多层位交叉、体系繁杂的模式,管理层次得到进一步理顺,更加清晰和简洁,形成了部门职能、执行标准、责任落实、监督考核的线性管理,各项目运行的方向性和目标性得到明确,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新的风险防控秩序,使高效化管理得到全面深入推进,直接促进提升了矿井风险防控管理质量。
(2)防控重点得到进一步突出。根据矿井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特点,对重点领域和环节贴上风险项目标签,将其作为重点监控,全过程跟踪,实现了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从宏观到局部、从重要到关键、从过程到环节的延伸,对提高风险防控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制度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流程框架管理明确了各个项目流程和节点的对应制度标准,突出了制度的严肃性,一切活动和行为不能背离制度,使制度和标准真正发挥管理过程的导航和测量作用,从管理层面上解决了谁来管、按什么管和管不好怎么办的问题;从执行层面解决了 “灯下黑”问题,有效避免了执行中的递减效应。
(4)管理行为得到进一步约束。风险流程框架把监督考核作为管理过程的双刃剑,对责任主体进行全面考核,把执行标准、过程控制、执行结果作为考核的三大内容,从而使流程管理者务实不务虚,改变以往靠主观经验和个人判断来解决问题的现象,有效避免了管理风险。
6 结语
植入型风险防控管理流程框架建设在煤矿企业的应用实践中,强化植入理念是前提,实现系统防控是目的,流程框架是工具。一项体制性改革要取得实质性效果,必须立足实际,充分挖掘管理潜力,并在环境变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及时作出变化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制约矿井管理的不利因素,更加有效地开展风险防控建设工作,为全面推动矿井和谐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