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期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模式

2014-01-29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服务型电子政务政府部门

政务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政府机关事务处理、业务管理职能实施和公众服务等内容的自动化,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决策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改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给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管理与服务。我国政务信息化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政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结合新时期的政务发展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对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模式进行了论述。

1.新时期下实施政务信息化的意义

1.1 实施政务信息化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政务信息化的实质是在英特网上建立政务部门的网站,形成虚拟政府,给社会公众方便快捷的提供政府部门的信息与服务。网上一站式的工作方式,是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提供服务的主要途径,极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提升了服务的公开性、透明度。因此,我们能够认识到,政务信息化是新时期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给推进政务信息化提供了重大机遇。例如,2013年11月12日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201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建立服务型政府。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新时期下,实施政务信息化,由过去重视对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变为重视提高政府职能转型,提升服务水平。我国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1.2 实施政务信息化是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

我国政务信息化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许多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能够围绕本单位的业务提供在线服务。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自的系统独立建设,普遍成为信息孤岛,难以互联互通,共享资源。如果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不能互联互通,将极大的增加信息采集成本,加大重复建设,增加行政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在新时期下,实施政务信息化,完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形成标准化的信息共享模式,能够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将信息化建设推向深化应用。通过将信息资源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推进信息的交换、应用和共享工作,使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利用的更加高效与合理,特别是解决需要各部门合力参与的业务或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电子政务建设要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

2.新时期下政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2.1 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重心正在下移

从政府职能角度来分析,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的管理事项正在增加。新一届中央政府多次强调要简政放权,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截至2013年底,国务院共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达到221项。各部门也梳理了各类审批事项,进行了取消和下放。

从信息化投入角度来分析,地方政府的投入远远落后中央政府。过去二十年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投入,主要集中在国家、省、市。据统计,中央和省级政府网站普及率为100%,地、市级为99.1%,区、县级为85%。基层政务信息化的建设还比较薄弱,许多政府网站还是信息发布为主,没有大规模应用网上办事、联合审批等业务,缺乏与社会公众、企业的互动。无论资金、人员水平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预见,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重心将下移到县(市)、镇(乡)一级,甚至延续到村、社区。

2.2 政务信息化正在资源整合、统筹推进

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避免职能重叠、职责分工过细、多头管理等问题,新一届中央政府于2013年3月10日发布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至25个。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也在有序推进。大部制改革,将为已经建立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以后将实施的政务信息化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政府机构设置的逐步优化,统筹规划已成为政务信息化深入推进的关键环节。对已经建成的电子政务平台,在运行维护方面开展统筹管理;对新建的任务实施统筹建设,能够有助于资源整合、业务协同,提高服务水平。

3.新时期下政务信息化的技术方向分析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引发了各行业、各领域在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上出现巨大变革和创新。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将快速推动政务信息化的发展,其最大的推动作用是可以降低成本和科学决策。云计算技术能够解决资源共享问题,降低信息化成本,支撑按需服务。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智慧分析,并预测结果,能够支撑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

3.1 云计算

通过云计算,政府部门的所有资源和应用都存储在云端,社会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使用任何终端接入云平台,寻找自己所需的资源。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连入云平台联合办公,能够对业务应用进行优化与重组,实现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实现政务资源的集成共享,支撑跨部门的协同工作。

通过云计算,政府部门传统的独立购买设备建立运行维护环境,独立建设业务系统的方式将得到改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打造灵活的大平台,实现政府IT技术架构向服务型转型。云端庞大的计算机集群具有极高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可以高效的挖掘海量信息。由于计算和存储都是通过网络,在客户端的维护成本将大大降低,政府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极大降低政务信息化的成本,而且运行维护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

3.2 大数据

在政务信息化中使用大数据技术具有两个优势。首先,在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集成方面,能够解决应用系统异构、数据库系统异构、数据无法实时交互的问题,对异构的数据类型、生产模式和存储方式进行综合集成,把分散再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支撑跨部门业务协同和综合性应用。其次,在海量数据的深度应用方面,能够对汇聚在一起的海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提升电子政务价值,使政府的科学决策建立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提高政府效能。

4.结语

政府部门不但是最大的资源收集者,还是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实施政务信息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部门服务的效能,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度。新时期下,实施政务信息化,又将在发展重心、资源整合与统筹推进等方面有诸多新的特色。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传统电子政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降低建设成,加强科学决策。

猜你喜欢

服务型电子政务政府部门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宁波民生e点通:网友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双线桥梁”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服务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智慧城市时代的电子政务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