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灾害性天气直播节目策划与设计
2014-01-29胡映君
胡映君 王 轶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7)
0 引言
电视气象节目是有较大影响和丰富气象内涵的服务性节目,以其贴近百姓日常生产生活而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其收视率在各地电视台均名列前茅。然而随着各类电视节目的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电视受众对于各类节目的视觉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服务大众的电视气象节目尤其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一方面期望节目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拘泥于简单的天气预报上面;另一方面也期待增加节目次数,缩短预报间隔,滚动播出短时短期内容;当然更希望天气预报能够越来越精准,失误率越来越低。要想迎合观众心态和口味,提升气象节目的档次和质量,并在当前利用微信、微博、短信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气象讯息的时代显示电视气象的独有魅力,笔者认为采用和加强对气象电视节目的直播有很有必要。因为电视直播相比较其它快捷气象资讯而言,更拥有形象感、现场感、即时感和真实感等多项优势,能够以更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方式展现气象信息,从而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记住气象信息,因此具备更高的传播意义。
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当灾害性天气来临,受众也从微博、短信等渠道收到了预警信息时,作为电视媒体,如何运用自身的画面特色,把直播节目做到活色生香,把受众的眼球从对那些微博、短信的文字需求转移到电视气象的画面资讯中来,真正体现电视的传媒价值。
1 灾害性天气直播节目的气候背景
灾害性天气,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事实上浙江也是一个灾害性天气种类多、活动频繁的省份。由于浙江地处中纬度,依陆面海,无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还是来自海洋的热带系统都能对天气造成影响,因此寒潮、大雪、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境内河流源短流急,河床上下落差大,水流暴涨暴落,蓄水不容易,少雨时易发生干旱,多雨时则容易产生洪涝;下游又受潮汛顶托,遇有暴雨天气,排水不畅,容易行成内涝。省内山脉走向和排列与季风环流方向正交或斜交,对来自北方的寒流与来自海洋的台风在内陆地区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但当台风侵袭时,由于山脉的阻挡,使台风移动减速,由于受到地形抬升而使雨势加大,更加剧了沿海地区台风的大风和洪涝灾害。
恶劣天气情况在不同季节时有上演,继而导致各类不同形式的地质灾害和泥石流的发生,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建设项目工程被迫停滞,给当地交通、环境、城市管理等诸多部门带来压力。当预测到会有这样那样的灾害性天气过程出现时,作为电视气象工作者必须第一时间就让受众收到预报信息,提醒社会各界提前做好应对工作,协助各个部门利用对天气的把握将损失减到最小。要想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电视气象部门的巨大作用,电视节目的直播形式就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平台。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调动所有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将气象专业知识进行准确及时地传播。这就需要每个工作人员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好好发挥,无论是记者的现场播报和采访,还是编导对天气情况的把控和文稿撰写,更包括后期制作人员对电视节目画面的精心制作。电视气象工作是一个协作团队的工作,要既快又准地完成报道和发布任务,笔者认为前期策划是第一步,然后设计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气象节目变得丰富饱满,那么最终出炉的节目就是整个团队的智慧结晶,更是受众真正需要的信息集合了。
2 前期策划必须准确周全
电视气象节目就是将气象台做出的预报结果,通过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及特技手段制作成电视节目,然后通过电视台向观众播出,属于科技服务类范畴。从服务对象上看,上至有决策权的政府部门,下到普通的百姓大众。因此前期策划时应充分考虑服务的全面性,要以人为本,想观众所想,思百姓所思。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群众。不过从现状来看,在日常气象节目中还没有办法做到多时段滚动直播,好在中国气象频道的落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个大舞台使我们既可以服务受众,为受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又能够有机会让电视气象工作人员大展身手,体现业务价值。
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不同的天气需要进行不同的前期策划,举个典型的例子,就拿2012年夏天台风“苏拉”期间来说,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首次在中国气象浙江应急频道中插播“台风准点报”节目,前期策划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首先,为“台风准点报”度身定制了一句开场语:直击台风,整点播报。作为气象工作者,我们始终认为,找准定位,拓展思路,将最新最快受众最需要的信息及时公布,便是职责所在。其次,制作人员提前赶制各类防灾减灾、防御措施等宣传视频,以作备用,当节目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动播出,也为直播节目争取到了不少时间。另外,将人员进行分组布置任务,各组人员全力做好分内工作:做直播的主持人与气象台工作人员时刻保持沟通,将最新的实况和预报资料整理成播报语言,时刻保持状态进行节目直播;场外主持人做现场报道,时时体验省会杭州的天气实况,将最新最真实的风雨程度展现给受众;各路记者分派受灾情况严重地进行采访,发回受灾地区的第一手资料,或根据当天主题需要采访气象专家、园林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普通市民等等,适当时候进行连线直播;最后,每天的节目内容由当天值班领导签发审核,做最终的节目编排。
好的前期策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大家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就好像我们定好了荤素搭配的一桌菜单,然后每人在各自的厨房负责完成一道菜,到了饭点的时候,新鲜菜肴出锅,装上统一配套的餐盘摆上桌,于是盛宴便产生了。笔者认为做节目也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3 常用的电视直播形式
目前常用于气象灾害报道的电视直播主要有现场直播和演播室直播两种形式。
演播室直播:2001年7月,广西气象局与广西电视台合作,在全国率先将天气预报会商室变成电视直播间,对台风进行专场直播,请专家对灾害进行解读和预测,目前许多省市也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采用这种方法直播。辽宁用全景摄像机把户外图象信号直接切人演播室,让实景与主持人的讲解相契合。另外,厦门、杭州、南京、深圳等市实现了演播室直播常态化。
电视现场直播:2004年7月,上海市气象局首开先河,利用国内最先进的配有移动气象站等设备的“追风车”与电视台联手进行了台风直播。2006年7月大连的气象主持人在户外做感受性播报,实现常态现场直播。2006年,中国气象局出动转播车,并利用刚建成的气象可视会商系统,对沙尘暴、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在中国气象频道及网络上进行了现场直播,社会反响很强烈。
另外,中国气象频道多年来也一直探索着在频道中进行节目的直播。“追风”、“追沙”、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重大灾害性天气现场的直播报道已成为频道成功运行的重要部分。也提升了气象频道的社会影响力及收视率,向政府及社会各界展现了中国气象局对灾害性天气现场的气象应急服务能力。
4 精彩的内容离不开多样的表现形式
对于电视气象节目的从业人员来讲,我们深知单单做好简单的预报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当灾害性天气来临的时候,把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向受众传达,从中更传达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温情服务,让受众信任我们,甚至依赖上我们。这就需要设计出丰富饱满的表现形式。
仍然以2012年夏天台风“苏拉”期间为例,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在本地化插播的“台风准点报”节目中,每天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4档节目,每档节目时长为5 min。由于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实时化插播,尽管已经作了充分的前期策划,但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还是有种手忙脚乱的感觉,一度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不过幸运的是,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播报经验,在设计的节目表现形式上突出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4.1 主持人演播室解说。这是最为传统和保留的播报方式,主持人在演播室根据监测到的各种数据向受众解说实况,并配合台风路径图、卫星云图、海区风力图、累计雨量图等等,使解说内容更直观明了。也将最新最全的预报内容告之受众,提醒大家做好预防措施。
4.2 现场出镜。主持人在省气象服务中心会商室、工作平台、制作机房以及省会杭州各地进行现场报道,配合各类图片、动画、资料,详细介绍了受台风影响时的沿海风力、卫星定位船只回港情况、各地降雨量、舟山跨海大桥气象监测信息等内容,并介绍了主持人身处室外的实时现场天气情况。
4.3 采访专家。对省气象台专家进行了专访,专家根据当时的风雨情况就台风的路径、速度、近中心风力、预计登陆地点、对我省的影响、必须的防御措施、双台风的互旋作用、大型水库的水位实况等等作了详尽的讲解。气象专家的正面解答往往比我们主持人要更深入更细致更权威,相信受众也特别愿意在这个时候听听专家的意见。如果可以,让受众直接参与到专家解答这个环节中来就更好了。可以考虑和浙江天气网的微博或微信进行互动合作,受众可以将一些问题通过微博或微信语音提出,气象专家在演播室或工作平台现场进行答疑解惑,这种一问一答将电视和受众联系起来的互动环节,相信参与者会比较喜欢。
4.4 记者连线。节目多次对追风小组成员记者进行视频连线,通过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让观众对受台风影响比较大的一些地方的风雨情况有了直观了解。还与台风正面袭击地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进行电话连线,并通过视频传达码头外海船只回港避风的实况,最大程度丰富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
4.5 新闻发布会实况。省气象台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就台风最新动向向各家媒体进行通报。其具体内容我们也在“台风准点报”节目中进行剪辑播出。
4.6 播出省内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台风的新闻。在台风来临之前,某葡萄种植基地抢收葡萄并卸下大棚塑料薄膜;某地日夜作业抢收早稻等等。台风影响过程中,运用网络传输各地记者现场直击台风的视频内容,不光是沿海城市,包括内陆的不少地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风雨影响。这些来自各县市的新闻内容也使我们的节目更全面,服务范围更广泛。
4.7 宣传台风防御指南、台风出行注意事项等内容。用生动的图片配上文字,并用主持人话外配音的形式来表达,简洁明朗、干净利落又宣传到位。如果有可能,平时可以考虑做些气象人物方面的动画或者动漫设计,根据相关内容制作成15、30 s的小短篇,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取使用。这项内容不光有预警和宣传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对节目的时长进行把控。如果其它环节在时间上有出入的话,可以根据时间增加或删减小短篇,保证节目时长的完整性。
4.8 反复播放频道宣传片。宣传片当中包含了我们气象人的种种工作方式:有主持人演播室光鲜亮丽进行播报的一面,也有记者直击恶劣天气现场风雨摧残艰辛不易的一面,更有气象预报员日夜监测数据为大家提供尽可能精确预报的兢兢业业的一面。这是对气象工作人的一种宣传,同时也提请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理解并知晓气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我们必定会更加努力和用心,在已有设备和条件的基础下,为老百姓提供更精确的气象预报。
除了内容上的表现形式多样性,在制作手段上同样具有多样性。制作人员也是提取了各类信息资源,制作成各类成品画面、视频等,包括台风路径图、卫星云图、海区风力图、累计雨量图、地质灾害图等,使节目画面精彩丰富。另外还在画面底部使用了滚动字幕条,对各地实况信息和台风实况、预警信息进行及时更新播报,将最新的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希望可以对天气情况有特殊需求的受众能起到提前告知的作用。
5 灾害性天气节目的直播意义深远
直播电视是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电视气象服务作为后起之秀,要想树立起自身良好的形象,必然要参与其中。尤其在重大的灾害性天气事件的报道中,如果有气象人在现场,一方面增强了受众对气象节目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加强了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且沿海,各类灾害性天气频发。如果能利用好中国气象浙江应急频道的收视网,对突发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全程追踪报道,特别是进行时效性强的现场直播报道,会很容易将现场的气氛传达给受众,使受众对于所发生的一切或即将发生的一切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把握,从而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决定。
[1] 罗桂湘.气象灾害电视报道策划[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78-80.
[2] 刘立成.公共气象理念下的气象电视直播[J].中国记者,2006(12):64-66.