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要点
2014-01-29蔡炳祥李建应王根连杨凤丽
蔡炳祥,吴 伟,李建应,王根连,杨凤丽
(1.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德清 313200;2.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3.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浙江德清 313200)
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要点
蔡炳祥1,吴 伟2,李建应1,王根连3,杨凤丽1
(1.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德清 313200;2.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3.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浙江德清 313200)
总结德清县稻鳖共生种养结合生产模式,系统介绍田塘构建、清塘消毒、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幼鳖管理、病虫防控等技术要点。
稻鳖共生;种养技术;德清
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是利用鳖的杂食性及昼夜不息的活动习性,为稻田除草、治虫、驱虫、肥田,同时稻田为鳖提供活动、休息、避暑场所和充足的水与丰富的食物,稻鳖两者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1]。该模式实行了全程不施肥、不施药,生产的商品鳖和稻米达到了有机食品的标准[2-3]。2011年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首次尝试稻鳖共生试验获得成功。2011-2013年连续3年开展了稻鳖共生试验与示范,达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高产高效种养目标。现就高产高效种养模式及其技术介绍如下。
1 模式
德清县的稻鳖共生模式是每年4月在鳖池里放养幼鳖,幼鳖规格250~300g·只-1,放养密度7 500~9000只·hm-2,至10月养成商品鳖起捕,商品鳖体重一般能达到500~600g·只-1。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插种晚稻,10月底或11月初收割,稻鳖共生期约为5个月左右。晚稻收割后可以继续种植大小麦和油菜,翌年5月底春花作物收获后可再实施稻鳖共生模式。
2 成效
德清县2011年实施稻鳖共生面积12.3hm2,种植晚稻品种为嘉禾218,产量6420kg·hm-2;鳖品种为中华鳖,商品鳖产量3135kg·hm-2,平均获纯利15.28万元·hm-2;2012年实施稻鳖共生面积77.1hm2,种植晚稻品种为嘉禾优555,晚稻产量7890kg·hm-2;鳖品种为中华鳖,商品鳖产量4860kg·hm-2,平均获纯利17.06万元· hm-2;2013年实施鳖稻共生面积59.7hm2,种植晚稻品种为嘉禾优555、嘉优中科1号等,其中嘉禾优555品种产量7650kg·hm-2,嘉优中科1号品种产量9255kg·hm-2;鳖品种为太湖鳖,商品鳖产量2985kg·hm-2,平均纯利14.51万元· hm-2。3年都基本达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生产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技术要点
3.1 田塘构建
把农田按2~2.5hm2整理成为1个稻鳖共生田塘,去除原来的田塍或池堤,从而改造成基本平整的新水田(田塘)。每块新田塘四周挖深0.60~0.80m、宽0.25m墙基坑道,用混凝土浇注墙基,墙基上面砌1m高的水泥砖墙,砖墙每隔4m用砖砌内外护墙各1个,构建鳖防逃设施。在新田塘2个长边过1/4处,每边沿池边斜对面各挖一个深0.6m,长约30m、宽约25m的田中鳖池,池面积占总面积的8%~10%。鳖池边用混凝土护坡,上设蟹板控制甲鱼进出。新田塘墙边靠机耕路一侧做一个3m宽的斜坡用于农机进出,平时用木板防逃。排灌水渠分设,进水渠用直径0.3~0.4m PVC管;排水口设在新田塘西南角,用多孔砖围一个1~2m2的小池,便于脏水入池后排出而甲鱼不能入。排水处设上下2层,共5个直径0.15m排水管,其中上层2个排水管用于控制水位,下层3个排水管用于干塘排水。
3.2 清塘消毒
若是由原来养鳖池改建而成的新建田塘或者是开展稻鳖共生模式1年以上的田塘,都要进行清塘消毒。方法是晚稻收割鳖捕尽后,在年底利用稻鳖生产空闲时间进行整个田塘消毒处理,施用生石灰1500kg·hm-2,杀灭田塘内有害病源菌和残余的鳖。
3.3 品种选择
晚稻以选择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为宜。特别要注意抗倒性,以抗倒性好、分蘖力强、熟期适中的品种为佳,嘉禾优555、嘉优5号、嘉禾218等晚粳稻品种经过3年稻鳖共生试种表现较好。鳖品种以选择生长速度适中、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能适应多种养法的品种为宜,如太湖鳖或中华鳖。3.4 适期播种
在浙北地区开展稻鳖共生时,新田塘内如果没有前茬的,单季晚稻可以提前到4月底或5月上旬播种育秧,5月中下旬插种为佳;前茬种植大小麦或者油菜的,播种时间推迟到5月10-15日,5月底至6月上旬插种为宜。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1500~2000倍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2500倍浸种,以种子与药液比例1︰1.2为宜,浸足48h后播种于秧盘。秧龄控制在18~20d。
3.5 合理密植
5月中下旬插种的晚稻,若采用杂交晚粳稻品种的,移栽密度以10.5万~12万丛·hm-2为宜,每丛插2本;6月上旬插种的,移栽密度12万~13.5万丛·hm-2为宜。采用常规晚粳稻品种的,插种密度可增加1.5万丛·hm-2。6月中旬以后插种的,插种密度增加到15万~18万丛·hm-2,迟插种的田块每丛可增加到3~4本。
3.6 鳖的饲养
4月初可以放养幼鳖入鳖池,将250~300g·只-1规格幼鳖按7500~9000只·hm-2密度投放在新田塘内挖好的鳖池内养殖,采用蟹板防止鳖进入大田。鳖池放入幼鳖后,每天9:00-11:00和17:00-18:00在鳖池里投喂2次鳖膨化饲料,投饲料量一般为鳖体重的0.5%为宜。具体饲料投入量,要根据当时天气、温度等情况而定,如遇天气状况不好而使幼鳖的食量减少,饲料投入量要相应减少。在晚稻秧苗插种15~20d后,秧苗返青并开始分蘖时,放倒蟹板让幼鳖进入水稻田实施稻鳖共生。稻鳖共生期间每天也要按时投喂,随着鳖的长大,投饲量也可适当增加,还可投喂一些新鲜的小鱼小虾,10月初幼鳖已长成500~600g·只-1的商品鳖,鳖也随着气温下降而停止觅食,不需要再喂食。
3.7 田塘管理
在晚稻插种返青后,实行浅水灌溉,利用鳖昼夜不息的觅食活动来除草驱虫,对于残留的少量杂草可以人工拔除。7月中下旬稻苗封行后,可采取多次轻搁田,促进稻苗根系深扎。一般情况下,不用施用化肥。若是新的稻田改造而成的田塘,可看苗施适量的尿素或复合肥,或在插种前施有机肥7500kg·hm-2。10月10日前后排水搁田,直至稻田搁硬。搁田时反向放置池边蟹板,使鳖从稻田逐步爬上蟹板而翻入鳖池,让鳖只能进不能出重新回到鳖池。鳖重回鳖池后,鳖池内鳖的密度较高,要注意水位和水质的变化。每隔20~30d泼1次生石灰水,使田塘池石灰水浓度呈20~30mg· L-1,在必要时须及时换水或加注新水。
3.8 病虫防控
采用稻鳖共生模式晚稻一般不需要防治病虫害。近3年单季晚稻迁飞性害虫属中等偏重发生年份,该模式示范3年,虽有迁飞性害虫少量为害,但田间虫量都在化学防治指标范围以内,不需要专门进行防治。在稻鳖共生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如果田间增设杀虫灯或者害虫诱捕器,田边种植芝麻、向日葵、大豆等蜜源植物,改善天敌生存环境,就更不用防治虫害了[4]。由于稻鳖共生模式的晚稻种植密度较稀,水稻纹枯病等病害发生很轻,一般也不需要防治。
鳖池内或田间一旦发现死鳖要及时清理。平时鳖池要用生石灰、漂白粉进行消毒,高温季节可针对性添加高效低毒的中草药,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鳖疾病的发生,定期泼洒15~20mg·L-1的生石灰、2mg·L-1的漂白粉,注意生石灰和漂白粉的交替使用。一般需每月消毒1次。5-6月和8-9月雨水多,突变天气情况多,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保证水质的透明度在0.25~0.35m,溶氧浓度在4 mg·L-1以上,化学需氧量在10~20mg·L-1,氨氮不超过5mg·L-1。
3.9 收获
晚稻可采用收割机收割,若稻田中尚有少量鳖残余,可在晚稻收割时采取人工抓捕。10月后鳖池中的鳖进入冬眠期,可根据销售需要分批起捕或1次捕尽。田塘在晚稻收割后,还可以播种大小麦或者种植油菜,与常规农田稻麦两熟种植无差异。
[1] 汤亚斌,马达文,程咸立,等.稻鳖共生模式试验[J].水产导刊,2012(9):94-95.
[2] 顾博贤.中国甲鱼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69-70.
[3] 沈建庆,方志峰,程勤海,等.机插稻田稻鳖共生生态控草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6):698-699.
[4] 祝增荣,吕仲贤,俞明全,等.生态工程治理水稻有害生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74-77.
(责任编辑:张才德)
S511;S947.1
B
0528-9017(2014)08-1266-02
文献著录格式:蔡炳祥,吴伟,李建应,等.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要点[J].浙江农业科学,2014(8):1266-1268.
2014-06-19
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13C32062)
蔡炳祥(1963-),男,浙江德清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940370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